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1993年,杨虎城遗孀临终,提出“违规”请求,陕西政府如何回应?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违规”请求

    1993年2月,杨虎城的遗孀张蕙兰病危。

    她将所有的子女都叫到跟前来,说出了临终前,最后的心愿:“我想……葬在你们父亲身边。”

    张蕙兰作为杨虎城的妻子,这个心愿明明看起来十分合理,也十分应当,但是儿女们很清楚,母亲之所以在临终前还念念不忘,就是担心自己没有资格。

    她会如此忧心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她的遗愿是“违规”的。

    杨虎城将军是爱国将领,也是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在他遇害后,国家为了表达对杨虎城将军的感激和怀念,便将他的骨灰送到烈士陵园,与那些年轻的战士们长眠在一起。

    烈士陵园自然不是随便进出的地方,再说了张蕙兰没上过战场,就算是死了,也没有资格与杨虎城将军埋葬在一起。

    在杨虎城死后,张蕙兰独自将杨虎城的几个儿女拉扯长大,但是她与这些孩子之间毫无血缘关系。

    母亲这些年来的辛苦,这些孩子看在眼里,又感激又心疼,含泪拉住母亲的手说道:“您活着不能与父亲相伴,至少死后一定能如愿以偿!”

    他们不敢耽搁立刻找到陕西省政府,将张蕙兰临终前想要“违规”的打算如实以告。

    陕西省政府非常理解张蕙兰过往的经历和心情,当即爽快地给出两个字回复:“批准!”

    那么,张蕙兰身为杨虎城的妻子,为何她想要死后安葬在他身边的心愿会是“违规”的呢?

    她又究竟有过怎样的经历呢?

    “父母之命”

    张蕙兰最初认识杨虎城的时候,只有14岁,他们两人都是陕西人。

    张蕙兰的父亲名叫张养清,在距离杨虎城家10里远的地方开了一家中药铺,身为中医的张养清给人看病的手艺很不错,小小的中药铺也将名气远远地传播了出去。

    杨虎城的母亲孙一莲的娘家,就住在距离张家很近的地方。孙一莲实在太孤独了,得不到儿子的回应,家中又没有能与她说话解闷的人,心中积累下的所有的思念、忧虑和郁结之情,只能等她回到娘家时才能找到适合的人倾诉。

    孙一莲就是在回娘家探亲时,与张蕙兰一家相识的。当时孙一莲生了病,娘家人就把张养清请来给孙一莲看病。

    张蕙兰这时就经常跟着父亲四处走动。这天,当张蕙兰跟着父亲来到孙家,看到了病倒的孙一莲,有些可怜这位老太太,于是每次来看病,都要特意抽出一些时间陪她陪她聊天。

    孙一莲很喜欢她的聪明伶俐和细心稳重,与她很是亲近。张养清看到后,一个想法不由自主出现在了他脑海中。

    之前杨虎城难得回乡一次探望母亲的时候,张养清曾经远远见过他一面。张养清觉得,杨虎城气度不凡,绝非等闲之辈,将来必有大作为,一直都想与杨虎城结交,但是苦于没找到机会。

    如今既然自家的女儿这么受杨虎城母亲的喜欢,不如就这个机会,将女儿嫁给杨虎城,由此与杨家结亲。张养清将这个打算跟孙一莲说了,老太太很高兴,便写信给杨虎城,叫他回来跟张蕙兰成亲。

    但杨虎城早就在几年前就在外面与罗佩兰结婚了,夫妻二人感情极好。杨虎城没有再娶妻纳妾的准备,面对母亲的提议自然非常抵触。只是这桩婚事已经由双方父母说成了,他想阻拦也来不及,只能先以忙着带兵为由,没有回家。

    张蕙兰本来也不同意,但是那个年代乡下年轻人的婚事,主要还是遵从着“父母之命”,既然父亲都已经应许了,张蕙兰只得去到了杨家,只等杨虎城回来,两人就完婚。

    相敬如宾

    杨虎城一直到3年之后才回到家中,在母亲的一再要求下,杨虎城正式迎娶了张蕙兰。婚后,杨虎城匆匆返回军中,留下张蕙兰继续在家里照顾老太太,等待他回家。

    张蕙兰在见过杨虎城之后,也对父亲曾经与自己说起杨虎城的话表示赞同,他的确是个值得敬重的人,而且完全没有因为这桩婚事不如意,便对她冷漠,反而与她相敬如宾。

    她知道自己无法撼动罗佩兰在杨虎城心中牢不可破的地位,更无意去争抢,在家中安安心心地伺候婆婆。后来罗佩兰因为怀孕而被杨虎城送回老家来,张蕙兰恭恭敬敬地给罗佩兰行礼,不管是人前还是人后,都表里如一地照顾着罗佩兰。

