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四野最不愿提及的一场战,以多打少有坦克,为何损兵上万吃了败仗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的规模已经达到了20余万人,这个数量和杜聿明的军队兵力是非常接近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林帅对于被杜聿明抢先进攻东北,我军丢失士兵长春等地一事,始终耿耿于怀一直都希望可以加强军队实力,收复失地。

    当年的德惠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但却非常具有地理优势,是松花江南岸蒋军向北攻击的重要战地,具有非常高的战略价值。

    1947年2月,东北军经过长时间的整顿和扩编,总兵力就已经达到了40多万人。并且在这期间收集了很多的火炮坦克等重武器,军队的实力有很大的提高。而正因为如此,林总决定集中所有的兵力攻打德国民党守卫的惠县城,同时还可以演练我军的兵炮协同能力,和国民党军打一场持久战。

    而现在坚守在德惠县城的国民党军,仅有第50师一个师,但东北解放军为了防止附近的国民党军队进行增援,足足派了4个师4万多人,并且提供80多门火炮组成了攻城部队。与这形成对比的是,守城的国民党军第50师只有7000多人左右。

    而我军兵力充沛,还有坦克部队助阵,连攻城的士兵都是东北军的王牌部队,是东北军在战争史上罕见的“富裕战”。但就是这场胜算极大的交战,结果让人有点出人意料,甚至让林帅一直感到不甘。

    不管是在抗日战场还是在解放战场,共产党革命军一直以来都没有充足的经费和武器装备,也很少在战场收缴过大量的重武器,而就是这样,导致东北军没有熟练的掌握步兵和火炮坦克的协同作战能力,在攻城的时候显得非常笨拙,甚至还出现了出现坦克开进城防沟,出不来的意外。

    同时还因为解放军多年处于守战,缺少攻城经验,所以在攻打德惠县城的时候,选择了均势围攻,4个师从不同的方位发起进攻,导致缺少主攻点,使得敌人可以轻松的防御。

    其中,最致命的就是,刚收缴来的“宝贝”炮兵不熟练,指战员第一次接触大量火炮。没有事先进行图纸作业,而炮兵又缺少规划和指导,在没有明确炮击物的情况下仓促命令开炮。炮击的目标和步兵攻打的方位出现严重的偏差,甚至还出现在步兵时,缺少弹药情况,白白增加了伤亡士兵。

    这一场仗,东北解放军打得太过慌乱,但守城的50师却不是吃素的,他原本就是蒋军王牌新一军的一个主力部队。其师长潘裕昆在46年时,曾是我军四平之战中强有力的对手之一。在后来,还接替孙立成为新1军的军长,在军事策略上颇有些造诣,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军事家。

    重要的是新1军的士兵都是各大部队的精英,所以,就算只有一个师守城,士气依然十分旺盛。特别是看我军攻城的时候兵力涣散,主次不分,对于守城更加有底气,并且马上组织了反击。

    结果我军的的兵力逐渐被压制住,偏偏这时,孙立又带着部队前来德惠增援,林总见我军久攻不下又伤亡惨重,只得下令撤军,在短短6天的攻城战里,我军就损失了上万的兵力,是一场典型的“败战”。

    作为总指挥官,林总在此役过后非常生气,原本想要洗刷四平之战的屈辱,没想到又栽了一个大跟头。在撤军时,林总把望远镜摔到了雪地里,怒气冲冲的说:“真是怪事,炮兵多了,反而越不会打仗了”。

    虽然后来的野军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在1948年时,打了一场“漂亮战”辽沈战役,解放了整个东北地区,但是对于这场占优势的德惠之战,却一直都鲜少提及。

    结语:无论是在日本的侵略战上或者是和国民党的内战中,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条件都处于劣势。而这也是导致德普战役失败的原因。但是,好在,我军撤退及时,减少了更多的伤亡,而林总经过此战后,一直致力于提高野军的综合兵力。在辽沈战役就解放了整个东北地区,对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起到促进作用。

    单字解释: 四 野 最 不 愿 提 及 的 一 场 战 以 多 打 少 有 坦 克 为 何 损 兵 上 万 吃 了 败 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