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首长挡不住敌军,这个17岁号兵站出来:你让我指挥!后来成少将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骏马似风飚,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时间长河中不乏许多能人,他们才华横溢,富有经世之才,可与辅助武王的姜尚并处,指挥之能比肩萧何。这些人,足智多谋,把握时机,多番思量于心中。除了机敏严谨,更难得的是拥有一颗直面困难,不惧强敌的坚强之心。

    肖永银便是如此之人,在还是17岁的时候,就已经参军成为一名好手。大敌当前,首长难以招架,凭着少年人独有的勇义果敢,接下了指挥权。随后,率领仅存的两个连队突出重围,方不负重任。也正是凭借着这份机敏勇武,在后日当上了将军。

    身世坎坷

    20世纪初的6月,诞生于河南的农业之家的肖永银。起初,一家人日子虽然清苦,苦中作乐倒也还算美满和睦。时运不济,母亲在他五岁那年溘然长逝,只留下他们父子二人相依为命。

    八年后,其父肖治学便投身革命,可惜在''肃反''中受到牵连。年少的他成了孤儿。自小在农村长大的肖永银,仅上过一年学,失去父母依靠后,出于对自己未来的思量,毅然决定投身革命,应征进入红军,同年加入了中国共青团。

    年仅十三岁便入伍的肖永银,对自身而言还是有些早。纵使心怀抱负,受限于发育,无从施展拳脚。正是因为过于年轻,难以被组织委以重任,在接下了最基础的通信工作后,又成为了一名号兵。纵然没有身负重任,但他并没有因此轻视分配给自己的工作,满脑袋想的只是如何更出色的完成任务。之后三年里,肖永银兢兢业业,从未轻慢,受到上级的赏识,统管所有号兵。

    少年有位的肖永银,并没有故步自封,停下脚步。他心里一直存着上阵杀敌,纵横沙场,率军打仗,然后击退敌人,取得革命胜利的念头。正是因为志存高远,不安于现状,数年间从不放弃对自身的磨砺。

    种豆得瓜,努力总会有收获。1933年,被委任为三十三集团军司号员,不久之后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大展雄风的机会。

    奉命危难

    1935年开春,红军离开陕西,开始长征。这一路走的并不太平,一直受到川军的追赶。三十三集团军负责在途中击退敌袭的任务,遭遇到四川军阀的全面围攻,伤亡惨重。

    时任集团军最高司司令官的张吉厚可谓焦急万分,经过长达一周的战斗,面对敌军密集的攻击,部队渐显颓势。面临广厦将倾的局面,首长甚至决定亲自冲锋,年仅17岁的肖永银站了出来。虽然面容稍显稚嫩,但语气决绝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愿,满目坚定。对首长道''后方不能失去您的坐镇,请您把指挥权交给我吧!''

    面对这个少年士兵,张吉厚一脸愕然,质问他连带兵经验都没有,如何打跑敌人。面对首长的质疑,肖永银拍着胸脯道:倘若指挥失利,就提头来见您。面对这样不惧死亡的士兵,经过缜密的思索后,便决定让肖永银去拼一把。

    对自己而言,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满怀激动,这将作为自己的首战之秀,可以亲自指挥众多人马,他显得有些急不可耐。

    在持枪率领仅存的两支连队突出重围后,一如狼入羊群,数次冲杀,打散敌军。而在远处观察战况的首长才终于放下心。在肖永银的英勇反击之下,敌军仓皇而逃。

    已经打红了眼的肖永银却没有停下脚步,战场之中,危机四伏,乘胜追击中,肖永银被冷枪穿胸而过,并在肺部的左边留下了一个洞。中枪后,由于失血过多,倒在了坡地。在医护人员抵达之前,就已经沉睡许久了。时局艰难,医护条件比较差,便只能将肖永银转移到后方。这抢救途中,还闹了个不小的笑话。最初,虽然生命迹象平稳,却始终未能苏醒,让首长十分担心,咨询医护人员却也说不出个一二三。

    在担架上过草地

    三天后,一如往昔,再给肖永银换上新药,临走时,肖永银却悠悠转醒了。在听说肖永银已经醒来的张吉厚紧忙赶到病床前,只是心中纳罕他怎么会此时转醒?

    身负看护肖永银的医护人员仔细回想三天的情况,这才恍然大悟:因为肖永银是子弹被穿胸而过,但当时情况紧急,为了保护他的姓名,只能简单包扎,没能仔细处理。

    所以肖永银的身体宛如一个漏气的轮胎,气息留不住,正能勉强保证身体机能运转。而经过多天悉心照料,生命体征趋于平稳,把伤口堵住,人便得以醒转。

    完满达成任务的三十三集团军,准备开始转移。高层决定将重伤者留在当地,妥善照料,不需要继续跟进。一方面是为了部队进程不受影响,再者考虑到伤员们行动不便,路还长,难免发生意外。

    行军在即,肖永银伤情颇重,但张吉厚无法割舍这个年仅17岁便展现出了超人指挥才能的孩子。在肖永银的担架周围负手不断踱步,满脸遗憾。

    恰逢此时,张吉厚的上官许世友前来,打听他出了什么事,显得如此焦灼。面对上官的疑问,张吉厚道出心中难题''我实在难以放任这么好的人才就此埋没''。许世友大笑:''就带着这孩子,一起走吧''

    难题便轻易得以解决。身负大功的肖永银,就这样被担架抬着度过了雪山草地。并抵达陕北。万事皆有缘,当年决定让肖永银随队前行的军长许世友,多年后成了肖永银的直系上官。思及往事,这一切都出乎许世友的预料。之后,在不懈的奋斗下,官至少将。

    人生高光

    抗战时,进入129师所属学校深造,并在第二年先后出任连长、团长职位。随后参与百团大战、道清战役等重要战役。

    1946年,出任旅长,并参与陇海站战役。隔年豫北一战活抓孙殿英,肃清反动武装达万余人。

    1949年,出任副军长的他率军解放重庆。经历战火洗礼的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17岁的稚嫩少年,继自己首战指挥后,丰富自己的见闻,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卓绝的贡献。

    建国后,他也没能停下脚步。1951年,先后在抗美援朝里,指挥了第五次战役、金城阻击战和上甘岭战役,可谓是对朝鲜的独立和主权抗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且被朝鲜方面授予了一级自由独立勋章。1955年,官至少将。将军的背后是无数的军功,但他依然行事低调,时常深入部队之中开展研究、检查工作,不苟言笑,始终铭记自己身为一名军人,持身以正 秉心以公。

    2002年4月29日,在经历85年风雨后,溘然长逝。当年的17岁少年已经不在,仅存世人感念他为国为军的奉献。

    人们会记住他的正是在于他从一而终,不忘本心。于他而言,国家为重,自身为轻,他将自己的全部心血投注于国家建设之中,未敢轻慢。正是因着他一心为国,才得以在国家和人民心中永生。

    引用文献:《塞下曲》

    单字解释: 首 长 挡 不 住 敌 军 这 个 岁 号 兵 站 出 来 你 让 我 指 挥 ! 后 来 成 少 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