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胡洪霞:吉鸿昌牺牲后装疯10多年,1952年来到吉鸿昌墓前泣不成声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吉鸿昌是抗日名将、革命烈士,在他的人生经历里,两任妻子也站成了不同的风景。

    吉鸿昌将军的第一任妻子叫刘秀荣,第二任妻子叫胡洪霞,在吉鸿昌将军的履历里,似乎有两件事或两个事件可以与这两个人“对应”起来,说明了她们不同境界的人生。

    和刘秀荣对应的事情大约发生在1920年。那一年,吉鸿昌在西北军冯玉祥部下任营长,只有25岁。当年5月,父亲生病了,吉鸿昌回家看望。儿子来了当父亲的心里很高兴,但儿子要走的时候,心里难免不会恋恋不舍,对儿子交代几句。

    看着父亲的样子,吉鸿昌说:“爹,您有什么话就直说,我一定会记下的。”父亲略顿了一会儿说:“儿子,你什么地方都好,我都很放心……不过,我还是想对你说,你在外国做官,心里要多想那些和我们一样的穷人,我允许你当官,但不许你靠当官发财!”说完,父亲长舒了一口气,又补充说:“你若靠当官发财了,我死也不瞑目!”

    吉鸿昌含泪答应。回到部队后,他把“做官即不许发财”7个字写在细瓷茶碗上,交给陶瓷厂仿照烧制。时间不长,碗就烧好了,他用车将碗拉回部队,集合全营官兵,举行了一个非常严肃的“发碗仪式”。

    在这个仪式上,吉鸿昌对大家说:“为什么要发这个碗呢?是因为父亲教导我当官要为天下穷人办好事,做官不为发财,我给大家每人发这样一只碗,是想请大家来监督我,也请大家和我一样记住碗上的字,廉洁奉公!”

    “发碗仪式”在吉鸿昌的部队产生了很大的轰动,但有一个人却无动于衷,这个人就是吉鸿昌的原配妻子刘秀荣。

    吉鸿昌1895年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的父亲吉茂松在镇上以开小茶馆为业。由于家道贫寒,吉鸿昌从小就在茶馆帮父亲打下手,但他很调皮,不受人欺负,总在外面打架闯祸,父亲为管教他,总拿扁担揍他,所以,他便有了一个外号叫“扁担楞”。

    大约是看着儿子很捣蛋,不好管理,吉茂松和很多人一样,想到了给儿子找个媳妇,觉得让儿媳妇去管理儿子,总比自己亲自管理儿子强。当然,这里面还有男大当婚,以及吉茂松为儿子尽做父亲职责和义务等内容。于是,1911年,吉茂松请人说媒,为吉鸿昌娶了同镇女子刘秀荣。

    刘秀荣没什么文化,不识几个字,在很多事情上都无法与吉鸿昌交流,吉鸿昌为此多少有些苦恼。这之后自然而然地有了1913年秋天,冯玉祥在河南招兵时,吉鸿昌瞒着家人到堰城投军的事。

    刘秀荣就这样被吉鸿昌一个人扔在了家里,但让她没想到的是,吉鸿昌投军后因吃苦耐劳、智勇正直受到冯玉祥的赏识,由学兵到连长再到营长,只花短短几年时间。看着丈夫出息了,刘秀荣收拾行李从老家追了过来,待在吉鸿昌的身边不走了。

    吉鸿昌不好说什么,只有接纳刘秀荣,大约是在“发碗仪式”前后吧,刘秀荣为吉鸿昌生下了一个女儿,吉鸿昌很开心。不幸的是,这个孩子在出生只有18天时,因为刘秀荣嗜睡,居然把孩子给压死了。吉鸿昌很伤心,埋怨了刘秀荣几句,刘秀荣像个没事儿人,竟说大不了自己再生一个。

    吉鸿昌忍无可忍,抬手打了刘秀荣一巴掌,刘秀荣想不通,把这事闹了个纷纷扬扬,让全营上下都在传“营长打老婆”了。吉鸿昌很痛苦,一边是“做官即不许发财”茶碗,一边是自己很想当“官太太”的妻子,这让他决心不与刘秀荣再过,进而对婚姻也失去了兴趣。

