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给姑父当学徒被羞辱,故愤而参军,成副司令后返乡,姑父无颜相见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文年生同志,让四方面军的同志站一边!让他们回去,我们带头走,他们会跟在后面的。”

    这是毛主席当年对文年生说过的一句话,足以见得主席对他的信任。

    此外,在全面抗战爆发后,文年生更是有着极强的统兵战斗能力,为此,毛主席更是专门提笔夸赞了他。

    因此,在1945年4月,文年生便当上了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出席了“七大”,在当年11月,他已经被任命为冀热辽军区副司令员。

    可当他衣锦还乡的时候,却有一位亲戚无颜相见,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当年文年生给姑父当学徒被羞辱,于是愤而参军,待成为副司令后返乡,姑父如何能够有颜面去沾这份荣光?

    文年生

    儿时备受屈辱,愤然选择当兵

    其实,这位亲戚就是文年生的姑父,在文年生小的时候,姑父还照顾过他一段时间,可待到文年生衣锦还乡的时候,姑父却悄悄躲在了一边。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一切,就要从文年生参军前的成长经历说起了。

    在湖南省岳阳县的新墙河边,有一处名为“文家屋场”的地方,里面的全部居民都姓“文”。

    在文年生出生的时候,正是清政府内忧外患的没落年头,各个侵略国的铁骑早已将神州大地践踏得憔悴不堪,全国百姓都要陪着腐朽的清朝缴纳赔款,在这种特殊的时代,能吃饱饭都是一种奢侈。

    他的父亲欠下了一百多元,才勉强将几个孩子拉扯大,男孩是一个家庭未来的顶梁柱,所以在文年生只有八岁的年纪,便要开始干农活。

    很多孩子在那会向往知识,文年生也不例外,他经常吵闹着要上学,父亲没有办法,只好送他读了几天私塾,由于是夜读,这要比平常的私塾便宜不少。

    文年生学习非常努力,他幻想着依靠知识改变命运。

    可有一天,母亲将他叫来,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儿子,咱们家里实在是太穷了,没有办法读书,也没有什么能留给你,倒不如去学一门手艺,未来才有希望。”

    母亲的想法在当时确实没错,因为文年生的姑父瞿海平是一名裁缝,日子还算过得去。

    文年生也意识到,想要把书给读完也基本是不可能的事,便答应了母亲。

    来到姑父家,一切才是噩梦的开始。

    瞿海平的脾气十分暴躁,动辄就是对文年生一顿打骂,可自己的亲姑妈不仅不管不顾,有的时候还会帮着姑父一起打他。

    在学艺的过程中,有的时候犯了错,随之而来的就是一顿毒打,被打哭了,还要挨另外一顿毒打,不仅如此,小小的文年生连饭都经常吃不饱,越来越消瘦。

    1919年的冬天,外面天寒地冻,文年生举着一盏桐油灯在夜里上厕所。

    那个时候也都是些旱厕,就是在下方挖一个深坑,上方台子上面铺上石头,如果没有光亮,在夜间就很容易掉进粪坑当中。

    再加上天冷地滑,文年生每一步都走得非常小心。

    不过,即便是这样,还是出了意外:桐油灯掉进去了。

    按理说,孩子要是没掉进去,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可文年生在桐油灯掉入的那一刻起就开始非常紧张,他知道,自己的姑妈和姑父绝对不会放过他。

    由于当晚姑姑和姑父早已经入睡,他便也小心翼翼地回家睡着了。

    第二天,他还是向自己的姑父姑母交代了前一晚上发生的情况,姑父姑妈勃然大怒,不仅打了文年生,还逼着他光膀子进去粪坑当中将灯给捞上来。

    文年生的个性其实一直比较强,起初他也只是答应了自己的母亲,才想好好学成一门手艺再回家,不过这一次,他也实在是忍不住了。

    受了这样的奇耻大辱,孩子的第一件事一般都是赶回去找妈妈。

    母亲这个时候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可当时的家庭情况根本无法让文年生继续返回学堂,可手艺只学了一半肯定是不行的。

