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2020年,沉没125年的“定远号”被打捞,船上遗物令工作人员痛哭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2020年9月17日,山东威海的海面上,几名身着潜水服的打捞人员爬上了甲班。

    他们刚刚在这里进行了上级分配的任务:打捞125年前在此处沉没的“定远舰”。此刻,这艘曾经号称“亚洲第一战舰”的打捞工作已经初步完成,打捞人员们已经探明了遗物的位置所在,后续对船上遗物的打捞工作也将陆续展开。

    令人意外的是,完成了辛苦的打捞工作的工作人员们竟完全没有一丝一毫的兴奋感。与之相反,他们摘下潜水头盔时,一旁的人们可以看到他们每个人都在留着眼泪,痛哭不止。

    庞大的“定远号”是如何沉没的呢?工作人员们又为何痛哭不止?

    “定远舰”的诞生

    这次对“定远号”的打捞,并不只是寻到了那支曾经风光无限的巨无霸船只的残骸,还唤起人们对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的回忆。

    随着定远号的遗骸一点点暴露在众人的视野之中,那段耻辱的记忆仿佛又重新在所有人的脑海中回荡。

    “定远号”身上所承载的那段厚重的历史,是从1840年开始的。

    在这一年,当时世界的绝对霸主英国,用他们强横无匹的武力,将闭关锁国多年的清政府的国门强行打开。

    长期以来以天朝自居的清政府此时仍未完全从美梦之中醒来,经过数次赔款割地,签订耻辱条约后,慈禧仍旧沉醉于帝王权术,一心只想保住自己手中所握有的权力。

    鸦片战争

    1961年,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为代表的进步能臣们联合上书慈禧,提议要改革国家的科技体制,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

    自此以后,中国陷入了自我否定与自我改革的历史循环之中。

    洋务运动时期,我国培养了大批留学归来,具备完整的西方知识体系的科技人才,同时也引进了许多西方的先进技术和部分先进思想,这些行为,都为当时的清政府输送了新鲜的血液。

    洋务运动为中国的军事力量带来的飞速的发展,到了1888年,李鸿章决定筹划我国第一支现代化的海军舰队。

    由于鸦片战争时期,我国的国门就是被英法从海洋上打开的,李鸿章认为,想要实现自我防护,只靠以前的木桅帆船是根本不可能对抗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的。

    洋务运动

    北洋水师,应运而生。为了建设这支水上军队,李鸿章投入了自己几乎全部的精力。

    而这艘“定远舰”,就是在这个时期制造的。然而,当时如果是仅靠中国的力量,即便是经过洋务运动,也没办制造出如此现代化的船只。因此,李鸿章花费了很大的力气,方才委托德国制造出这艘海上巨无霸。

    历经一年的时间,“定远舰”终于能够下水了,这艘号称“亚洲第一舰”的船只一经问世,便成为了北洋水师的支柱,虽然在此后几艘战舰接连问世,但是“定远舰”本身的地位是无可置疑的。

    可惜的是,就在洋务运动蒸蒸日上发展之际,慈禧与臣子之间为了克扣军费而勾心斗角的行为使得这次改革运动逐渐开始停滞不前,由于慈禧从洋务运动中攫取了太多私利,在一段时间里,北洋水师的官兵们甚至连军饷都无法正常发放。这直接导致了士兵们的身体素质日益底下,士气也随之变得低落。

    这支曾经强盛的水上军队,还未上战场,就已经逐渐走向衰微。

    真正压死这次洋务运动和北洋水师的那根稻草,是在1894年出现的。

    北洋水师

    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7月25日,就在清政府为慈禧大寿满朝上下做筹备时,一声炮响,日军开始对我国发动侵略战争,北洋水师匆忙应战。

    中日甲午战争,就此拉开了序幕。

    这场战斗刚开始的时候,李鸿章请求慈禧能够调拨一些军费用于北洋水师的日常补给与战争开销。然而此时的慈禧认为有“定远号”坐镇的北洋水师在亚洲就是所向披靡,无人可挡,因此并未采纳李鸿章的建议。

    但是慈禧永远也想不到,在她醉心于权力带来的荣华富贵时,日本的统治者明治天皇,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不断地励精图治,在他的领导之下,日本顺利完成了明治维新,迈入了新时代。

    不同于慈禧的贪图安逸享乐,明治天皇在“定远号”诞生之初,便察觉到了北洋水师这个庞然大物对日本带来的威胁。

    明治天皇

    在登基之后,明治天皇也开始大力发展日本国内的军事力量,他把国家很大一部分的收入和个人所得都投入到了军队的建设之中,放言:“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

    在日本海军因为明治天皇的支持而一步步扩大自身实力的时候,北洋水师却在慈禧的克扣之下日渐衰微。

    此消彼长之下,日本的海军力量,已在无声无息中超越了清政府所握有的北洋水师。但慈禧仍旧像鸦片战争初期那样,沉浸在北洋水师仍是亚洲第一的美梦之中不愿醒来。

    而这场美梦,终于在1894年被日军彻底击碎。

    出于对自身实力的自信,对于这次突然的袭击,清政府完全没有做任何的准备。然而明治天皇却对这次战争蓄谋已久,因此,在战争初期,北洋水师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战争呈现一边倒的态势。

