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甄嬛传:太后早就发现双生子破绽,为何不揭穿?真不愧是老狐狸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慈宁宫内,太后重病,油尽灯枯,宫人皆退下,只留竹息姑姑抹着泪陪侍在太后身边。太后昏聩一回,目光已散乱,但面色却十分红润,眼见已呈回光返照之像。

    “竹息,他果然如先帝一般的冷心冷血,苛待我的老十四,只愿我儿能活下去!”太后的叹息愈发微弱,忽又笑起来,“熹妃在他的身边,他不会好过的,不会的!”

    竹息在一旁啜泣,却不敢回话。最后,太后已经力竭气微,只喃喃道,“不是就不是吧,我为他保下承继大统的孩子,其他的都是报应吧!我的老十四!”半晌,再无声息。

    紫禁城上空,白幡冉冉,丧钟轰鸣,雍正朝圣母皇太后乌雅氏,薨逝了!

    飞燕来,啄王孙

    宫里应该有个宠妃了。太后斜倚在床榻之上,看着跪在床前涕泪交流的四皇子弘历,深深的叹了口气。现在稳坐后位的,正是她的侄女乌拉那拉氏,雍正继后。

    为了家族的荣耀,自己在后宫中全力的护她,连她毒害前纯元皇后——自己亲姐姐这样的罪过,都隐忍不发。谁知,斗倒华妃、甄嬛等一众宠妃后,皇后却愈发嚣张跋扈。

    为了将来成为独一无二的太后,她设计让齐妃李氏畏罪自戕,将李氏所生的三皇子寄在自己的名下,五皇子居住在外无威胁,她又将目光放在宫中四皇子弘历身上。

    今晚,正在熬夜苦读的四皇子,将御膳房送来的绿豆汤赐给贴身嬷嬷饮用,孰料嬷嬷中毒而死。吓得六神无主的孩子,被惠嫔带到了自己的跟前,凶手是谁,不言而喻。

    宜修的执念太可怕了,如果再没有人能制止她的所作所为,那么皇帝的忍耐程度总是有限的。届时,非但皇帝后嗣尽皆断绝,乌拉那拉氏必获弥天大罪,牵连族人。

    新人青涩,无法与皇后对抗,这名宠妃必须既要深得圣宠,又要极有实力,否则,必然不是皇后的对手。此人的性情还要温良些,若换个比皇后还狠毒的,皇朝危矣!

    安置好四皇子,太后揉着眉心,竹息姑姑已悄无声息进殿,附在其耳边细语。太后听罢忽然坐起身来,凝视着竹息,“莞妃?”竹息会意点头,“二月二,皇帝去过了!”

    “怪不得,想必苏培盛和惠嫔也非局外人吧,被贬为废妃还有这般手段,也算难得,若能让皇后消停些,她再进宫来也罢了,我倒懒得过问,看她自己的本事吧!”

    情郎逝,返宫庭

    凌云峰,自皇帝去后,甄嬛一直心绪不宁,原来看皇帝,是她为之沉醉心痛的“四郎”,几许深情,几丝牵挂。曾经皇帝给了她无限的荣宠和关怀,也让她沉醉其间。

    孰料,她即将封妃,应着礼服意外损坏,她却误穿原来纯元皇后的吉服,引得皇帝瞬间翻脸,大发雷霆,将她剥去服制,赶回宫中禁足,满宫皆知,莞嫔为元后替身。

    还没有从这人生的大起大落中反应过来,父亲也在政治斗争中被皇帝猜忌,甄家满门被抄家夺职流放,而自己的哀求没有换回皇帝的温情,反而任她在宫中被人欺辱践踏。

    于是,好容易在生下女儿三日后,甄嬛便自请离宫修行。皇帝此时方有些悔意,委婉的开始挽留,可她却已经厌倦宫中的尔虞我诈,告别密友眉庄,赴甘露寺带发修行。

    寺中仍然不得安宁,得了皇后的密令,她受到寺中尼姑的虐待,被在大雪天赶去了位于凌云峰上的破屋里居住,一路上她高热不退,险险丧命,幸而遇到了果郡王。

    在宫中时,二人已经相识,果郡王暗暗对她这个皇帝宠妃倾心不已,甄嬛只能避嫌。如今见佳人落难,果郡王及时救了甄嬛一命。凌云峰的日子,他也时常去探望。

    甄嬛本觉得人生已无望,正满腹凄然颓废之时,恰逢年纪相仿,文武双全又身份贵重的青年才俊倾心追求,怎能不动心呢?终于在一个春雨潇潇的夜晚,二人情定三生。

    原本二人打算近快找机会假死脱身,相偕浪迹天涯。孰料皇帝一指命令,令果郡王赴滇南地区监察叛军动向。临别时,二人依依不舍,相约待果郡王归来,便立刻离去。

    甄嬛苦苦等待月余,果郡王并未归来,却被诊出有孕近一月。而跟着喜讯而来的,却是果郡王战死滇南的消息。屋漏偏逢连夜雨,很快父亲在宁古塔重病的消息也传来。

    接二连三的噩耗几乎将甄嬛击垮,而果郡王的近侍又传来消息,果郡王之所以会遇险,缘于皇帝的调动失当,害了他的性命。而老父在边关也危在旦夕,若无恩赦几要丧命。

    情郎的仇要报,老父要救,腹中的孩儿,需要一个身份。几件事凑到一起,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逼得甄嬛咬牙做出让自己痛彻心扉的决定,寻机邂逅皇帝,助自己回宫。