    母亲安慰了文年生,想让他继续回去学裁缝手艺。

    当时文年生已经12岁了,渐渐也有了一些力气,他不愿意就这么任由姑姑和姑父摆布,干脆一狠心离家出走了。

    在他的认知里,附近最近的县城也有60多里路。

    不过,想到了自己受到的气,就算再远他也要想方设法到达,就这样,他一路流落到了县城,随后又去了坝口镇,找到了一家木匠铺。

    无论做什么,都是体力活,文年生也才十岁出头的年纪,那种巨大的斧头他肯定是拿不动的,只能感谢打杂的零活,不过,生逢乱世,没有一户人家能真正保障自己安稳,木匠铺也在两年之后倒闭了。

    文年生不知道如何是好,又来到洞庭湖附近,什么脏活累活都干遍了,同样也受尽了欺辱,可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时间到了1926年,国民革命军在钟岳灵的带领下攻占了华容县城,北伐军除的就是军阀,当地百姓都夹道欢迎,眼前的这一幕直接惊呆了文年生,当兵肯定就不用受这些气了。

    由于革命军随时都有可能继续出发,他压根没有多想,甚至连行李和工资都没有要,当即就报名去参军了,攻打汉口那场战役,就已经出现了文年生的身影。

    不过没多久,国民政府背叛了革命,新老军阀也走上了连年混战的道路,这让文年生非常失望。

    后来,他听人说:“红军官兵一律平等,而且还打土豪分田地!”

    这句话一下典型了文年生,这不就是他最向往的部队吗?

    因此,他开始趁着战士们闲聊之际在暗中观察,看看有没有人愿意和自己一同去找红军,过了好一阵时间,他终于发现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几个人就这么一拍大腿决定了,拖枪投奔红军。

    可不巧的是,第一次行动还没开始就失败了,还有三个战士牺牲,原因是有人告密。

    终于,在1930年,文年生和其余的几个兄弟一同去投奔红军,那会正好是彭德怀率军攻占长沙城的时候,红军部队热情地接待了他们,文年生也就此被分在第二大队三连当战士,从这个时候开始,他便是一名优秀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了。

    彭德怀

    一路披荆斩棘,终成一代副司令

    1934年底,红军在反“围剿”失利后被迫转移,此时的文年生,已经是一位团长了。

    后来部队在湘江打了一场恶仗,又渡过了金沙江,一路都艰险万分,可文团长在一路上都非常乐观,经常鼓励受伤的战士们,让他们顺利的走完了长征之路。

    到了1936年,根据党中央制定的战略,文年生率军参加了关上村进攻战以及汾阳西南兑九峪地区反击战,占领了霍县地区的广大农村,起到了扩大红军的作用,还组建了抗日游击队。

    待到全面战争爆发后,文年生负责留守后方。

    由于国民党部队在前线节节败退,他们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达了陕甘宁地区,处于考虑根据地安全的情况,文年生担任起守卫宋家川的重任。

    宋家川就是黄河防线中的重要渡口,是太原地区向陕北走的必经之地,如果宋家川失守,陕北地区的局势一样不容乐观。

    因此,文年生接受了重任以后,抱必胜的态度,坚决守卫宋家川。

    日军的第一次进攻很快被文年生给粉碎了,可敌寇并不甘心就这么失败,决定再度发动进攻。

    考虑到敌我双方存在巨大的差距,文年生意识到,下次敌人来犯,必将是准备充分,自己就算是全团牺牲,也不一定能守住,此时务必需要改变策略。

    经过大量的前期侦察,文年生决定主动出击。

    他安排了四个连的兵力,采用夹击式的打法,突袭了王婆山的日军,并且顺利地抢占了有利地形,随后,部队在山头不断打击着前来增援的日军,最终缴获了四十多杆步枪。

    毛主席听说后,对文年生给予了高度评价。

    文年生打仗的风格总是出其不意,日军此时也越来越气,干脆派出三千多人的师团,携带了三十多门大炮率军强行进发,文年生并没有和日军硬碰硬,干脆带着战士们渡过黄河,绕到了敌人的后方,采取游击战的作战方式,粉碎了日军的渡河计划。

