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1993年,杨虎城遗孀临终时提出一“违规”请求,陕西政府如何处理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1993年2月7日,辛劳一生的张蕙兰卧病在床,无法动弹。杨拯中等人不得不时刻守在张蕙兰身边照顾。

    此时张蕙兰躺在床上已经奄奄一息,她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于是她有气无力地对杨拯中等人说出自己最后一个心愿:“我死了以后,想葬在你父亲身旁,但是……我怕我没有那个资格。”

    原来杨虎城去世之后就被葬进了烈士陵园,张蕙兰担心自己没有为国家做出过什么贡献,不能被葬进烈士陵园。听到母亲这样说,杨拯中等人都是泣不成声。他们向张蕙兰保证,一定会将其葬在父亲身旁,张蕙兰这才安心地闭上了眼睛。随后,杨拯中就向陕西政府发起了申请。

    张蕙兰这一生究竟都做了什么?陕西政府又是如何处理这个“违规”请求的呢?

    遵从父命,与杨虎城结亲

    杨虎城一生一共有三个妻子,杨虎城在出席一些重要活动时,陪同一起出席活动的都是罗佩兰,罗佩兰去世之后,就变成了谢葆真,因此许多人对于鲜少露面的张蕙兰并不熟悉。

    这要从杨虎城年轻时说起。1911年,从小就勇于反抗的杨虎城在孙镇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参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退伍还乡之后,他还召集镇上的贫苦人民,打死了与官府勾结,强抢民女的恶霸,从此在这个小地方声名大噪。

    此时张蕙兰的父亲张养清也在这个镇上开药铺,张养清为人敦厚善良,他一早就听闻了杨虎城的遭遇与经历,对这个年轻人的胆识也是相当佩服。

    杨虎城母亲的娘家刚好也在孙镇,杨母孙一莲为了排解儿子离家的焦虑,选择回到娘家散散心。

    张养清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主动前去探望孙一莲。这样一来二去,孙一莲和张家就慢慢熟络起来。后来孙一莲因为长时间积郁在心,生了一场大病,张养清便来回奔走,为孙一莲治病拿药,这让孙一莲心中十分感激。

    张蕙兰也是在这个时候认识杨虎城母亲的。她为人乖巧懂事,每天都会按照父亲的指示,前去为孙一莲送药,孙一莲见她长得讨喜,做事也懂分寸,心中是十分喜欢。

    杨虎城与张蕙兰

    有一次,在和家里人闲聊的时候,孙一莲就摸着张蕙兰的头说道:“是俺命苦,也没个女儿,要是能有个这么懂事的儿媳妇就好了呀!”

    孙一莲这句话不知道怎么就传到了张养清的耳中,张养清虽然没有见过杨虎城,但他对于杨虎城的胆识还是十分欣赏的。因此在得知孙一莲的想法之后,他当即让人带话给孙一莲,表示愿意将女儿嫁到杨家。在双方父母的敲定下,素未谋面的杨虎城和张蕙兰就这样结了亲。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杨虎城此时已经和张西铭的义女罗佩兰结成了夫妻。当杨虎城回到家,得知要迎娶张蕙兰,他感到十分为难,但是他虽然百般推辞,还是拗不过母亲的意思。后来在双方父母的坚持下,张蕙兰顺利嫁给了杨虎城。

    张蕙兰15岁嫁给杨虎城,对于婚姻的概念并不清楚,等到她稍微长大一些之后,才逐渐明白结婚的意义,因此多年来,张蕙兰对于父亲总是多有埋怨。但她对丈夫杨虎城还是十分尊重的。

    与罗佩兰姐妹相称,劝丈夫安心征战

    与张蕙兰拜堂成亲之后,杨虎城很快又带着罗佩兰回到了军队中。因为长时间的车马劳顿,罗佩兰的身体一直不好,不久之后,还怀了身孕,这让杨虎城十分担心,不敢再将罗佩兰带在身边。

    杨虎城想将罗佩兰送回老家养胎,但他一想起来家中的妻子张蕙兰,感到有些为难。正在他犹豫的时候,却收到了要前往陕西的命令,杨虎城深知这次罗佩兰不能再跟着自己颠簸受累。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将罗佩兰送回了老家。

    原本以为两个女人见面会水火不容,让杨虎城没有想到的是,张蕙兰的礼数十分周全,还对初次回到家中的罗佩兰表示,以后大家就是一家人,自己一定会好好照顾她,这让罗佩兰心中十分感动,两人当即以姐妹相称。杨虎城和母亲见到两人和平相处的样子,脸上也是笑开了花。

    1922年,罗佩兰生下一个儿子,杨虎城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高兴得合不拢嘴,他当即托人送书信回去给儿子起名杨拯民。

