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一首唐诗,黑了刘邦一千年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唐代的章碣诗中有云“刘项原来不读书”,对刘邦、项羽的学识进行了否定。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焚书坑》)

    其实,他们并非大字不识的文盲,相反,还都是知识分子,只是两人在战场上的功绩把其学识的光芒掩盖住了。

    先说说刘邦的求学经历。

    《史记·》载,“高祖、卢绾同日生”,及壮,“俱学书”。

    这是刘邦上过学的确凿证据,后人考证,他们上的是当时非常好的私立学校——马公书院,据说现在还有马公书院遗址。

    那时学校非常少,放到现在马公书院起码也是个重点本科院校。

    刘邦虽然上了大学,但在大学里学到了真本事吗?

    一看本人悟性聪明及学习态度;二看下他的同学朋友能力水平;三看气家风家教。

    1、刘邦聪明和悟性是一流的,比如鸿门宴机智脱险等,记载刘邦聪明的事例很多。

    2、同学卢绾是刘邦革命时期办公室主任,负责整个刘氏集团文件往来上传下达,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字功底,能胜任吗?同学如此优秀,自己能弱吗?

    在那个识字率极低的年代,读一年书都算读书人,何况刘邦读了好几年呢?

    3、刘老爹的家风和实力

    任何时代好成绩都是靠钱堆出来的,知识改变命运,但首先能获得知识。

    读书是需要钱的,寒门出贵子只是个例。即使现在有钱都可以选好的学校,可以上好的培训班,可以请到好的老师,只要孩子不愚钝,都会比一般人学的更好。

    刘邦家是个富农,刘邦老爹是个知事明理的人,不仅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还出钱让他们外出游学开阔眼界。

    其弟刘交到齐国留学跟随大师荀子的弟子求学,刘邦毕业后四处游学,遍访名师,跑了好几个国家,不仅读万卷书还行万里路且阅人无数。

    张耳是大名鼎鼎秦国丞相张仪的孙子,青年时投奔信陵君,成为门客,学识能力都是一流。

    刘邦和张耳成为知音,到张耳家一住就是几个月,同吃同住,相谈甚欢。

    张耳也是阅人无数见过大世面的,能被张耳认可说明刘邦的知识储备、见识格局、做人做事都非常不错。

    所以不要说刘邦没文化,人家不仅重点院校毕业,还到国外渡过金,跟随过名师。

    再看看刘邦的文章。

    有人会说:有文凭不一定有知识,有知识不一定有能力,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那就让刘邦出来走两步。

    最喜欢出来走的就是乾隆帝,诗瘾很大,上个厕所就能写几首,一生写了四万多首。

    请问各位文化人,你们记住几首几句?记不住也不要嫌丢人,因为乾隆自己也记不住。

    而刘邦一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雄浑豪迈,传唱千古,碾压所有帝王。

    有人不服,比如历史上文治武功都非常牛的李世民当皇帝后也回家显摆,诗兴大发,想学学刘邦写了首回乡诗,最后几句:芸黄遍原隰,禾颖积京畿。共乐还乡宴,欢比大风诗。

    此诗不仅缺乏气势,更是连刘邦大风歌都没读透。

    刘邦写大风歌时,是平定英布叛乱回程专门绕道到家乡,也是创业以来第一次回到家乡,半年后就去世了。

    此次回乡,更多的是叶落归根一种心愿,当时说即使自己死在京城,自己的魂魄还会回到故乡;

    整首诗根本没有欢乐可言,更多的是对英雄迟暮的人生感慨,对江山社稷未来安宁的担忧和期许,家国情怀跃然纸上。而李世民居然感觉是个聚会,快乐的是场景。

    而刘邦另一首诗《鸿鹄歌》。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当时想立自己最喜爱的戚夫人儿子刘如意为太子,但太子刘盈请来商山四皓站台,刘邦知道太子羽翼已封,不可撼动,有感而发。

    刘邦《大风歌》与《鸿鹄歌》这两首诗歌,都是刘邦的即兴之作,决非命题赋诗,南宋《文心雕龙》作者刘勰评价说:

    “《大风歌》、《鸿鹄》之歌,亦天纵之英作也。”

    另外,刘邦不仅诗写的好,文章也很优秀。

    《招贤令》入选《古文观止》,《古文观止》可是古代最优秀文章的集锦,能入选都是万里挑一的好文。

    而其《手敕太子书》,同样文理通达,说理叙事清晰明白。

    单字解释: 一 首 唐 诗 黑 了 刘 邦 一 千 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