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吴信泉一枪不发,困住美军七天七夜,李奇微:仗还能这么打?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公元219年,蜀汉名将关羽为了策应刘备在汉中取得的优势,趁着曹魏在汉中新败之际趁势北伐荆州,当时荆州附近只有曹操集团的少量兵力,面对关羽北伐的军队根本无法持久。

    为了救援曹仁,曹操派出了上将于禁率领几位大军前去支援曹仁,哪知道当时荆州正值雨季,于禁到达襄阳的时候汉水暴涨,而于禁的部队又处于汉水下游,关羽利用了天时地利方面的优势趁机“水淹七军”,此战让关羽名声大噪,也成就了其“威震华夏”的威名。

    关羽的此战在这之后被历代兵家广泛运用,不过因为这需要天时地利,所以这“水淹七军”就如昙花一现般的存在于历史上,直到一千多年之后,新中国又一位名将利用这招“水淹七军”,这一仗打的美军抱头鼠窜。

    这位开国名将就是志愿军十大王牌之一的39军吴信泉中将,此次战役也让联合国军李奇微都赞叹志愿军的战术,仗原来还能这么打?

    1950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了“第三次战役”,挟第一、第二次战役胜利之威的志愿军在第三次战役之中突破了“三八线”,并开进到了“三七线”附近,而这次战役之中最大的战果则是志愿军解放了汉城,这是中国人民自1840年鸦片战争一来第一次攻陷异国首都。

    这次战役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对抗美帝的信心,一时之间一扫在抗美援朝初期对美军的那种担忧,甚至国内的大部分指战员也要求志愿军继续朝着纵深穿插来获取更大的胜利。

    虽然志愿军战果连连,可是这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第三次战役相比前两次战役来说,虽然政治意义巨大,可是从军事层面来说战果和前两次比较差了不少。

    而且,更主要的是,此时志愿军由于连续作战已经疲惫不堪了,由于战线拉得太长,后方的补给物资和弹药根本得不到及时的补充。

    更主要的是,当时志愿军正处于南韩境内,南韩军队在撤退前为了拖垮志愿军更是采取了“坚壁清野”的方式,志愿军想就地解决后勤补给的这条路线也被“联合国军”断了。

    面对这巨大的危机,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上将首先发现了危机,他立马将前线志愿军的情况汇总并报告给了彭老总。

    彭总在得知了前线的实际情况之后,也从实际情况出发决定就地休整,待后勤运输到了之后再和美军交战。

    然而,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根本不甘心失败,就在第三次战役结束不久,麦克阿瑟发起了“第四次战役”,其目的就是想趁着志愿军立足未稳之际重演一次“仁川登陆”的阴谋。

    面对麦克阿瑟的咄咄逼人,志愿军对此采取了“西顶东放”的战术,再一次发挥志愿军的优势和敌人鏖战,在汉江,志愿军第50军和38军顽强阻击“联合国军”的进攻,挫败了麦克阿瑟的阴谋,而在前线的志愿军则也因此得到了喘息之机徒步有序的后撤。

    看着自己的图谋并没有击败志愿军,麦克阿瑟气急败坏地向世界宣告:‘要发动全面战争。’

    麦克阿瑟的这一番惊人言论让远在白宫的杜鲁门吓了一跳,于是他立即撤换了麦克阿瑟,让时任第8集团军司令官李奇微接替麦克阿瑟的指挥权。

    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此时李奇微刚刚接替麦克阿瑟的职位,便想完成麦克阿瑟未完成的战略构想,利用美军的机械化军团来击垮志愿军一部。

    而李奇微也特地派出了在此前的“长津湖战役”之中被打残的美陆战1师的第3团。

    而在另一边,时任39军司令员吴信泉也接到了任务,他奉命阻击这支部队,给其他兄弟部队的撤退争取时间。

    此时39军也刚刚从前线战场上撤下来,前几次战役中,39军顽强作战给予了敌军重大打击。

    可是志愿军战士毕竟是人,连番作战下来39军战士也是疲惫不堪,由于连续作战,武器弹药都已经见底了,部队急需补给。

    而相反美军那边呢?机械化兵团的推进速度很快,而且他们本身就有海陆空三位一体的火炮支援,相比志愿军来说反而更具优势。

    所以在这样的状态下,39军战士纵使战斗力再强,可是如果以常规方式抵挡美军的话那么无疑也是纸上谈兵。

    随着部队撤退到了华川一带,看着眼前的地形,以足智多谋著称的吴信泉突然想到了一招,而就是这个突如其来的妙计挽救了整个志愿军。

    华川一带从地利上来说没有什么特殊的地形,可是其不远处就是华川湖,当地人民就借助这湖水修建了一座“华川水库”,看着眼前的这座华川水库,吴信泉将军想到了对敌之策。

    此时志愿军经过连续作战已经疲惫不堪,在这种状态下阻击美军无疑是不明智的,因此就只有用非常规的作战方式,此时吴信泉就想到了历史上关羽“水淹七军”的那一战,虽然可能不会对美军造成重大伤亡,可是却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阻击敌人的效果,而且漫天的湖水泄下必然会让道路泞泥不堪,美军的机械化部队陷入沼泽地之中无疑会让他们失去追击的能力。

