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吴法宪出狱后落户济南,丈夫落魄妻子不离不弃,相伴共度幸福晚年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土地革命时期,赣南闽西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人民在红军的带领下,打土豪分田地,翻身做了主人,但为了保卫革命果实,他们踊跃参军入伍,也曾付出巨大的牺牲。

    位于赣南的吉安,战争年代曾有5万多人为革命献身,而在那些幸存者中,也有不少佼佼者成为开国将军,建国后吉安市共走出148位开国将军,其中9位来自永丰,而永丰唯一的开国中将就是今天所说的主人公吴法宪将军。

    1915年,吴法宪生于兴国,幼年被父亲带到永丰,对于这片将他养大的土地,在他心里已成为他的故乡,所以55年授衔时,它将自己的籍贯填为永丰。

    1930年吴法宪参加了赣东游击队,因作战勇敢、机智灵活,很快被当作重点培养对象,两年后不但入了党,还被调到广昌独立师担任第十团政治部的青年干事,年纪轻轻就成为基层干部,此后的发展应该不错。

    抗战爆发后吴法宪担任八路军685团政训处副主任,半年后升为685团政委,与杨得志成了搭档,几个月后吴法宪带领685团进军山东,番号也改为八路军苏鲁支队。山东人民抗日情怀高涨,不断有爱国群众和起义的伪军部队参加八路军,经过半年的发展苏鲁支队已发展到1.3万人,相当于一个师的规模。

    几经改编,皖南事变后,吴法宪已是新四军三师政治部主任,数年间第三师与日伪军作战5千余次,歼灭敌人六万多,自身也由两万人发展到七万余人,抗战胜利后,第三师赶赴东北。

    1946年由吴法宪与刘震组建第二纵队,刘震是纵队司令,吴法宪是纵队政委,两人原在新四军第三师共事数年,彼此很熟悉,工作也很有默契。两个首长配合的好,纵队的战斗力当然上升的快,在东北战场上,2纵享有跑得最快、打仗最多、功劳最大、伤亡最大、缴获最多的好名声。

    新中国成立后,吴法宪调任空军担任副政委,协助刘亚楼主持空军各项工作,57年国防军与空军合并后,刘亚楼担任空军司令,吴法宪为空军政委,在空军工作时,两人关系处理得非常好,以至于刘亚楼出国访问时,回国后给自己儿女带的礼物,也都有吴法宪孩子的一份,1965年刘亚楼病逝后,吴法宪升为空军司令。

    林帅是吴法宪的老上级,对他的仕途发展很有帮助,可是在支持空军工作期间,他跟随老上级干了一些错事,1971年吴法宪被开除党籍,撤销了一切职务,1981年1月25日被判17年。

    毕竟老将军曾为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组织上通知他,要安排他保外就医,安置点就是济南,不过保障将军的安全,避免一些麻烦,希望将军改个名字,吴将军听完很高兴,也服从上级的安排,将自己改名吴呈清,这是他以前用过的名字。

    没过几天夫人陈绥圻与女婿金平原来接他,陈绥圻曾受丈夫牵连接受改造数年,但对丈夫不离不弃,这一次也是多年后夫妻第一次相聚。来到济南,吴法宪夫妇安排到七里山小区的一个两居室,虽说面积只有四十多平,但家具、生活用品已经配齐,每月夫妻两人都有一百元的生活补助,将军夫妇对此很满意。

    后来几个儿女又凑了一千多元,买了一个彩色电视机送过来,也让父母空闲时看电视散散心,到了90年代,将军夫妇搬进移动独门独院的小楼,生活条件大为改善,生活费用也涨了很多,对此将军非常感激,2004年10月17日,吴将军病逝于济南,享年89岁。

    将军病逝的噩耗传来,很多人都从全国四面八方赶来参加将军的葬礼,大都是将军当年的老部下,也由一些将军不认识,但敬佩将军的群众,后来在将军家去往火葬场的路上,经沿途跟了一百多辆车,足足有上千人,这些都是自发为将军送行的。将军临终前曾嘱托儿女,自己病逝后要归葬家乡,为实现将军遗愿,儿女将父亲骨灰带回家乡永丰安葬,将军英魂得以落叶归根。

    单字解释: 吴 法 宪 出 狱 后 落 户 济 南 丈 夫 落 魄 妻 子 不 离 不 弃 相 伴 共 度 幸 福 晚 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