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1949年,白崇禧为什么没有起义?有一个致命原因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站着好几位国民党起义将领,共同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比如程潜、傅作义、陈明仁等等。

    这些起义将领,都在历史大潮中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加入了人民的阵营,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也要知道,这些人都是掌管一方的诸侯,或是手握重兵的将军,让他们放弃自己的权力和地盘,也是需要一些利益交换的。

    比如这些人起义后的职务如何安排?队伍怎么改编?之前的恩怨如何了解?还有起义的影响有多大?对战争全局有什么影响?这些都是要考虑的。

    所以,起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除了那些起义成功的人,还有不少人因为顾虑重重,最后没有选择起义,比如白崇禧。

    白崇禧在国民党阵营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不光在桂系中与李宗仁并列,在中央军中也有很高的地位,担任过陆军总司令、国防部长,被蒋介石非常倚重。

    而且,白崇禧的军事水平也非常高,林彪就曾经评价说:“我认为白崇禧是国民党军将领中最有才干的一个,这句话可以说并非过奖。他不用说有多年的军事经验,他的指挥也比其他国民党军将领高明。”

    那么,白崇禧在解放战争中有没有想过起义的事呢?

    答案是肯定的。像白崇禧这么精明的人,对利害得失是看得很清楚的,到了1949年,面对国民党的全面溃败,白崇禧不可能不考虑这件事。

    那么,他为什么最后没有选择起义呢?分析起来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白崇禧在桂系没有绝对的话语权。

    大家都知道,桂系的真正大佬是李宗仁,权力大多数都掌握在他手中,因此,白崇禧即便与我军谈判,他也没有多少筹码,自然也不会得到太多的利益。

    白崇禧很清楚,他虽然在国民党内有一些名望,但与傅作义、程潜相比,还是差得远。

    傅作义是真正的诸侯,掌握着北平,还手握重兵,是绝对的一把手,而程潜,革命资历非常老,是辛亥革命元老,这些优势都是他不具备的,即使他想起义,也需要跟李宗仁商量。

    第二,白崇禧能调动的兵力并不多。

    白崇禧虽然是陆军总司令、国防部长,但他手里能掌握和调动的兵力其实并没有多少,不过十几万而已,在解放战争后期,这点兵力根本无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有些媒体说,白崇禧在解放战争后期有50万大军,其实这只是白崇禧的夸大宣传而已。或者说,白崇禧名义上可以指挥的部队有这么多,但实际上能不能指挥得动就另当别论了。

    大家都知道,国民党内的派系斗争是很严重的,地方将领指挥不了中央军,中央军想调动地方部队也很难,甚至连中央军内部都矛盾重重,当年张灵甫就是死在同事们的见死不救上面。

    据考证,白崇禧实际能指挥得动的部队,也就是完全听命于他的部队,只有第三兵团的两个军,这是完全在桂系发展起来的。

    第三,白崇禧之前与我军有过血债。

    如果只是前面两个因素,白崇禧还不是很纠结,毕竟那些只是筹码多少的问题,比他筹码还少的很多将领都选择了起义,也都得到了共产党的优待。

    最让白崇禧纠结的,其实是他之前与我军的血债。

    早在土地革命时期,白崇禧就是反共先锋,杀过很多共产党员,到了抗战时期,更是主导过著名的皖南事变,让新四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堪称“血海深仇”!

    其他的国民党将领与我军交手,不管给我军造成的损失有多大,都还属于战场上的事,但皖南事变却是彻彻底底的阴谋反动行为,是远远超出战场范围的,这个仇不能不报!

    所以,白崇禧作为皖南事变的主导者之一,不能不对这件事有深深的顾虑,最后只能跟着蒋介石一起去了台湾,老死异乡。

    (参考资料:《白崇禧传》《解放战争》《江山大势:1949年国共和平谈判》)

    单字解释: 年 白 崇 禧 为 什 么 没 有 起 义 ? 有 一 个 致 命 原 因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