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司令员在大别山剿匪,命令部队“种菜养猪”,土匪头目争相投降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1949年9月,鄂豫皖边剿匪部队展开行动,清剿大别山的土匪特务势力。在行动初期,剿匪部队处处受阻,土匪头目们继续逍遥法外。司令员下令“部队开始种菜养猪”,土匪头目悲叹:“我们举白旗投降吧。”

    1949年5月,第4野战军解放了武汉三镇,国民党散兵游勇四处逃窜。国民党残部躲进了大别山中,和当地的土匪恶霸势力勾结,成立了11个所谓“保安团”,继续同人民为敌。

    白崇禧为了方便指挥,派遣自己的心腹部下汪宪,打入大别山匪巢中。汪宪以金钱美色引诱,向土匪头目们许诺了高官厚禄,将各部土匪收入麾下,成立了所谓“鄂豫皖边区人民自卫军”。汪宪把消息告知给白崇禧,白崇禧当即下令:“汪宪升任‘鄂豫皖边区人民自卫军’中将司令,率部游击作战,牢牢控制住大别山区。”

    白崇禧“如意算盘打得响”,希望学习红军的游击战术,妄图继续对大别山区实行白色恐怖统治。汪宪得到3批空投物资后,有了枪炮武器,开始为非作歹。为了向白崇禧表忠心,汪宪率部攻入我区乡政府,残害了200多名工农群众,犯下滔天血案。

    汪宪不仅破坏我人民基层政权,对大别山区的老百姓也是残酷无比,大肆掠夺乡亲们的财物、粮食。老百姓稍有抵抗,土匪们就采用砍手脚、挖鼻子、活埋等酷刑,用武力威胁老百姓。汪宪还下令:“谁敢向4野部队通风报信?我们夜里一定上门来,把你们全家屠尽。”

    消息传到我皖北行署,皖北行署得到上级指示,成立了鄂豫皖边剿匪指挥部。湖北军区王副司令担任了剿匪指挥部司令员兼政委,统筹指挥剿匪部队,进攻汪宪匪部。在剿匪行动初期,我剿匪部队就已经攻克匪巢,却只抓了几个老弱病残,缴获了十几条枪。

    汪宪等匪首早就逃了出去,指使土匪喽喽搬走武器弹药,分散躲藏在深山中。剿匪部队人生地不熟,时常面临土匪的伏击、偷袭,部队出现了不小的伤亡。剿匪部队请老乡带路,老乡们担心土匪报复,欲言又止。

    王司令赶赴剿匪第一线,亲自找来一位老乡谈话,说:“老乡,我们就是当年的红军,能不能请你们帮我们带路?”老乡吓得摇头,只回答:“我知道你们是红军,但是土匪已经发话,谁要是帮你们?土匪会上门报复的。”

    王司令又说:“老乡你放心,只要你们帮忙,我们一定保证你们全家的安全。”老乡说出了心里话,他边哭边说:

    “不行,你们要是走了,土匪一定会杀了我全家。当年红军‘打土豪分田地’,我们老百姓真诚欢迎红军,支持红军革命。然而红军转移了,恶霸地主卷土重来,大肆抓捕、残害红军家属,许多人家都被灭门了。如果这次你们又走了,我们全家老小的命可就没了……”

    王司令明白了老乡的担忧,立马表态:“老乡,我们部队剿不清土匪,一定不会撤军。”老乡心里还是有顾虑的,王司令也没有强求他,请人秘密护送他回家。土匪靠着淫威,迫使老百姓屈服于他们,王司令眉头紧皱思考对策。

    想了几个时辰,王司令一拍后脑勺,对警卫员说:“咱们人民军队永远离不开人民,想让老百姓支持我们,必须让老百姓信任我们。传我命令:‘各部就地养猪种菜,不剿灭土匪誓不还师。’”

    于是,我剿匪部队开始一面剿匪,一面种植蔬菜、饲养肉猪。老乡们看到剿匪部队养猪种菜,知道我军一定会长久驻扎下来,直到剿灭全部土匪为止。老乡们自发团结在剿匪部队身边,偷偷替剿匪部队带路,秘密打探土匪的情报。

    //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7_018OnEmhGAgT

    因为我军的严密保护,这些老乡没有受到土匪的打击报复,让更多的老乡开始信任我军。汪宪得知“剿匪部队通过养猪种菜的方法”,让大别山全民皆军,陷入惶惶不可终日之中。在西南地区,2野和4野主力并肩作战,开始攻打桂系军阀,白崇禧也成了“丧家之犬”。

    汪宪匪部失去了物资补给,各匪部又是因为利益勾结在一起,汪宪渐渐失去了对各匪部的控制。我剿匪部队发起宣传攻势,通过喊话的方式,让土匪们下山投降。几个月时间,各土匪头目纷纷悲叹“还是举白旗吧”,争先恐后下山投降,大别山上的土匪势力消亡殆尽。

    1949年9月30日,我剿匪部队在金寨县帽顶山一带,将敌中将司令汪宪擒获。汪宪被捕后,土匪残部群龙无首,大部举手投降,负隅顽抗者被全部剿灭,大别山人民终于等来了朗朗青天。

    单字解释: 司 令 员 在 大 别 山 剿 匪 命 令 部 队 种 菜 养 猪 土 匪 头 目 争 相 投 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