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朱可夫与斯大林争吵,侍卫长怒扇他两耳光,看似无礼却救了他一命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挨巴掌能救自己一命”大家听过这个说法吗?在上世纪的苏联,就发生过这样一件神奇的事。

    朱可夫是苏联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大将军,人人敬仰他,尊重他,连斯大林也对他赞赏有加,可就是这样一位英雄元帅,在与斯大林产生意见分歧争吵时,被一个小小的侍卫长扇过两耳光。

    表面上看起来,这位侍卫长是以下犯上,但事实上,这看似无理的举动,却救了朱可夫一命。这两耳光真的有这么神奇吗,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图丨斯大林与朱可夫

    常胜将军受全国敬仰,朱可夫地位极高

    朱可夫被人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他在苏德的战争中取得了卓越的功勋,在人们的眼中,他是一位十分伟大的民族英雄。

    朱可夫的原生家庭并不富裕,他出生于卢加州斯特列尔科夫卡村的一个贫苦家庭中,他没上过几年学,为了谋生,曾经在莫斯科当学徒。

    一次偶然的机会,朱可夫于1915年进入了沙俄军队的骑兵团,朱可夫是一个十分英勇的人,一直拥有着过人的胆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朱可夫就因为在战场上表现优秀而获得两次圣乔治十字勋章。

    一心向上的朱可夫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热血男儿的英勇之气在他的身上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图丨朱可夫元帅佩戴乔治十字勋章(中)

    在一次非常困难的军事任务中,朱可夫坚决执行斯大林的决定,硬是用100人对抗了2000人在阵地上坚守了七个小时。

    朱可夫在这次战役中的卓越表现也引起了斯大林的注意,他一路高升,成了人们心中的常胜将军。

    每次军事任务,朱可夫都可以完美地完成,他成为了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人物,也成了苏联人们心中的国家保护神。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军功累累的将军也会遇到尴尬的时刻,在苏联面对德国的威胁,即将与德国发生正面冲突的时候,朱可夫就犯了一个错误,可是侍卫长及时的“两耳光”救了朱可夫一命。

    图丨莫斯科马涅什广场上的朱可夫青铜塑像

    朱可夫也会有犯错之时,救他于水火之中的竟是两个耳光

    朱可夫作为苏联少有的军事人才,很受斯大林的重视,在苏联遇到重大军事危机的时候,斯大林总是会向朱可夫请教。

    二战爆发之后,德国与苏联的矛盾尖锐,在1941年6月22日,危机突然降临到苏联的大地上,整个苏联都笼罩着一种紧张的气息。

    希特勒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的条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军事计划,发动了190个师,47000门大炮与多架飞机、坦克与战舰,德国采用闪电战的方式突袭了苏联。

    虽然苏联是一个军事强国,但是面对德国如此大规模的突然袭击,还是有些乱了阵脚,苏联被德国打了个措手不及。

    图丨希特勒与斯大林

    斯大林作为一个经历过大风大浪的领袖,立刻集合苏联将军开始商量对策,准备进行反击。与斯大林一起商讨对策的必然少不了朱可夫,不过朱可夫就是在这次商讨中头脑一热,犯了错。

    朱可夫当时已经成为了苏联的军事参谋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对现在的战局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然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朱可夫认为苏联应该暂时先放弃基辅地区,将西南部的军力撤退到第聂伯河的东边去。

    但是朱可夫的想法正好与斯大林相悖,斯大林认为,绝对不可以助长德国的嚣张气焰,苏联的军队一定要在基辅地区与德国军队一决高下。

    听到了斯大林的想法之后,朱可夫并没有直接放弃自己的观点。而是开始和斯大林争辩。

    图丨斯大林与朱可夫(影视作品)

    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一步步走向强大,斯大林在国内有着最高的声望与地位,可是朱可夫非但不害怕斯大林,而且还因为军事策略的问题和斯大林在会议上吵了起来,这让斯大林的面子往哪里放呢?

