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抢救生命线:除保护滇缅公路外,远征军出国作战还有何种目的?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他想成为一名合乎道德的君主,一名宗教领袖,一位哲人。但他没受过教育!如果他受过4年大学教育,他也许就能理解现代世界的情况,但我们清楚地看到他对此一无所知。他根本不懂。假如他懂的话,情况是会好一些的,因为他想干好。没人对他讲真话……没人。他不爱听不快的事,于是所有人只讲他爱听的。”(史迪威回忆蒋介石)

    01.

    在皖南事变之后,蒋介石异常纠结和烦恼,因为他将要为他的下作和残忍付出代价了,这一次清洗和屠杀并没有让他树立起所谓的威信,反而是让各地的军阀势力和身边的桂系等等的心腹之人顿生唇亡齿寒之感,一下子就看清了“委座”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大家都开始给自己留后路,以免有一天蒋介石再一次突然翻脸。

    蒋介石的地位再一次出现了东亚,国内和国外对他的指责和冷嘲热讽一直都没有停止过,蒋介石为此既感到愤怒又感到苦恼,蒋介石非常需要找到一个机会,一个时间点可以借此来挽回一些自己的政治声望,可以扭转一些自己的形象,这个时候,蒋介石在看到日本和美国已经开始正式交战了之后,就觉得大局已经稳了,蒋介石已经开始迫不及待地想要塑造自己战后大国领袖的形象了,挽救自己的风评,成了蒋介石的头等大事。

    蒋介石意识到,美国只要是亲自走下战场,亲自参战,以日本的实力是完全不足以和美国相抗衡的,战败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是日军在珍珠港的惊天偷袭之后,赢得了一段时间内的制海权,日本开始迅速向东南亚地区进军,想要在东南亚获得自己最需要的战略资源,日本人往东南亚的移动让蒋介石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因为他也不知道日本人这一次往东南亚地区的转移对他来说到底是福还是祸,东南亚地区一旦要是落到了日本人手里,就意味着美国人的援助通道就被日本人掐断了,自己这边的战场就又会陷入到困境当中。

    02.

    滇缅公路在当时可以说是蒋介石的大动脉,是他的生命线,所有的衣食所系基本全在这一条公路上,但是如果按最坏的结果来打算,日本人如果真的占领了滇缅公路,给这条通道掐死了,国内战场上的结局会有变化吗?其实也不会发生什么变化,但是日本人就能够苟延残喘一阵子,国内战场也会显得比较紧张,这个险蒋介石是不愿意去冒的,因为蒋介石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他太知道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往往是瞬息万变,首鼠两端的事儿在国家之间只是一种常态化操作。

    万一要是日本人在东南亚地区横扫千军,帮助美国扫清了障碍,美国和日本之间因此达成了某种协议,自己就变成了一颗弃子,这是蒋介石绝对不能接受的,他不能看着吃到嘴里的鸭子飞走了。而且在皖南事变之后,蒋介石的风评急剧下降,一度成了反复无常,卑鄙下作的代言人,蒋介石决定,为了自己不被抛弃,巩固这个胜利的结果,而且还要挽回自己的形象,蒋介石决定继续把战争打下去

    要战争不停,一直消耗战打下去,日本人是没有那么多战争资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手中的牌会越来越少,看中了这个,蒋介石决定继续打下去,最好的方式就是派出远征军,既可以和日军继续打消耗战,又可以在国际上收获影响力,挽回一些自己的声望。

    03.

    出兵海外,派出远征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选择,尤其是对于蒋介石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不管是蒋介石本人,还是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都非常有限,尤其是蒋介石在国难当头,民族大义面前依旧满脑袋都是争权夺利,在“皖南事变”之后,蒋介石的国际声望可以说是跌入了冰点,蒋介石总想不惜一切代价,不惜动用一切手段来消灭竞争者这一点让整个国际社会对他都是非常嗤之以鼻,而且在当时的语境之下,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在欧洲而不是亚洲,当时的世界是不承认我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的。

    为了提高自己的国际声誉,塑造自己的形象,以及提升东方战场的地位,保住这一条战略援助通道,蒋介石决定派出远征军出国作战,只要能够在这次出国作战中取得成绩,不但可以让自己跌到了冰点的国际评价上升,扭转自己不利的处境,更可以确保祝自己领袖的地位,不只是在国外,在国内也是一次极大的声望提高,这一点对于蒋介石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对日本军队的打击是一次极大的成绩,这一次作战带来了政治上的丰厚红利,而且又可以确保住滇缅公路的安全,美国对于自己的战争物资援助也可以保住,自己国内战争的压力也随之减小了,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蒋介石对这次远征军出国作战是非常看重的,也是非常期待的,他期待着这次战役可以让他在国际上一战成名,在国内可以巩固自己的地位,有了这么大的动力,和之前在抗日作战中的消极态度相比,这一次蒋介石显得非常积极主动。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和侵华日军激战正酣,为了保护住运输战略物资的大动脉滇缅公路,大的战略上来讲希望可以赢得更多的国际声望,获取更多的国际支援,担负着这样的任务,数十万远征军就这样踏上了出国作战的道路,虽然知道前方充满了危险,但是他们依旧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征程。

    参考资料:《史迪威日记》《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单字解释: 抢 救 生 命 线 除 保 护 滇 缅 公 路 外 远 征 军 出 国 作 战 还 有 何 种 目 的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