    二月二,龙抬头,被苏培盛撺掇,皇帝趁游兴来凌云峰赏春,恰巧听说废妃甄氏在凌云峰修行,于是兴冲冲的赶去探望。甄嬛的柔顺温婉让他欲罢不能,回宫的机会到了。

    得眷顾,双生子

    皇帝要让甄嬛回宫的消息,让宫内自皇后起的各级妃嫔都惊慌不已,她们太知道皇帝心中甄氏的地位了。太后闻听此事,却非常淡定,并未因皇帝私幸甄氏而有不满。

    过几日,皇帝兴冲冲的赶来,向太后请求接甄嬛入宫,因为她有孕一月了,凌云峰条件清苦,不适合养胎。太后看看面色不虞的皇后,微笑,“如此喜事,正该接回来!”

    皇帝见太后支持,更加兴头,喜气洋洋的离开慈宁宫,竹息姑姑为太后奉了杯茶,“这甄氏真是好福气,才一次就有了?太后不觉蹊跷么?”太后浅啜口茶,摇了摇头。

    “皇帝相信是她就行,这件事透出去我们也没好处,留着吧,关键时候有用!”竹息应声而退。一时间,皇帝整修宫室,安排册封排场,为接熹妃忙得不亦乐乎。

    皇帝为了弥补甄嬛这些年吃过的苦,用超大规模的仪仗封甄嬛为熹妃,风风光光的迎回宫中,甄嬛特意到太后宫中请安,太后以“狐媚惑主为由”敲打她回宫目的不纯。

    甄嬛明白,太后不太想管她的事,但需要她的力量去压制皇后,平定内宫。只要能够达到太后的期望,其他事情太后不感兴趣。甄嬛很快用惩治祺嫔一事,向太后表了决心。

    转眼,甄嬛有孕五个月了,太后见她的肚子格外大,又特意去提示她“熹妃的肚子比寻常五个月的大些”,甄嬛早有准备,羞涩的笑回道,“只因怀有双生胎,所以大些”

    甄嬛的双生胎,是太后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得知后也不由得暗叹一声,此女真是好福气,如此险境都能够逢凶化吉。而皇帝更是爱甄嬛若性命,连四皇子也给她抚养。

    泄私怨,得善终

    太后与皇帝这对母子,是有私怨的。早年,太后得幸于先帝时,仅仅是宫女出身,生皇帝时仅获封贵人,地位过低,无法抚养皇子,先帝将皇帝送于皇贵妃佟佳氏抚养。

    几年后,太后再次有孕生子,已受封嫔位,十四皇子得以在太后身边抚养,而皇贵妃薨逝,皇帝也回到太后身边。都是亲生子,但一个多年未养在身边,另一个自幼抚养。

    太后的心不由自主的偏向了十四皇子,即便皇帝登基为帝,太后也不必初心。而嫉妒之下,皇帝对自己的兄弟格外苛刻,母子之间因为十四皇子而关系亦发紧张。

    于太后而言,皇帝后宫的一切,于她都没有什么关系,反正是自己不喜欢儿子的天下,自己的幼子还因此备受这不孝子的挫磨,她对皇帝是十分怨恨的。

    如今,她将甄嬛放进宫来,挟制皇后,以稳固自己在后宫的地位。只要皇帝继承人是皇帝的亲生子,其他的孩子,只要甄嬛不损害太后的利益,太后都不屑过问。

    于是,当得到消息称,甄嬛对皇四子弘历极其照顾,悉心教养,且欲扶其为皇位继承人的消息,传至太后的耳中时,太后对此是十分满意的,对甄嬛的事情愈发不放心上。

    在内心的潜意识中,甄嬛为皇帝戴了绿帽,而皇帝本人一直未能察觉,于太后而言,何尝不是对皇帝的一种报复呢?双生子落地的时候,太后也在隐晦的提示皇帝。

    “熹妃的孩子白嫩,不像皇帝生出来黑黢黢的!”这不正隐晦的说明孩子不像皇帝的意思么?可惜,皇帝一心在兴头上,没有听明白太后隐晦的提醒。

    最后:

    太后的毕生所愿,就是能见到自己的幼子一面,给幼子安排好下半生的生活,可惜她不明白,她越惦记幼子,皇帝便越忌恨,越不会善待皇十四子,她最后也没有如愿。

    而甄嬛的孩子,她不是没有疑心的,也暗暗的提点了皇帝。但是,这种惊天的把柄,她是不会随随便便的揭出来的,总要留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来个致命一击。

    最终,她的痛苦都与甄嬛无关,所以甄嬛的秘密便一直隐而不发,作为一名宫斗高手,她却依然带着遗憾,至死都在惦记着自己的幼子,死不瞑目,着实可悲。

    单字解释: 甄 嬛 传 太 后 早 就 发 现 双 生 子 破 绽 为 何 不 揭 穿 ? 真 不 愧 是 老 狐 狸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