    而且斯大林对于战争的考虑角度和朱可夫不完全相同,苏联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必然是不想让西方的国家欺负,所以斯大林想要实行军事行动,必然要把苏联的面子考虑在内。

    如果直接放弃基辅,撤退兵力,让德国深入苏联内部的话,可能西方国家都会认为苏联态度不够强硬,是个软柿子,以后不会知道西方国家还会用什么卑劣的手段来对付苏联呢。

    在斯大林向朱可夫几次三番的解释了自己的观点之后,朱可夫还是不肯让步,执拗的认为自己的想法一定是正确的,这令斯大林有些下不来台。

    图丨斯大林

    当时二人不是在私下谈话,周围还有很多苏联的将领,现在朱可夫如此嚣张且直白地反对斯大林,那斯大林该如何树立在其他人心中的威信呢?如果人人都效仿朱可夫与斯大林争论不休,那斯大林还有什么话语权呢。

    而且斯大林位高权重,可以说是苏联的最高统治者,朱可夫因为自己的赫赫军功,地位也在逐渐上升。

    所谓功高震主,我们从中国历史故事中便可以看到这点,有很多权倾一方的官员地位过高而被皇上所忌惮,最后大多都被贬官或者处死了。

    先不说这些官员的好坏,就拿他们的权利地位来说,一旦有一个人的权势接近领导者,那么,处于权力中心的领导者就会感觉到非常不安,从而会产生出消除掉那些威胁人员的想法。

    图丨斯大林与朱可夫

    朱可夫现在的声望与地位就极其接近斯大林,但是由于朱可夫的出身不好,并且朱可夫是从骑兵做起的,斯大林一直对他都很信任,但是再多的信任也禁不住朱可夫这样的消磨呀!

    朱可夫固执的表现令斯大林十分不满,两人之间的氛围已经变得十分尴尬与紧张,而在旁边站着的那些将领们,更是屏住呼吸,不敢发出声音,生怕点燃了愤怒的斯大林与朱可夫。

    斯大林的目光逐渐变得凶狠,但是朱可夫有些过于自傲了,沉浸在自己的观点里无法自拔,还在侃侃而谈,不知危险已经渐渐靠近。

    图丨影视作品

    这时,斯大林身旁的侍卫长阿尔卡季耶夫细心地观察到了斯大林的变化,察觉到了危险即将降临在这位常胜将军朱可夫的头上,阿尔卡季耶夫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啪!啪!”阿尔卡季耶夫扬起手臂向朱可夫的脸扇了过去。刚才还在激动发言的朱可夫瞬间捂住了自己的脸,他一脸不可置信地看着阿尔卡季耶夫。

    在场的人都吃惊地睁大眼睛,这其中也包括斯大林,大家都不明白,这小小的侍卫长是如何有勇气来打一位比自己地位高出很多的将军。

    “统帅部的命令必须无条件去执行,抗命者将被撤职,情节严重的还将要被送上军事法庭!朱可夫将军,您明白自己的错误了吗?”

    图丨朱可夫

    原本还一脸怒气瞪着阿尔卡季耶夫的朱可夫好像明白了些什么,立刻低头不语了,斯大林看着朱可夫也受到了惩罚,便不再生气,直接按自己的想法下达了命令,开始指挥苏联的军队作战。

    虽然斯大林没有再继续生气下去,但是朱可夫的这一做法也给其他的官兵起到了不好的示范作用,容易动摇斯大林在其他官兵心中的权威地位。

    斯大林毕竟是国家领导人,他需要获得大家的尊重,表现出自己对于军事纪律的重视性。

    但是斯大林也明白,朱可夫的军事才能是十分卓越,超出常人的。所以斯大林并没有严肃地处理朱可夫,只是给他降了职,让他去当预备军方面的司令员。

    图丨斯大林

    朱可夫对于斯大林的做法,也不敢再有怨言了,但是突然的降职让他心里很不高兴,自己的能力比不上斯大林,所以朱可夫就把矛头指向了当时扇他耳光的阿尔卡季耶夫,朱可夫开始从心底里讨厌这个侍卫长。