    于是,在想到了这一条计策之后,他立即派出一支部队驻守在华川水库上游守住高地,防止美军占领,而他自己则亲自带领39军作战科长进行实地勘察,并详细询问当地工作人员水库的情况。

    在经过实际测量考察之后,吴信泉将军发现华川水库的蓄水量还不足以阻击美军的行进速度,必须要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蓄水才行。

    于是他当即下令将华川水库的12道闸门全部关闭,同时不断派出小部队穿插到敌后进行不断袭扰来迟滞美军的进攻。

    相比麦克阿瑟的大胆,李奇微面对志愿军显得要更加谨慎,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吴信泉能够蓄水成功还多亏得靠李奇微的谨慎,否则假设面对的是麦克阿瑟的话这一奇计还真不一定好使。

    要说李奇微也是身经百战的名将,战斗经验非常丰富,不过他千算万算都没有算到吴信泉会使用这一招,因为在西方历史世界里还真就没有类似的战例。

    1951年4月9日,美陆战1师终于到达了汉江下游附近,由于连续不断的行军,此时美军也已经疲惫不堪,而周边地势又一览无余,根本见不到志愿军的影子,在这种状态下美陆战1师也放松了警惕。

    可他们没想到的是,陆战1师的动向早已经被39军所掌握,此时39军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等把水库炸开就能水淹美军。

    在得知美军即将渡过汉江时,吴信泉知道机会来了,在事前他早就已经疏散了当地的居民。

    就在即将开闸泄洪的那一刻,39军内部也有了分歧,有些指战员为了加快泄洪的速度想要炸掉水库,这样不但可以阻敌前进同时也能够大量的歼敌。

    面对这一想法,吴信泉坚持只开闸放水反对炸掉水库,而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第一这座水库是当地人民花钱修建的,此次战役之后当地百姓还要在这生活,如果单单只是为了加快泄洪速度就不顾百姓死活,那么这和那些美帝有什么不同呢?其次,加快泄洪的确可以大面积杀伤敌人,但是美军的巨大伤亡也有可能会引起美军的疯狂报复,之后美军的报复对于志愿军来说也是吃不消的。其三,39军的任务主要就是阻敌,开闸防洪已经达到目的,那么没必要炸掉水库。吴信泉将军的想法也是大部分指战员的意见。

    1951年4月9日正午时分,华川水库的大门终于拉开,一时间整个水库就如同滔天猛兽一般冲向下游的美军。

    由于蓄水量充足,仅仅过了40分钟,整个汉江水位猛涨1.5米。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奇观”,美军一下子就傻眼了,在“大自然”面前,坦克、装甲车以及汽车等都显得如此的苍白无力,一瞬间就被这突如其来的洪水给冲走。

    而这滔天的洪水不但波及到了前线的美军,就连远在后方的美军弹药和帐篷都被波及到了,霎时间美军被冲击的四散而逃。

    从战术层面上来说,这场洪水并不能给美军造成重大伤亡,因为美军现代化水平实在太高,而且当时美军之中会水的人也不在少数,而且那些坦克虽然被水冲走,可是内部并未损害,只要经过检修就能继续使用。

    可是问题在于,这番大水已经打乱了时间上的部署,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当时39军和美军需要的都是时间,而美军因为这次大水直接被困在水里6天6夜,等到再次集结部队准备追击之时他们已经失去了追击的最佳时间。

    等到部队再次集结的时候,39军已经和兄弟部队构筑了新的防御阵地并成功掩护了兄弟部队的转移。

    靠着这一招“水淹七军”,吴信泉中将不费一兵一卒不发一枪就有效迟滞了美军的进攻。

    至此李奇微上任后的这次战役也以失败而告终,只能于4月21日被迫停止北进,第四次战役到处结束,而吴信泉此战也成为了李奇微的噩梦,多年之后李奇微想到吴信泉这一招还是有点心惊胆战,因为他恐怕怎么样都不会想到在现代化军队面前吴信泉居然会用这招。

    单字解释: 吴 信 泉 一 枪 不 发 困 住 美 军 七 天 七 夜 李 奇 微 仗 还 能 这 么 打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