    但是在不久之后,北洋水师也稳住了阵脚,做出了一定的调整。

    9月16日,中日双方在黄海再度爆发大规模海战,在“定远号”等巨型舰队出动之后,北洋水师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日军的反击,作为德国先进科技的结晶,“定远舰”为日军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然而,反击势头根本没能持续多久,便因为国库空虚,后勤补给不足而重新被打压了下去。这场战争打的格外的惨烈,几艘铁甲舰纷纷遭到了破坏。

    其中,在“致远舰”被敌军打击,眼看着就要侧翻向海面时,北洋水师将领邓世昌毅然决然地驾驶着受伤的“致远舰”撞向了日军的铁甲舰“吉野号”,与敌人同归于尽,以身殉国。

    然而荒唐的是,在邓世昌牺牲后,北洋水师非但没能因此调动起已经跌至谷底的士气,反而在将军的带领下临阵脱逃,而这也成了世界上头一次在海战中有人临阵脱逃的耻辱记录。

    “定远号”也在这场战役中受到了很大的破坏,然而以当时清政府在洋务运动后期几乎毫无寸进,根本没办法修复德国制造的这艘战舰。

    邓世昌

    终于,在1895年2月4日的战斗之中,面对日军的来犯,“定远舰”再度被日军的炮弹击中。这使得原本就破损不堪,尚未得到修复的“定远舰”彻底崩溃,它巨大的船身如同一座冰山一般开始缓缓地陷入海平面之下。

    面对这样的结局,北洋水师做出了最后一点努力:他们派出了将领,将这艘已经无法再使用的“定远舰”彻底炸毁,以防日本人将其收缴利用。

    随着一声轰鸣,这支纵横海面数年的巨无霸,走完了他的一生。

    看着这一幕,远处的北洋水师官兵们泣不成声。所有人都知道,随着“定远舰”的沉没,这场战争的结局,已经难以改变了。

    而炸毁“定远舰”的那名将领,他心里满怀着愧疚,在当天晚上自杀谢罪。

    此后,面对日军遍布海面的舰队和铺天盖地的炮火,北洋水师再也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这场战争以溃败告终。

    签订《马关条约》

    至此,李鸿章等人掀起的这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虎头蛇尾的以失败告终了。

    而在此前因为洋务运动而重新焕发起的民族自信也在这次战争中受到当头一棒,清政府被迫与日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打捞“定远舰”

    遗憾的是,即便北洋水师众将已经做到了自毁战舰这种程度,日军还是没有放过对这艘支离破碎的战舰的搜刮。

    日军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将“定远舰”上的武器装备和配备的少量日常生活物资全部洗劫一空,甚至连玻璃和多种制造船体使用的稀有金属,都被日军据为己有。

    回到日本之后,日军还建造了一个名为“定远馆”的展览馆,将他们从船上搜刮所得的珍贵物品放入其中。

    但是当时日本的科学技术也有限,无法实现对“定远舰”的完全打捞。因此,还有部分的“定远舰”遗骸依旧深埋海底。

    直到近现代以来,我国在解放后科技实力得到了长足发展,有了在茫茫大海之中寻找残舰的能力。在2019年的时候,对“定远舰”的深层次打捞被科学家们和考古学家们提上了日程。

    在确定了“定远舰”遗骸沉没的大概位置后,相关人员进行了大概的摸索与试探性的打捞,这次打捞并无太多成果,但是基本帮助打捞人员们确定了具体的位置。

    2020年9月17日,正式的打捞工作开始了。

    经过一个小时的下潜,打捞人员们终于窥见了那艘庞大沉船的船体。他们欣喜若狂,立刻开始了打捞工作。

    在经过几个小时的打捞后,打捞人员回到了船上。他们脱下潜水服,每个人的脸上都没有一丝一毫工作完成的愉快,没有人说一句话,只是默默流着泪。

    这一现象使得在场的其他人员都不知所措,然而,当他们看到打捞上来的遗物时,顿时明白了这些打捞人员为何会泪流不止。

    那些打捞上来的遗物,无处不透露着当年那场屈辱之战的惨烈程度。

    他们看到了无数刻着北洋水师专属字迹的子弹和螺丝等小部件混在泥沙之中,被打捞上岸。但是却没有发现一件重火器弹药的踪影。

    这意味着,当初在“定远舰”上的官兵们,与敌军拼到了所有的炮火全部打空,仍未放弃。他们视死如归,冒着日军漫天的炮火,用他们手中仅剩的子弹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根据打捞人员所说,他们还看到,与“定远舰”深埋水下的遗骸一同长眠的,还有几局尸骨。隐约之间,这些尸骨的手脚似乎还在牢牢抱着“定远舰”不肯撒手。

    他们仿佛听到了那场战争中震天的炮火和惨烈的尖叫,穿越了125年的时空,传到了在场每一个人的耳畔。

    而那几具尸骨,仿佛也在述说着当年除了那些临阵脱逃的官兵之外,北洋水师的将士们与敌人拼死一搏,战至最后一刻的场景。

    “定远舰”的自爆,这是我国战争史上不可抹除的屈辱一笔,但是,一百多年的光阴悄然流逝,时至今日,“蛟龙号”的成功下海与“辽宁舰”的乘风起航,早已向世界宣告,我们已经拥有了屹立在世界顶端的海上力量。

    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不让甲午战争这样的悲剧,在我国的海域中再次重演。

    单字解释: 年 沉 没 年 的 定 远 号 被 打 捞 船 上 遗 物 令 工 作 人 员 痛 哭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