    事实证明,虽然斯大林做出了很多正确的决断,带领了苏联走向强大,但是斯大林也不是时时正确的。

    在1941年9月26日,苏联军队在基辅战役中损失巨大,将近有60万军人被俘,而南部的战线战斗更是输得十分惨烈,西南方面的军队甚至损失了70万军人。

    经过这一场场战役,斯大林也渐渐察觉到了朱可夫的观点是正确的,斯大林能否不计前嫌,重新重用朱可夫呢?

    事实证明,斯大林是一位识大体,有大局观念的领导人,在苏联军队屡屡受挫的现实情况下,斯大林赶快找到了朱可夫,立刻提升了他的职位,派他出兵指挥苏联军队与德国军队作战。

    重新受到斯大林重视的朱可夫非常开心,下定决心一定要打败那些可恶的德军,在朱可夫领导下,苏联军队所向披靡,一往无前,一改之前的劣势局面,将德军打了个屁滚尿流,在苏联军民的不断努力之下,德军最后被赶出了苏联,逼得希特勒最后自己结束了生命。

    而朱可夫在苏德战役中的出色表现,又为他树立了不少声望,大家开始更加崇拜这位大将军,不过,这位军事人才的人生之路可不会这样平稳发展下去,朱可夫在之后的生活中遇到了很多挫折。

    图丨德国签署投降协议

    阿尔卡季耶夫被朱可夫针对

    一个十分优秀的人,总是自信的,但是最近过了头,变成了自傲,甚至还会发展成自负。

    朱可夫立下了许多军功,苏联的各大报纸上都刊登了斯大林的英勇事迹,夸赞他在这场战役中英明的指挥,作为苏联的常胜将军,朱可夫自然也受到了人民的表扬,他的事迹也同样被刊登在了报纸上。

    大家的喜爱,让朱可夫渐渐迷失了自己,但是曾经被扇耳光的那件事,还是在他心中挥之不去。

    朱可夫认为,那是自己人生的一个污点,他认为阿尔卡季耶夫对自己太不尊重了。于是,朱可夫开始频繁地给阿尔卡季耶夫找麻烦。

    图丨朱可夫骑白马在红场阅兵

    朱可夫的智商要远远高于情商,他完全没有意识到,正是阿尔卡季耶夫那两耳光救了他一命,如果当时阿尔卡季耶夫选择和其他将领一样坐视不理,那么,朱可夫的项上人头可能已经被取下了,他更不可能有以后的赫赫军功,也更不可能带领苏联军队保卫国家安全了。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虽然朱可夫看不明白阿尔卡季耶夫打他那两耳光的真实意图。但是其他人却早已了解到阿尔卡季耶夫的真实目的就是为了保护朱可夫。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阿尔卡季耶夫鸣不平,他们认为,朱可夫作为一个大将军去为难之前救过自己的恩人是十分不妥的。

    有很多人找到了阿尔卡基耶夫,问他对于朱可夫的态度是什么,看到朱可夫如此针对自己会不会生气。

    图丨朱可夫

    阿尔卡基耶夫的回答还是那么无懈可击“我认为朱可夫将军的做法并无什么不对,明明就是我先冒犯他,性子如此急躁的我还是领导人身边的侍卫长,朱可夫将军也是担心我在领导人身边工作时犯错,朱可夫将军批评教育我是有正当原因的,我十分感激。”

    阿尔卡季耶夫果然是一位性格十分温和,宽宏大度的人,他不仅没有和朱可夫斤斤计较,反而在别人问起这件事时,还在为朱可夫开脱。

    不过,虽然朱可夫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但是他的人生之路却不平坦,很快,朱可夫又遇到了人生低谷。

