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林总在东北的两大败仗,留下心理阴影,存在3点明显失误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作者:相忘于江湖

    声明:兵说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搬运必究

    四平攻坚战,是东北战场四战四平的第三战。

    此战,东北民主联军在四平保卫战之后,经过一年多的厉兵秣马,早已今非昔比,无论总兵力还是火炮数量,都已经在局部地区对敌军形成碾压之势。

    【四平战役纪念馆前的雕塑。四平战役纪念馆位于四平市铁西区英雄大路。“四战四平”赢得了战机、赢得了民心、赢得了根据地、赢得了军事力量,拉开了辽沈战役的序幕,奠定了解放东北的重要基础】

    从攻守双方兵力来看,东北民主联军从6.5万增加到10万人,情报探知敌军从1.8万人增到3.5万人,我军始终保持3倍优势,敌军有半数还是新兵、杂牌、保安部队和警察部队。

    从双方火炮的数量来看,东北民主联军山炮、榴弹炮96门,敌守军火炮仅19门,双方重炮比例五比一。众所周知,东北我军之所以强大,一大关键因素就是炮火强。

    所以,无论是积极请战的1纵、7纵,还是东总参谋处和林总本人,对四平街都是志在必得。但是,四平攻坚战我军歼敌1.7万人,损失了1.3万人,最终在敌人援军之前退出。

    三战四平,为何志得意满的林总攻城、打援都功败垂成?

    【东北局会议照,101(左)在主持会议。主席让东北实现“一元化”领导后,101成为东北的“一把手”】

    三战四平,林总的整体作战思路是“攻城打援”。

    把攻城和打援同时作为作战目标,体现了林总的决心和信心。实际上,一年以后的济南战役,粟裕采用了相同的策略。这一思路,林总在德惠攻坚战就曾使用过。

    三战四平,并不是东北战场攻坚战的处子秀。

    即便不算1946年3月第一次解放四平的攻坚战,林总带领的部队早在1947年2月就对长春东北的德惠有过一次攻坚战。在这次攻坚战,第一次使用了大炮和坦克。

    德惠攻坚战,发生在二下松花江以南,是长春外围的一次攻坚作战。德惠地处东北大平原,地势平坦,无险可依,守军是孙立人新1军潘裕昆50师、保安团等7000人。

    林总决心举北满之全力,攻城、打援歼敌2个师。

    攻城部队,指定洪学智6纵、独2师,配属3个炮兵团、1个山炮营又2个炮兵连,总计火炮80门;另外,还投入4辆坦克。打援(长春、九台)部队,则交由李天佑1纵、2个独立师、6纵16师。

    但是,东北第一次步、炮、坦克联合作战,最终铩羽而归。

    【东北民主联军一部战前组织动员】

    德惠攻坚战失利的经验教训,战后东总作了检讨。

    首要的一条,就是没有坚决执行主席“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指导思想,让4个师3.5万人四面进攻敌军,就像撒胡椒面一样,没有集中兵力啃其一点。

    第二点,攻城部队在火炮的使用上也犯了同样的毛病,把80门火炮平均分配给4个师。战后,野司参谋长刘亚楼批评这是“司务长发衣服,一人一套”。

    第三点,我军步炮协同雷声大雨点小,步兵和坦克协同生涩,往往炮弹打光了,步兵还没开始进攻。坦克没有发挥应有的“大锤”作用,反而拖累了步兵进攻。

    第四点,我军战前情报侦察、准备工作不细致,炮兵没有给敌军工事致命打击,步兵到了城下才发现缺乏攻城器材,平坦的地势对攻击部队也是一柄双刃剑。

    第五点,敌王牌主力新1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防守投入和准备充分,德惠城内碉堡、战壕、铁丝网和轻重机枪阵地构筑了严密的防御体系。

    最后,杜聿明12个团的增援很及时,罕见地没有消极怠工。

    敌军援军4个师猬集前进,李天佑6个师分散多处,始终没有打援的时机。

    【开国上将李天佑】

    三战四平,林总汲取了德惠攻城打援失败的教训。

    比如,四平攻坚战避免了德惠平均用力问题,林总终于祭出压箱底的王牌李天佑1纵担任四平街主攻,另外配属邓华西满纵队(7纵)以及1个独立师,总兵力7万人。

    根据情报侦察,四平守军87师、13军54师各2个团,兵力约在1.2万左右,算上几个保安团,最多不超过1.8万人。我军与敌人的兵力四比一、火炮五比一,破城顶多3到5天。