    1924年,杨拯民两岁的时候,杨虎城托人送来书信,表示希望见罗佩兰母子一面。但是当时蒲城以北的地方都已经被北洋军阀所控制,附近还有不少的土匪出没。身体羸弱的罗佩兰,想要带着年仅两岁的杨拯民穿过这样一片地方,实在是难如登天。

    就在所有人都犯难的时候,还是张蕙兰站了出来,对婆婆孙一莲说道:“现在外面不安全,还是让我把佩兰姐送过去吧。”

    张蕙兰将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就带着罗佩兰母子上路了。她们在路上走了将近一个月时间,才将罗佩兰送到地方。

    见到杨虎城之后,罗佩兰激动地说道:“这两年多来,我们母子平安,家里面也一切都好,都是多亏了蕙兰妹妹悉心照料。尤其是这一路上要不是妹妹辛苦劳累,我们娘俩早就死在深山老林中了。”

    杨虎城心中对张蕙兰也是十分感激,他想让张蕙兰在榆林也多住上一些日子,却被张蕙兰以家中还需要人照顾为由拒绝了。

    杨虎城见她去意已决,同时他心中也放不下家中老母,便只好派两个警卫护送她原路返回到了老家。

    两年后,罗佩兰生下一个女儿,但是随军的颠簸以及却使她患上了肺结核,让杨虎城十分痛心,只好将罗佩兰安置在一处新买的宅子中,然而杨虎城顾好了这头,却顾不住另一头。

    当时杨虎城为了北伐军能够顺利北伐,带兵攻克西安城,镇嵩军不敌杨虎城的部队,只好将矛头转向了张蕙兰等人。

    为了逼迫杨虎城投降,镇嵩军在浦城展开天罗地网式的搜捕。他们不知道的是,张蕙兰早已经带领一家老小逃离了浦城,在渭北地区躲避敌人的搜捕。

    1926年10月,一直到北伐军直逼西安,张蕙兰才带着一家老小投奔杨虎城,和罗佩兰一起住在了宅子中。此时罗佩兰因为担心杨虎城的安危几度晕厥,她也意识到自己可能撑不过去这一关了,于是对张蕙兰说道:“我不行了,我们虽然是一个丈夫,在外人眼里算是情敌,但是只有我们知道,我们就像是亲姐妹一样。我死了以后,拯民和拯坤就交给你了。”说完这句话,罗佩兰就咽了气。

    1926年11月27日,西安终于成功解围,但这次成功却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共计有3万多的居民因为缺粮缺药,在这场守城战役中牺牲。虽然是为了大局不得已而为之,杨虎城心中却还是十分悲痛。

    在西安守城的庆功会上,杨虎城深感心中愧疚,在参加完大会之后就消失了。他带着自己的参谋以及两个勤务兵躲进了富平县的一个朋友家中。

    杨母和张蕙兰左等右等等不到杨虎城的消息,心中不免开始担心。此时还是国民军驻陕西总司令于右任想了一个办法,他派人到处散播佩兰去世以及杨母想念儿子的消息。

    果不其然,隐居起来的杨虎城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立刻快马加鞭赶到三原县东里堡的宅子中,进门就伏在罗佩兰的棺材上哭了起来。

    丧事办完之后,于右任登门拜访,想请杨虎城再次走马上任。经历了丧妻之痛的杨虎城此时舍不下家中的老母亲,也放不下两个孩子。他只好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找到张蕙兰,想和她商议这件事。

    哪知张蕙兰只是一个劲儿地哭,根本不理会杨虎城。经过杨虎城再三追问,张蕙兰才开了口:“俺爹真是看错了人!原本以为你是个英雄,没想到你竟然这么不成器!西安饿死的3万多人究竟是为了什么?你现在退缩又对得起谁?俺带着娘在外面辛苦逃难,不就是为了让你痛痛快快地打仗吗?俺只恨自己无能呀,如果佩兰姐在世,肯定两三句话就能说动你了。”

    杨虎城没想到平时任劳任怨,沉默寡言的张蕙兰竟然能一口气说出这么多话,更重要的是,张蕙兰的话就像是一块石头一样,狠狠地砸在了杨虎城的心上,此时他终于顿悟自己究竟应该做什么,于是他斩钉截铁地对张蕙兰说道:“好,我明天就带兵出征,这一家老小,就全部交给你了。”