    图丨朱可夫

    功高震主,朱可夫逐渐走下坡路

    朱可夫行事十分高调,引来了斯大林的不满,斯大林认为,如果一直放任朱可夫自大下去,他很可能会谋反,为了保护国家的安全,巩固统治,斯大林找理由将朱可夫贬为敖德萨军区的司令员。

    因为朱可夫在此军区的声望较高,斯大林还是不放心,后来又把朱可夫调到了乌拉尔军区当司令员。职位变动如此频繁,朱可夫也感受到了斯大林对自己的不满,开始低调行事。

    斯大林去世之后,苏联国内的形势十分复杂。斯大林执政时使得他个人的权利较为集中,不经过斯大林的允许,部门之间不能互相干涉对方的工作,导致了权力垄断现象的出现,贝利亚就垄断了克格勃,权力越来越大,这惹来了其他人的不满。

    图丨贝利亚

    苏联国内有三位官员都有竞争领导人位置的野心,这三个人分别是苏联部会议主席马林科夫,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外长莫洛托夫与苏共十九大被选为中央主席团委员兼中央书记的赫鲁晓夫。

    他们三人实力相当,背地里针锋相对,但是他们现在却不能明面上发生矛盾,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贝利亚。

    贝利亚的存在使赫鲁晓夫感觉到了很大的威胁,他决定找机会将贝利亚铲除。

    可是赫鲁晓夫一直在政界工作,凭借自己在政府的力量,无法将贝利亚的势力消除。于是他想到了朱可夫。

    朱可夫在多年前就与赫鲁晓夫相识了,如今,虽然朱可夫的职位不如之前,但是他在军队中的声望依然很高,如果获得了朱可夫的支持,这对赫鲁晓夫来说就是如虎添翼。

    图丨斯大林、赫鲁晓夫、贝利亚、马林科夫

    于是,赫鲁晓夫立刻向朱可夫伸出橄榄枝,朱可夫看到老朋友有求于自己,便立即答应下来。“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赫鲁晓夫与马林科夫和莫洛托夫联合起来,准备将贝利亚的势力扳倒。

    在这几人的谋划之下,一个计划渐渐成熟了,贝利亚也毫无准备地落入了他们的圈套之中,对于赫鲁晓夫来说,贝利亚这个最大的威胁被铲除了,他离权力中心就更近了一步。

    赫鲁晓夫向朱可夫承诺,在自己成功当上苏联领导人以后,一定会给朱可夫升职。朱可夫本来就是不甘落寞的大将军,他之前那么威风,怎么可能受得了现在默默无闻的日子。

    朱可夫不假思索,又答应了赫鲁晓夫。果然,在朱可夫的全力帮助下,赫鲁晓夫最终站到了中心位置,掌握了最高的权利。

    图丨赫鲁晓夫

    朱可夫也被任命为主席团正式委员,他正式登上了他政治山峰的顶峰,但是自此以后,朱可夫再也没有辉煌过。

    因为朱可夫的性格张扬,较为自大,原本是好朋友的赫鲁晓夫也不再相信朱可夫了,生怕他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于是,赫鲁晓夫谎称朱可夫想要篡权谋反,对朱可夫进行了强烈的批判,朱可夫也因为赫鲁晓夫的背叛而一蹶不振。朱可夫后来几乎无人问津,过得十分凄凉。

    一直到1995年5月,俄罗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时候,才恢复了朱可夫的名誉。

    图丨晚年朱可夫

    人们为表示对朱可夫的歉意以及尊重,将他的大型青铜塑像放到了莫斯科红场的马涅什广场上,俄罗斯当时的总统叶利钦特意为这座塑像揭幕。

    俄罗斯用实际行为表示,人们会永远铭记那些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安全,而努力过的英雄。

    单字解释: 朱 可 夫 与 斯 大 林 争 吵 侍 卫 长 怒 扇 他 两 耳 光 看 似 无 礼 却 救 了 他 一 命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