    而此时,文年生自从少年离家出走后一直杳无音讯,母亲想着外面战乱,儿子很有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终日以泪洗面。

    在1938年的时候,文年生从延安给老家寄出了一封信,里面夹带着一张照片,他身着军装,神采奕奕,信中也让母亲不要担心。

    母亲泪流满面,抚摸着照片当中的儿子,说道:“原来我的崽还活着呀。”

    几年后,国民党对延安采取了封锁政策,还命令90师向八路军警备第1旅的阵地发动袭击,进而妄图侵犯延安。

    面对几倍于己的兵力,第1旅第1营主动放弃了几片阵地。

    在这样的危机关头,文年生不顾参谋劝阻,当晚就来到了前线,他仔细观察了国民党部队的布局,当众表示:“这一仗如果打不好,敌人将会直接从这里进犯延安!为了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我们一定要把丢失的山头给拿回来。”

    经过一场激战后,文年生顺利捣毁了顽军团部,还夺回了三个山头,乘胜追击。

    经此一战,文年生的名字在军队是越传越广,很多干部都说:“文年生打仗宛如下山猛虎一般。”

    在陕甘宁边区陷入困境之际,文年生也积极贯彻起毛主席所提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他还特意打造了一把四公斤重的锄头,只要没有仗打,他就会带着部队上山开荒生产,双手已经布满了血泡。

    而他们所取得的成绩,绝对能让人大吃一惊:很多地方不仅种上了旱粮,还种上了水稻。

    毛主席看到他们的大生产运动已经获得了不小的成就,专门为文年生题词:“生产教育二者兼顾”。

    日军投降后,他奉命率部开赴东北地区,并担任冀热辽军区副司令员。

    待到蒋介石发动内战后,晋察冀第六纵队成立,文年生任纵队司令员。

    在傅作义和阎锡山准备侵犯石家庄地区的时候,文年生率领第六纵队奔袭四百多公里,做好一切战斗准备。

    1948年5月9日,战斗打响。

    在文年生的指挥下,到了下午14时左右,第六纵队已经进入了全线反击状态,一举歼灭了阎锡山接近五千人的部队,这一战,直接巩固了华北战场的有利态势,这场胜利,文年生也受到了晋察冀军区的嘉奖。

    那一年,文年生率军参与了太原的外围战,他指挥的部队长驱直入,很快为攻克太原占据了有利条件,俘虏了四千多人,还缴获了很多火炮装备。

    全国解放后,文年生一直想回家去看看。

    到了1951年,文年生有了个难得的假期,从离开家门那一天开始算起,他已经有三十多年没有回到故乡了,此时的他,已经是司令级别。

    当他再次回到岳阳县,当地的领导提出派人陪同他回老家,可文年生觉得自己是来探亲的,又不是来“光宗耀祖”的,所以拒绝了县政府的请求。

    不过,他思念了32年的双亲,早已离开了人世。

    乡亲们都听说文年生出去后当了大官,纷纷赶来探望,将他当做榜样去学习,可嘈杂的人群中,瞿海平并不在现场,可能是由于当年让他光着膀子下粪坑的事情现在想着还觉得不好意思。

    姑父当年也不会想到,家里竟然还能出个将军。

    可文年生不计前嫌,还是去探望了瞿海平,后来,这位姑父逢人就高兴地说:“当年我一尺子把他给打出去,没想到打出来一个将军。”

    至今,岳阳县还流传着“一尺子打出个将军”的传说。

    到了1955年,文年生被授予中将军衔,他为人正直,也不和别人计较,这一点,从他原谅了自己的姑父这件事上就能够看出。

    单字解释: 给 姑 父 当 学 徒 被 羞 辱 故 愤 而 参 军 成 副 司 令 后 返 乡 姑 父 无 颜 相 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