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亮剑》李云龙团坐拥八个营7000人马却不能晋升为旅长的深度内幕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亮剑》关于抗日战争剧情的收官部分,已经不再有李云龙独立团与日军作战的桥段,大多是反映八路军和晋绥军的摩擦和博弈,此时独立团已经发展到八个营7000多人马,按道理早已超出了一个团的编制,并且李云龙从1938年起就担任团长职务,近七年时间过去了仍然没有晋升旅级,这是否符合历史呢?

    之前的文章有介绍过,从中原突围到苏皖解放区,然后转隶给华东野战军指挥的部队只有一支,即皮定均将军的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1旅,这也是李云龙人物原型之一。而皮旅成功突围到华东解放区时正是7000余人,其后改编为“华野独立师”,所以李云龙这7000人确实是有历史依据的。

    至于在《亮剑》抗日战争阶段没有给李云龙职务提拔这件事,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时间节点,二是斗争需要,三是略有瑕疵。就剧情而言,职衔委屈的也不仅是他,作为阎老西的嫡系加强团长,楚云飞换装美式军服时仍然是上校团长,如按真实历史,早该是个少将暂编师长了。

    独立团兵力迅猛发展的时期,发生了楚云飞抢占大孤镇事件,晋绥军有这份闲心和预留后手,意味着华北日军已不足为虑,给中国军队的军事压力可以忽略了,那就说明时间已到了1945年初。因为直到1944年,华北日军仍有能力发动进攻性的“一号作战”,它真正的收缩是1944年底以后。

    《亮剑》电视剧的抗日战争部分只展示到1945年日本投降,再以后就是1948年解放战争的淮海战役期间了,中间略去了近三年的时光。八路军的在抗战胜利后有个“大复员”过程,想必许多读者并不了解,这是“重庆谈判”的结果,因此李云龙虽然此时坐拥八个营7000人马,非但不能升官,队伍还得精简。

    虽然抗战时期重庆军政部只给了三师六旅的番号,但这不是重点,实际上八路军自拟的番号很多,不过只增加了旅和团的建制,始终没有新组建师级番号,这也是出隐蔽实力的需要。比如陈赓的第386旅后来只有772团是旧番号,其它什么16团17团20团统统是自建的,第115师光教导旅就建了六个(黄骅就是教导第六旅旅长),能说总部缺升格独立团的一个番号嘛?

    所以给李云龙一个旅长的名分和独立旅的番号并不困难,问题在于他的部队发展错过了最佳时机,到1945年出于抗战胜利以后的政治考量,八路军已不再授予新的番号。

    部队根据兵员数量和战斗力进行整编发生在1946年初,此时内战征候已现,各军区开始集中和整顿部队,建立野战军和地方部队双重体制,李云龙就应该是在这时提升的旅长,然后突围到华东改称师长,就这一层来说,《亮剑》还真没多大毛病,何况李云龙一直还是个刺头团长,晋冀鲁豫军区最后一个提拔旅长的必定是他。

    说剧情略有瑕疵,是没有完全展示军史,八路军其实存在两套作战序列,前者是115、120、129三个番号师的指挥系统,后者是自建的军区和军分区系统,对应的级别是:原师部兼一级军区,原旅部兼二级军区,主力团兼军分区,到1941年“皖南事变”以后,八路军开始独立自主发展,基本就使用第二种序列了。例如129师兼晋冀鲁豫(太行)军区、第386旅兼下辖的太岳军区、115师独立团发展成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各级师长、旅长和团长都兼任司令员。

    《我的兄弟叫顺溜》里陈大雷为什么称呼上级为“大司令”呢,就是因为各级军区统称司令员。

    也就是说,象李云龙这样的数千人的大团,团长称呼可以不变,但一定会有个第二套序列的兼职,从而体现主力团和后建小团的区别。李云龙的原型之一王近山,抗战后期职务就是386旅副旅长、旅长、兼太岳军区三分区司令员,以李大团长这样的资历和兵力,怎么也得挂个某某军分区副司令的兼职,而《亮剑》显然忽略了这一点。

    单字解释: 亮 剑 李 云 龙 团 坐 拥 八 个 营 人 马 却 不 能 晋 升 为 旅 长 的 深 度 内 幕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