    在张蕙兰的照顾下,杨虎城的第一个儿子杨拯民出生了。这段时间里,张蕙兰与罗佩兰的关系也变得十分融洽,两人平时以姐妹相称,在家共同伺候老人,照顾孩子,也一起等待杨虎城安然回家。

    不久之后,收到长子出生消息的杨虎城没有回来,反而是寄回了一封书信。信上说前线吃紧,他没办法脱身,但是又实在想见一见这个儿子,于是希望罗佩兰带着孩子回到军营。

    罗佩兰有些意动,只是想到路途遥远,外面又总是在打仗,她一个人带着孩子,怎么想都不安全。在罗佩兰心生退意的时候,张蕙兰站了出来,鼓励罗佩兰大胆地带着孩子出门,因为她会陪伴他们母子一起。

    有了张蕙兰陪伴,孙一莲和罗佩兰都放心多了。在去往杨虎城驻军营地的路上,困难重重,到处都暗藏着土匪流寇,直接抄近道过去太危险,张蕙兰便带着罗佩兰母子绕了些远路,虽然走的路多了,却更安全,一个月之后便安然来到了杨虎城的驻地。

    当杨虎城见到罗佩兰母子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在张蕙兰的悉心照顾下,罗佩兰和小拯民都面色红润健康,跟在家里时没什么区别。一见面,罗佩兰便拉着张蕙兰与杨虎城说话,把这一路上张蕙兰对自己和小拯民的照顾都告诉了杨虎城。

    杨虎城感动之余,也十分愧疚。他对张蕙兰很尊重,却没有给她身为妻子应得的关爱,反而是张蕙兰不计前嫌,无论是对他对罗佩兰,还是对孩子都这样体贴,杨虎城很是过意不去。

    他想留下张蕙兰一起生活,但是张蕙兰深深看了他一眼,感觉心满意足。张蕙兰很快就收拾好行李,准备返回老家。面对杨虎城与罗佩兰的挽留,张蕙兰拉着罗佩兰的手,耐心地解释着:“我把姐姐安然送到就是完成任务了,但是娘那边还需要人照顾,我先走了。你们要多保重啊。”

    既然挽留不住,杨虎城便安排了两个警卫员,一路护送,将张蕙兰送回老家。

    临终托付

    虽然罗佩兰留在了杨虎城身边,但是军队里的生活颠沛流离,生过一次孩子的罗佩兰身体大不如前,断断续续生起病来。之后,罗佩兰又怀孕生下了一个女儿,杨虎城给她起名叫杨拯坤。

    “拯民”“拯坤”,光看给孩子的起名,都知道杨虎城一心想着国家和人民。罗佩兰自从患病后便忧心忡忡,担心自己带着孩子会拖累丈夫。等到她被检查出患上了传染性很强的肺结核病,罗佩兰坚持要把杨拯民送回老家,还让杨虎城也不要把太多的时间浪费在自己身上。

    孩子送回老家后,张蕙兰将孩子视如己出,每天悉心教养。杨拯民与她也很亲近,这样平静安然的生活让张蕙兰十分满足。但天不遂人愿,战乱年代,没有什么能永远置之度外。

    1926年,杨虎城驻守西安,而在直系军阀吴佩孚的支持下,刘振华集结十万大军兵临城下,却被杨虎城率军阻拦。刘振华本想仗着人数取胜,谁知竟然会被杨虎城的一点兵力阻拦,不禁恼羞成怒,想要抓住杨虎城的家人,来逼他就范。

    吴佩孚

    好在张蕙兰一直托人打听着外面的消息,当意识到刘振华的打算后,张蕙兰当即带着家人趁夜出发,绕开大道,走小路投奔了罗佩兰。此时罗佩兰正在杨虎城买下的小院里养病,见到张蕙兰带着婆婆儿子过来了,非常高兴。

    但是冷静下来后,罗佩兰与张蕙兰一合计,认为这里也不能久留,刘振华一旦发现在老宅抓不到人,一定会派人来这边搜查。罗佩兰身体状况太差,已经不能随意走动了,她便主动留下拖延时间,叮嘱张蕙兰带着家人再绕一点远路离开。