    这就是刘秀荣的风景,在那只茶碗里,她遇到了一个打老婆的营长,最终在吉鸿昌的那一巴掌里,和吉鸿昌各走各的了。

    与胡洪霞“对应”的历史事件是五原誓师。

    1926年6月24日北伐战争开始后,冯玉祥在苏联顾问团和共产党人刘伯坚等人帮助下,决定率部加入国民革命军,从北方协助国民革命军北伐。同年9月17日在绥远五原(今属内蒙古自治区)誓师,宣布将部队改编为国民联军,冯自任总司令。随后冯率部经宁夏入甘、陕,与北伐军会师于中原。

    吉鸿昌响应北伐,时任第36旅旅长,誓师后率部参加了西安之战。1927年4月升任师长,率部攻克洛阳、巩县,又强渡黄河,占领豫北重镇新乡,奉军被打得抱头鼠窜,所部被誉为“铁军”。而誓师大会后,冯玉祥将军采纳中共领导人李大钊的建议,挥师西进,过宁夏,出陕甘,解西安之围。然后又挥师北上,进入北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完成了伟大的北伐革命。

    吉鸿昌是在誓师前认识胡洪霞的,据说他对胡洪霞是一见钟情,而胡洪霞并没有急于答应他,原因是胡洪霞当时还在师范学校上学。五原誓师的1926年,胡洪霞从师范学校毕业,与吉鸿昌结婚并开始了伴随将军东征西讨的生活。一年以后,为吉鸿昌生下了长子吉兰泰。

    胡洪霞要比吉鸿昌小11岁,与刘秀荣不同的是,她出身书香门第,温柔贤良,是吉鸿昌的贤内助,每每吉鸿昌感到痛苦迷惘时,在她那里都能得到些许安慰。

    胡洪霞和吉鸿昌

    1929年7月,吉鸿昌进兵宁夏,任宁夏省政府主席兼第10军军长,整顿军队和吏治,致力于汉回团结,提出了“开发大西北”的口号,决心为民兴利除弊。1930年4月,蒋、冯、阎中原大战爆发,吉鸿昌奉命率部从宁夏出潼关,参加讨蒋大战。9月,冯玉祥的西北军战败,吉鸿昌为了保存实力,接受蒋介石的改编。

    这期间,胡洪霞一直追随吉鸿昌左右,默默支持着吉鸿昌的工作和事业。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就在这一年,胡洪霞为吉鸿昌生下了女儿吉瑞芝,这对事业进入了低谷期的吉鸿昌来说,无疑是个极大的安慰。

    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后,吉鸿昌闻讯立即回国,秘密与中共党组织取得联系,并于同年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一个爱国的旧军人转变为共产主义战士,踏上了新的革命征程。胡洪霞对他的支持也变得更加无私,成了全部的、无条件的。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1933年,吉鸿昌与几位抗日将领成立了同盟会,部队缺钱、缺粮,更缺枪支弹药,为了支持丈夫,胡洪霞甚至卖掉了自己的首饰,把全部的家底都交给了吉鸿昌。

    有一次,吉鸿昌托一位部下买得了一批武器,但由谁来押运至驻地却成了问题,胡洪霞得知后,把两个孩子托付给了别人,和母亲一起化妆来到了交货地点,然后将枪支弹药分批运送到了张家口。为不引人注目,胡洪霞和母亲甚至把一些枪支装在了一个个的皮箱里,让人误认为那是她们的私人家底,是首饰或化妆品什么的。

    见到妻子风尘仆仆的样子,吉鸿昌感慨万千,但胡洪霞却没有时间同他一样感慨,只对他说了句:“这可是咱们家里的老底儿,你得省着点用!”对此,吉鸿昌的同事们赞叹地说,吉鸿昌找到了一位女侠士、女英雄。

    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被军统特务暗杀受伤,并遭逮捕,后引渡到北平军分会。同年11月24日,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就义前,吉鸿昌声色俱厉地对国民党喝道:“我为抗日而死,为革命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死后也不能倒下,给我拿把椅子来!”随后用一根树枝在地上写下了一句诗。

