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此人是诸葛亮最恨的武将,让刘备失去2员虎将,最终被司马懿干掉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汉末三国,是一个充满豪情和热血的时代,那个时代,不仅因战乱而精彩,还因情义,令人向往。熟读那段历史,我们会发现很多对情深义重的兄弟,亲兄弟中,孙策明明有亲生儿子,却将江东基业托付给了弟弟孙权;异姓兄弟中,吕布早已被世人唾弃,张杨却依旧在他最危急的时刻,打算发兵救援。不过彼时最为人熟知的兄弟情,还是要当属刘关张三人。虽然史料中,没有记载他们桃园三结义,誓曰“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一事,但是他们“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却是真的,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理由,便是因为东吴擒杀了关羽。然而有一个人是坑杀关羽的凶手之一,并因畏罪背叛了刘备,刘备因此,还杀掉了虎将。这个人是谁呢?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与刘封同守上庸的时候,投降曹魏的孟达。孟达,字子度,原本是刘璋的部下,后来归降刘备,并与刘备的义子刘封,一起驻守上庸。刘备称汉中王之后,驻守荆州,并得以假节钺的关羽,突然兵围襄樊,发动了北伐战争。那个时候,一向刚而自矜的关羽,并没有逞强,想要独立打好这一战,他从战争之初,便向屯兵上庸的刘封、孟达求援了。可是刘封和孟达,以上庸刚刚归附,不能轻易动摇为由,拒绝了关羽的命令。《三国志·刘封传》记载:“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

    然而令他们没想到的是,一开始大逞威风,威震华夏的关羽,突然兵败,并遭到了东吴的擒杀。再加上孟达与刘封不和,他害怕受到刘备的责罚,转投了曹魏,并率领魏兵,从刘封手中,夺下了上庸。刘封兵败逃回成都之后,刘备不但没有表达对孟达的愤恨,却责备刘封道,是因为刘封太过霸道,过度欺压孟达,才导致了孟达的背叛。最后在诸葛亮的建议之下,刘备却杀掉了刘封这位虎将。

    在刘备心目中,孟达虽然有才,但是却因关羽的死,比如对其恨之入骨。除了刘备,诸葛亮或许更想置其于死地,这是为什么呢?

    原本诸葛亮在荆州的时候,与不少名门世族进行了联姻,例如他自己娶了名士黄承彦的女儿;他的一个姐姐,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另一个姐姐,则进了蒯家的大门,嫁给了一个叫蒯祺的人。这个人曾任房陵太守一职,孟达奉刘备之命,攻打房陵的时候,他便死在了孟达手下小兵的手中。虽然说战场上刀剑无眼,但是蒯祺的死,孟达还是要负一定的责任。诸葛亮虽不一定会公报私仇,但是他绝对不会以德报怨,去赏识提拔孟达,更不可能像刘备一样,为孟达打抱不平。或许后来已经成为魏将的孟达,再次被诸葛亮策反,却遭到司马懿诛杀时,诸葛亮没有发兵救援,也与此事有关吧?

    说到此处,也许有人会说,司马懿克日擒孟达,历时非常短,诸葛亮根本来不及反应。其实不然,《三国志·费诗传》记载:“魏遣司马宣王征之,即斩灭达。亮亦以达无诚之心,故不救助也。”意思是说,孟达打算叛乱的时候,曹魏派司马懿前去征讨他,诸葛亮认为孟达多次叛乱,没有诚心,所以没有发兵救援。也就是说,诸葛亮如果想救助孟达的话,应该是来得及反应的。然而孟达是诸葛亮亲自策反的人,而且诸葛亮也曾在写给孟达的信中提到,孟达之所以反叛,是因为受到了刘封的欺压,自己理解,而且不会追究,结果事到临头,他却开始怀疑孟达的忠诚度,岂非两相矛盾?

    总之,孟达是诸葛亮最可恨的武将,让刘备失去2员虎将,还害死自己的亲任。诸葛亮无疑是利用了孟达这个反复的特点,与司马懿进行的一次博弈罢了,想借刀杀人。只是没有想到,司马懿能够快速的解决孟达,让诸葛亮非常吃惊。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单字解释: 此 人 是 诸 葛 亮 最 恨 的 武 将 让 刘 备 失 去 员 虎 将 最 终 被 司 马 懿 干 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