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韩信为啥会放弃了左右天下走向的机会?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秦末天下各方英豪你方唱罢我登场,经过几年的征战霸王项羽脱颖而出,只不过,力能扛鼎的霸王并没有走到最后,原因也简单,在项羽灭秦分封天下时,并没有充分尊重各方力量,结果便很快陷入了四处灭火的窘境之中。

    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承秦制的刘邦愈发壮大,最终成为了与项羽对峙的主要力量。而韩信则在刘邦的帐下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只是,效力他人的韩信始终未能摆脱自身定位的桎梏,结果,只能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要知道,随着楚汉争霸的进行,开辟河北战场并平定整个河北地区的的韩信已然拥有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力量。

    尤其是当韩信拿下齐地后,已然壮大到了让项羽凛然的地步,为了保障自己后方的安全,项羽不得不派人前往齐地,希望同这个曾经帐下的执戟郎中结盟,至少也要保证对方的中立。

    以项羽的性格,除非是到了迫不得已的地步,不然,怎么可能服软,毕竟,在我们的印象中霸王嘛,就应该扫平一切阻挡从不服软。然而,当韩信拿下齐地之后,项羽又无力重新夺回,就只能低头希冀争取对方的中立乃至自立,以换取扫平刘邦的时间。

    其实,此时不仅是项羽连韩信身边的谋士蒯通也在劝韩信,这位在齐王已然明确投向刘邦的情况下,依然劝说韩信攻齐的谋士希望韩信能脱离刘邦,自成一方力量。

    此时的韩信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整个河北之地在不久前被韩信扫平,之后主要力量又被刘邦拿走去填与项羽对峙的荥阳战场了,整个河北之地无人能威胁到韩信。

    而其他方向的力量,又都被刘邦、项羽调动到了荥阳一线,没有丝毫的可能进军齐地,甚至一旦韩信自立,双方为了平衡力量必然会不惜一切代价笼络韩信。至于说派人重新打下齐地想都不要想了,面对韩信用兵的高超技艺,也就项羽有可能与韩信一战,其他人都不行。

    此时的天下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而如何选择将会决定着历史的走向,若韩信能够自立,那天下三分将会提前四百年降临华夏大地。

    只不过,韩信对自己定位的认知,最终让他放弃了自立的机会并全力支持刘邦。这一点从韩信早期经历能窥出原因,在天下尚未动荡之前,韩信连饭都吃不起时依然留着身上的佩剑,这位后来的兵仙一直将自己定位为“士”。

    对于当时的“士”而言,最高的理想便是君臣两相宜,你对我有知遇之恩,我则全力回报。这一信念,伴随着韩信一路走来,早已成为了其行为准则。

    更别说,刘邦对韩信的知遇之恩了,没有刘邦的支持,韩信也只不过是项羽的执戟郎中或刘邦的仓库管理员。而当韩信拥有了左右天下的力量时,选择刘邦并放弃了自立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只不过,韩信有一点没能考虑到,他的能力已然超出了刘邦的控制范畴,一旦天下大定,一个不受控制的因素是君主所不能容忍的。虽然,刘邦也非常会用兵,但面对超一流水平的项羽、韩信等人还是差距明显,当项羽被消灭,那么韩信便成为了另一个需要拆除的钉子。

    写在最后,韩信早期经历与刘邦相似,但却也有明显的不同,那便是那把寄托了自身理想的剑。这就导致韩信无法成为刘邦式的人物,面对三分天下的诱惑,韩信选择了放弃,也将自身的安危交到了他人手中。

    面对能力超群的韩信刘邦有自知之明,自己没能力与之相比,万幸天下大定后对韩信的需求也会消失,那么,对这位兵仙的结局也就不难理解了。

    单字解释: 韩 信 为 啥 会 放 弃 了 左 右 天 下 走 向 的 机 会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