    就义后,吉鸿昌将军昔日的同僚告知了胡洪霞这一不幸消息,胡洪霞带着孩子来找当局要求运回将军的遗体,但那些人怎么也不肯,理由是没有接到上级的命令。胡洪霞和那些人大闹,最终的结果是那些人同意她运回遗体,但必须交8万块大洋。

    胡洪霞当时没有任何积蓄,8万块大洋对她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一些亲戚朋友们前来劝她说,人都走了,还是算了吧,但她说什么也不肯,想来想去,只能把自己的房产给抵押了。

    就这样,胡洪霞把吉鸿昌将军的遗体运了回来,她为将军换了干净的衣服,又请人为将军拍了遗照,然后把将军安葬在了河南老家,让将军走得体体面面。虽然在将军的坟前,她带着两个孩子失声痛哭,但她却并没有因此而倒下。

    回到家后,胡洪霞发现,即使将军已经走了,但仍有特务在跟踪着她,并紧盯着她的一双儿女,这让她感到了危险的始终存在。之后,心中开始逐渐升起一个“逃跑计划”:

    首先是胡洪霞将儿子和女儿分别托付给了两位亲戚朋友,她想若是在他们中间有闪失,至少能够保住其中的一个;接着是胡洪霞自己“疯”了,见了那些盯着她的人傻傻地笑,然后问他们是不是吉鸿昌或者是不是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为此,胡洪霞变得蓬头垢面,不管白天还是黑夜,总是幽灵一样游荡于街道,大哭大闹大笑也大叫……时间一久,那些跟踪和监视她的人都觉得无趣了,认为她真是疯了。

    有一天,特务们被特务头子召集起来问话:“那个女人真的疯了吗?”特务们说:“疯了,真的……”“为什么?”“死了老公又丢了孩子,一般人受不了这个!”“那么,还有监视她的必要吗?”“应该是没什么意思了,她是真疯了……再说,据我们观察,她就是个家庭妇女,没啥用处了……”

    很快,特务们撤离了,而胡洪霞也在他们撤离若干天后消失了。特务头子又问特务们:“你们不是说那个女人疯了吗?”特务们说:“是疯了……不过她现在应该是死了,没吃没喝的,饿死了某条街上了!”特务的上司说:“那好吧,她现在已经死了……”

    然而,新中国成立后,胡洪霞却正常了,又“活”了过来——那些年,她隐姓埋名,把自己化装起来,一直在一个山区教书。1952年前后,她带着自己一对已经成人的儿女来到了吉鸿昌将军的墓前,和儿女们一起跪了下来,泣不成声:“现在,我把他们给你带来了,他们成人了,你交代的任务我完成了!”

    吉鸿昌将军的这对儿女,后来为国家和人民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儿子吉兰泰是天津一所大学的教授,女儿吉瑞芝当了作家,还为自己的父亲写了一本书——《吉鸿昌传记》。他们说,母亲教育他们的方式总有一套,总告诉他们父亲是个英雄,要他们沿着父亲的足迹继续做对国家和人民有益的事情。

    吉鸿昌将军的这一对儿女还说,母亲一生最珍视的是,父亲在就义前留给母亲的那份遗嘱: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一死,我死您也不必过悲伤,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家中余产不可分给别人,留作教养子女干等用,我笔嘱矣……以及父亲就义前,用树枝写下的那句诗: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当今社会,远离战火硝烟,一些“鸡汤”占据了人们的生活,并被一些人称之为生存的智慧,而我要说的是,在吉鸿昌将军的《就义诗》前、在胡洪霞的装疯卖傻里,它们不过是一些被苍蝇充斥了的我享乐的汤汤水水!端着饭碗享受和美好的人们,应该想到将军当年烧制在碗上的那些个字,它才是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真境界。正所谓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曾替你负重前行!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单字解释: 胡 洪 霞 吉 鸿 昌 牺 牲 后 装 疯 多 年 年 来 到 吉 鸿 昌 墓 前 泣 不 成 声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