    张蕙兰便带着家人开始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逃亡生涯。等到事态终于平息下来,已经进入了11月份。此前忙得焦头烂额的杨虎城终于能松一口气了,而就在他放松下来时,杨虎城这才得知,罗佩兰已经病逝了。

    张蕙兰一直在等杨虎城回来。她已经给罗佩兰安排好了后事,连棺材都准备好了,却迟迟没叫人将棺材盖钉好,直到杨虎城赶回来。

    杨虎城见到棺材中罗佩兰苍白平静的遗容,不由得失声痛哭,身为丈夫,却执意为罗佩兰披麻戴孝,亲自为她打幡。他着实消沉了一段时间,甚至跑到一个朋友家中隐居起来。

    罗佩兰临终时,张蕙兰就陪在她身边。罗佩兰用尽最后的力气,紧紧抓着张蕙兰的手,将孩子和丈夫都托付给了张蕙兰,在看到张蕙兰含泪郑重点头立下承诺后,她这才咽下最后一口气。

    想着姐姐临终前的叮嘱,张蕙兰怎么能放任丈夫这么消沉下去,亲自找到那位朋友家中,将杨虎城骂醒:“西安城中死去的百姓们还等你去报仇呢!你怎么能这样不成器!”

    杨虎城这才振作起来,在返回前线时,还给张蕙兰鞠了一躬。他们夫妻间没有深沉的爱情,但杨虎城越来越敬重张蕙兰,还与她生下一个儿子杨拯仁。

    痛失所爱

    杨拯仁是张蕙兰一生中唯一一个亲生孩子,张蕙兰非常疼爱他。

    但就在这段时间里,杨虎城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想要逼迫蒋介石放弃内战,一致对外。最后虽然起义成功了,但是杨虎城却因此得罪了蒋介石,被他软禁起来。

    张蕙兰不得不独自支撑起这个家庭来。婆婆和罗佩兰留下的孩子要照顾,杨虎城与第三任妻子谢葆真生下孩子都,张蕙兰也要管,她忙得脚不沾地,竟然没有发现亲生儿子生病了。

    等她将小拯仁送去医院时,已经来不及了。张蕙兰是合格的母亲,因为她将罗佩兰和谢葆真的孩子都照顾得很好。但同时她也是个不合格的母亲,因为她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生骨肉因病离世,却无能为力。

    张蕙兰大病一场,一度精神失常。软禁中的杨虎城十分焦急,却也只能嘱咐长子杨拯民替他带着张蕙兰去北京看病。临走前杨虎城送张蕙兰出门,想到这位妻子为自己付出了那么多,自己却无能回报,一时悲痛不已,抱住张蕙兰难过地说着:“是我对不起你啊……”

    精神不济的张蕙兰也情不自禁落下眼泪来。当时谁也没想到,这竟是他们夫妻二人见到彼此的最后一面。

    张蕙兰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渐渐振作起来,又恢复了神志。她听说抗日战争已经结束了,本以为很快就能与丈夫团聚,结果等到最后等到的却是杨虎城遇害的消息。

    他与妻子谢葆真,以及两人生下的一儿一女两个孩子都被蒋介石派人暗杀了。总是在等待丈夫的张蕙兰,这次永远都等不到他回来了。

    新中国成立后,杨虎城与谢葆真生育的孩子,还有四个幸存下来,再加上本就留在身边的拯民和拯坤,留在世上的杨虎城血脉都被张蕙兰接到了身边细心教养。她后来被选为西安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为建设新中国尽了一份力,其余的时间里,张蕙兰还不忘时时关心着杨虎城的墓地。

    六个孩子都视张蕙兰为生母,对她十分尊重,先后成长为不负父亲之名的优秀人才,在各自的领域中,为国效力。看着这些孩子们各自成家立业,张蕙兰心中只剩了与杨虎城合葬这一个愿望。

    于是就出现开头那一幕。

    一般来说,烈士陵园中埋葬的,都是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战士,从未上过战场的张蕙兰本是没有资格的。但是陕西政府考虑到张蕙兰一直以来默默作出的贡献,爽快地答应了她“违规”的请求。

    89岁的张蕙兰在1993年2月7日逝世。在去世后,她果然被安葬在了杨虎城将军陵园中。这个一生都在等待丈夫的妻子,终于永远留在了丈夫身边。

    单字解释: 年 杨 虎 城 遗 孀 临 终 提 出 违 规 请 求 陕 西 政 府 如 何 回 应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