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此战消灭了国军12万人,活捉了一名中将,为淮海战役铺平道路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在解放战争中,一般城市攻坚战打得最为辛苦,因为攻击方需要突破防御方的重重关卡,容易造成伤亡。在淮海战役前期,解放军打了一场城市攻坚战,这场战役消灭了国军12万人马,且俘虏了一名中将,为两个月后的淮海战役铺平了道路,此战就是济南战役。

    济南战役前夕,国军济南守将中将司令官王耀武向蒋介石提议放弃济南,把兵力收缩到徐州一带地区,集中优势兵力与我军决战。但是蒋介石坚持认为济南城至关重要不能放弃,无奈之下的王耀武见说服不了蒋介石,只能硬着头皮守济南城了。

    01

    为什么说是硬着头皮呢?原来当时山东战局国军早已经陷入了劣势,济南城已经是一座孤城了,虽然城内在开战前有着12万的总兵力,但大多数都没有什么战斗力。王耀武作为名将,他当然知道这种情况下济南必定丢失,让蒋介石放弃济南选择收缩兵力也没错。

    蒋介石不放弃济南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丢了济南影响太大了,一旦济南丢了,国军在山东地区就陷入了劣势,还会影响全国的战局,如果这么考虑的话蒋介石让王耀武守济南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只不过当时济南的守备力量太弱了。

    王耀武在开战前就请求增兵济南,蒋介石答应将重新整编的74军投入到济南战场上,且给予大量空军支援。但徐州方面司令官刘峙借口徐州兵力不足,把74军扣了下来,就这样让原本就兵力不足的济南雪上加霜,直到开战前几天才空投了7个连的援军,但这点兵力对王耀武来说是杯水车薪了。

    毫无疑问,原本粟裕想利用济南城围城打援的,吸引国军主力兵团前来救援,但战端一开前线指挥官太英勇了,再加上国军兵团迟迟不开拔向济南增援,王耀武的命运就已经被决定了,济南城丢失仅仅是时间的问题了。

    济南战役从1948年9月16日展开进攻,随着吴化文的临阵倒戈,王耀武守济南的时间被大大缩短,仅仅8天时间,我军就攻占了济南城,比预期的15天进展要快一倍,打下了解放战争以来第一座大城市,且活捉了国民党中将司令王耀武,大涨我军士气。

    02

    济南城被我军占领后,意味着为两个月后的淮海战役铺平了道路,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济南和徐州的连通的,济南被攻陷,我大军南下的障碍基本被扫清了,可以将战场拉到了华东一带,也就是徐州这座城市为中心的地方。自古以来徐州的兵家必争之地,古战场中项羽等人在徐州曾经打败刘邦一战成名,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国军高级将领们当然也知道徐州的重要性,在济南战役前就已经在那里布置了黄维的12兵团等三个主力兵团再加上4个绥靖区,总参战人数多达60万人马。如果济南没有被我军攻克,我军人马被牵制在北上济南一线无法南下,就无法对徐州构成威胁,同样也无法集结大兵团与国军决战。

    此外,济南战役的胜利让华野和中野两大野战军合兵一处提供了机会,那时候中野兵力虽然不足,但华野发展壮大,两支野战军的人马超过了国军在徐州布置的60万大军,我军具备了和国军重兵团交手的资本,所以济南战役是淮海战役的前奏,只有打下济南,才能赢得淮海战役的最终胜利。

    单字解释: 此 战 消 灭 了 国 军 万 人 活 捉 了 一 名 中 将 为 淮 海 战 役 铺 平 道 路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