    这是林总犯下的第一个失误:情报侦察严重失实。

    实际上,陈明仁不但补充了83师,还强化了保安团,并且把路警、邮局警察都排上了用场,总兵力超过3.5万,真正做到全民皆兵。这样算起来,我军对敌军只有2倍的优势。

    邓华得到情报后,请求林总增派1个纵队或2个师。

    此时,林总大意轻敌,没有同意,犯了第二个严重失误。

    1947年6月11日,攻城部队和德惠攻坚战一样,首先夺占飞机场,切断敌军空中补给通道,这也是华野强攻济南的常规操作。3天以后,邓华下令部队攻城。

    【陈明仁】

    按照林总的部署,邓华7个师攻城,17个师打援。

    长春援军由北满3个独立师、东满1个独立师、2个骑兵师;南面沈阳援军,由刘震2纵、韩先楚3纵、吴克华4纵、洪学智6纵(缺17师)以及北满独2师。

    对比粟裕指挥的济南战役,不难看出林总四平攻坚的重点也是打援。

    但是,和济南的王耀武不同,此时的71军还没有失去斗志。面对踌躇满志的林总,四平守将陈明仁也表现出了他和一般蒋军将领的不同,其防御体系毫不亚于德惠的新1军。

    结果,李天佑1纵虽有进展,但损失大,而邓华7纵的进攻进展缓慢。在参谋处长苏静的建议下,林总给邓华调来擅长爆破作业的6纵17师。

    随后,6纵18师、16师也相继加入战团。但林总也犯了第三个严重的失误:添灯油式的增兵。而与此同时,杜聿明也没闲着,很快组织了10个师增援四平。

    救援总指挥郑洞国先拿下了我军守备空虚的铁岭,然后派遣长春新1军南下牵制我军,又派廖耀湘新6军直逼北满独2师叶赫站防线,林总无奈,让1纵2个师增强缺口。

    【长春解放后,郑洞国被押往哈尔滨】

    看到林总有一些手忙脚乱,郑洞国出动了。

    他亲自带领2个半军7个师北上,前锋卢浚泉93军凭着装备优势,很快逼退刘震的2纵。面对郑洞国的趁火打劫,林总无奈,抽调6纵16师、邓华独1、2师南下。

    这样一来,四平攻坚部队和打援部队都失去了绝对优势。

    1947年6月27日,公主岭、昌图、郜家店全部失守,杜聿明的增援部队全面压向四平,廖耀湘2个师进占莲花街、郜家店。敌53军奇袭八面城,威胁四平东翼。

    战至6月30日,林总下令紧急撤出四平战场。

    【油画:血战四平】

    这场历时20天的攻防战,东北民主联军歼敌1.7万人,自身伤亡1.3万人。战斗中,我军涌现了爆破英雄李广正等战斗英雄,而陈明仁和富盛泉烧锅据点“撒豆成兵”的少尉排长廖钧,则双双获得蒋校长颁发的青天白日勋章。

    德惠和四平攻坚战,是林总生平少有的败仗。

    尤其是四平攻坚和打援,都没有达成预定目标,这也给谨慎的林总留下了城市攻坚战的心理阴影。对比德惠攻坚和打援作战,四平攻坚和打援作战中林总也犯下了几个失误。

    除了情报不准、大意轻敌和“添灯油”式的增兵,林总犯下的最大失误就是违背了主席“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指导原则,这也是东北第一年战绩不佳的主因。

    当然,四平攻坚不利,还有我军步炮协同不好,指战员对林总“一点两面”和“四组一队”战术领会不够深入有关,实践也欠缺一点火候。战后,林总对这些战术作了总结。

    守军陈明仁的军事素养和临场指挥,背水一战的决心,以及杜聿明、郑洞国倾尽全力的及时增援,也让四平攻守一度胶着。

    【四平之战后,陈明仁给士兵佩戴勋章。陈明仁是林总在东北遇到的一个劲敌】

    仅仅半年以后,我军四战四平。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一次还是李天佑、万毅指挥1纵、7纵和3纵一部。四平守军还有71军、88师和新1军留守人员1.9万人。但是,这一次没有了陈明仁。

    东北我军总攻仅用2天,1.9万守军灰飞烟灭,我军伤亡49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这一次,敌新1军的增援还没到达,四平就宣告解放了。

    【四平战役结束后,我军追悼牺牲烈士。经过德惠、四平之战的总结以及攻打义县的锤炼,林总和东野各纵都进行了检讨和改进,城市攻坚战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指挥员和部队官兵也一扫攻坚作战的心理阴霾,从此横扫东北,成为我军最强大的一支战略力量】

    参考资料:

    1、《解放战争》,王树增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2、《黄埔名将陈明仁》,李祎著,东方出版社;

    3、《解放战争战略防御回忆史料》,解放军出版社。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单字解释: 林 总 在 东 北 的 两 大 败 仗 留 下 心 理 阴 影 存 在 点 明 显 失 误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