    杨虎城跪别妻儿,张蕙兰失去唯一亲生儿

    杨虎城经过张蕙兰的“点拨”,再次“出山”,担任国民党第十军的军长,随后率军撤出了渭北地区。没有保障的张蕙兰只好带着两个孩子,跟着杨虎城一同来到了山东。

    在此期间,张蕙兰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杨拯仁,但是她对罗佩兰留下的孩子还是视如己出,就连谢葆真的孩子杨拯亚生病,也是她一直守在医院中,一直守了三天三夜的时间。但后来杨拯亚还是没有被抢救过来,张蕙兰因为这件事哭了许久。

    杨虎城对于张蕙兰不辞辛劳的付出也感到十分愧疚,他曾对张蕙兰说道:“原本是想让你来这里享福,没想到现在变成这样。如今战事吃紧,孩子的事,顾不上了。”

    张蕙兰为了杨虎城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安慰道:“你放心去吧,家里面就交给我了。”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之后,杨虎城更是无暇顾及家中,张蕙兰忙得天昏地暗,一会儿是杨拯民发烧,一会儿是杨拯坤跌断了腿,张蕙兰忙得来回跑,就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没顾得上照顾。

    等他发现自己的儿子得了猩红热之后,已经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张蕙兰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咽了气。受到这样严重的打击之后,她的精神也出现了问题。

    祸不单行,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被放回了南京,杨虎城母亲在得知这件事的之后,还哭天抢地的说儿子是放虎归山,放蛇入洞。果不其然,不久之后,蒋介石就将杨虎城等人都软禁起来。

    杨虎城被软禁之后,得知张蕙兰生病的消息可谓是心急如焚。当谢葆真带着杨拯民回到西安之后,杨虎城就对儿子说道:“我最对不住的人,就是你蕙兰娘,这么多年来,她为我和这个家做的实在是太多了。现在她生病了,你带她去北平看看,换换环境,治好了再回来。”

    杨拯民对于蕙兰母亲生病的事情也是十分着急,他当即答应了父亲的请求。就在临别的前一天晚上,张蕙兰还是处于精神恍惚的状态,呆呆地看着前方。

    杨虎城见状,实在是于心不忍,不禁流下眼泪,他不顾儿子还在场,忍不住心中的愧疚,直接跪在了张蕙兰面前,哭着对她说道:“蕙兰啊,就这样走了,我实在是对不住你啊!”

    在送别张蕙兰之后,杨虎城很快也踏上了前往欧洲的船。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竟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杨虎城去往欧洲不久后,国内爆发了“卢沟桥事变”,杨虎城爱国心切,匆匆忙忙回到国内,结果却遭到了蒋介石的囚禁,与之一起被囚禁的还有谢葆真、杨拯中以及谢葆真在狱中生下的女儿杨拯贵。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所有人都以为杨虎城很快就会被放出来,就连杨拯民看到报纸上的消息也高兴地跟妹妹说:“全面抗战开始了,咱爹快要出来了。”

    谁也没想到,杨虎城不仅没有被放出来,甚至一直被软禁到了解放战争前夕。心狠手辣的蒋介石即将兵败之时,竟然在戴公祠中将杨虎城和杨拯中暗杀,谢葆真和年仅8岁的杨拯贵也没能逃过蒋介石的毒手。

    张蕙兰只好独自一人将罗佩兰的一子一女以及谢葆真的四个女儿带大,后来这六个孩子都在祖国的各个领域发光发热。

    一直到1993年,张蕙兰已经90岁高龄。虽然杨拯中等人一致将张蕙兰当做自己的亲生母亲,悉心照料,但是张蕙兰还是每况愈下,她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时日无多。

    面对死亡,张蕙兰一直都十分从容,但是在临终之际,她有一个心愿,那就是葬在丈夫杨虎城身边。当时杨虎城被葬在烈士陵园中,她担心自己没有为国家做出过什么“贡献”,不能葬进烈士陵园。为此,张蕙兰心中一直都十分难过。

    一直到临终之际,她觉得自己再不说,这件事将会成为自己一生的遗憾,于是她向一直在自己身边照顾的杨拯民等人说道:“我死了之后,想葬在你父亲身边,但是我……怕我不够资格。”

    杨虎城陵园图:墓碑

    杨拯民等人在得知老人家的心愿之后,当即落下泪来,杨拯民对母亲说道:“娘的恩德可是照千秋的,您放心,生前不能陪在父亲身边,死了一定要葬在一起。”

    杨拯民当即向陕西省政府反映了这件事,并申请将母亲葬在父亲身边。陕西省政府在调查清楚张蕙兰的事迹之后,也纷纷被老人家一生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打动,遂批准了杨拯民的请求。张蕙兰终于如愿“躺”在了丈夫身边。

    单字解释: 年 杨 虎 城 遗 孀 临 终 时 提 出 一 违 规 请 求 陕 西 政 府 如 何 处 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