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1965年,中朝关系产生裂痕,并逐渐恶化,最后是如何重新友好的?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1965年开始,中朝关系逐渐陷入僵局,甚至一度恶化到少有往来的程度。

    当曾经的兄弟和战友形同陌路,周总理访朝时也多了几分谨慎。

    中朝关系为何会产生裂痕?最后又是如何重归于好的呢?

    和平的假象

    “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压迫,有压迫的地方就会有反抗。”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也是世界历史演变的根本法则。

    美国是这样,中国是这样,朝鲜也是这样。当这三个国家放在一起的时候,历史忽然就变得鲜活起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世界的一场浩劫,9000多万人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生命。

    如果硬要说出一个好处的话,那就是很多国家摆脱了被压迫的命运,中国是这样,朝鲜也是这样。

    只不过中国在此后通过内战走向了独立,而朝鲜所在的朝鲜半岛却从此分裂成了朝鲜和韩国两个国家。

    雅尔塔会议后,斯大林曾问过罗斯福这样一个问题:“以后会有军队进入朝鲜吗?”

    罗斯福的回答:“没有!”

    日本战败前,美国人提出以北纬38度线为界,对朝鲜半岛实行分割管理。

    很明显美国人包藏祸心,给后来的朝鲜战争埋下了导火索。但以当时朝鲜的能力,他们并没有说不的资格。

    北朝鲜和南朝鲜一脉相承,有着相同的文化认知,所以双方一直都渴望朝鲜半岛能够重归统一。

    随着朝鲜半岛民族运动的不断兴起,美苏两国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终于他们决定放任北朝鲜和南朝鲜培植各自的势力,亲手将他们推上了一条独立的道路。

    朝鲜和韩国先后独立后,美苏两国也相继撤走了军队,这使得朝鲜和韩国之间的矛盾彻底爆发。

    1950年6月,朝鲜战争正式爆发,朝鲜人民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接占领了朝鲜半岛超过90%的土地。

    然而随着美国军队在仁川登陆,局势瞬间被扭转,从此朝鲜半岛统一彻底失去了希望。

    美国人出手之后,中国的安全受到了极大威胁,随即中央便组织了志愿军赴朝参战。

    经过长达3年多艰苦战斗,中朝两国携手打败了美国。

    时至今日,两国之间的深厚情谊依然令人动容,但在这段关系发展的过程当中,却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黑暗。

    和许多经历过分裂的国家一样,朝鲜国内一直以来也存在两股势力,一股是以金日成为首的“亲苏派”,另一股则是以朝鲜人民军炮兵司令武廷为首的“亲中派”。

    当初朝鲜受到日本侵略的时候,许多爱国人士被迫踏上了逃亡之路。出身贫苦的金日成通过对日作战积累了不少声望,坚持在朝鲜北部作战的他受到了苏联人的照顾。

    苏联人免费给他们进行军事培训,还给他们提供各种物资,所以金日成一直都对苏联比较亲近。而以武廷为首的这帮爱国人士则一路逃到了中国的延安,因此对中国共产党有着极强的认同感。

    本来中苏作为朝鲜的邻国,都在战争时期对朝鲜进行过援助,“亲苏”或“亲中”本质上应该没有太大区别。

    但随着朝鲜半岛的局势日趋稳定,朝鲜国内反倒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短暂的甜蜜

    就在朝鲜战争末期,朝鲜国内爆发了激烈的政治斗争,“亲苏派”领袖金日成和“亲中派”领袖武廷之间的矛盾更是难以调解。

    结果金日成一气之下撤掉了武廷的官职,理由是:“作战不力,使平壤失守。”

    武廷作为朝鲜人民军炮兵司令员,在国家享有极高的声望,他的下台自然让朝鲜人民军内部出现了一定的混乱。

    武廷

    但金日成没有理会这些,坚持要治武廷的罪,最后还是彭德怀出面保下了武廷,并将其送往中国生活。

    金日成的态度很明显,就是宁愿同中国撕破脸,也要拿回他的话语权。

    中方对此当然有些不悦,但为了维护两国之间的团结友好关系,并没有出言指责金日成这种做法。

    可中国的做法并没有换来金日成的理解,他的做法越来越过分,不断打击那些“亲中派”的代表性人物,丝毫不顾及中朝之间的情谊。

    板门店停战协议签订后,金日成加快了收紧权力的步伐,在国内多次开展政治斗争。

    事实上,朝鲜高层很多“亲中派”人物的革命资格比金日成还要老,他们的存在让金日成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

    1958年,当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后,金日成便在党派内部来了一次彻底大清洗。

    从那以后,“亲中派”成为了历史,朝鲜由此进入了金日成开创的时代。他甚至要求国民放弃马克思主义,转而将他创立的主题思想奉为圭臬。

    金日成的崛起意味着朝鲜将彻底成为“亲苏”的国家。以当时的世界格局来看,金日成的选择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毕竟“靠着大树好乘凉”。

    1964年,在苏联的引荐下,朝鲜加入了由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共同成立的经济互助委员会(以下简称经互会)。

    当时经互会的成员均为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实力强大的苏联带领下,经济能力稍强一些的国家会以高出市场价的金额购买朝鲜等国家的农产品以及一些工艺品。

    对于朝鲜来说,这简直就是在白捡钱。

    靠着经互会的援助,朝鲜在战后迅速崛起,国民经济有了质的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蒸蒸日上。

    相比较之下,同时期的韩国可谓是悲惨至极,随处可见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当时我们中国的情况也没好到哪去,很多地区都还在忍受着饥荒,国民经济也一直没有什么起色。

    看到中国发展陷入困境,金日成自然庆幸当初的选择,朝鲜国内的民众也开始对苏联有了更大的认可。

    正是从那时候开始,中朝之间的关系发展彻底陷入了僵局,甚至一度出现了停滞。

    在金日成眼中,中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是苏联的对手,他的选择也许有些忘恩负义的意味,但总归是为了国家能有更好的前途。

    从此朝鲜加快了“亲苏”的脚步,完全忘记了志愿军为保护朝鲜而作出的牺牲。

    对此构成鲜明对比的是,1958年周恩来总理访朝的时候,受到了金日成热情的接待。而反观1970年周总理访朝之时,金日成的态度却冷淡了许多。

    出于对维护两国关系的需要,周总理主动向他们释放了善意的信号,主动向在朝鲜战争中牺牲的军人献花圈。

    但金日成对此熟视无睹,反而忙于向新上任的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表忠心,表示朝鲜永远不会倒向中国。

    事实上,从1965年开始,中朝关系已经满是裂痕。再加上中苏关系恶化,朝鲜已经完全倒向了苏联一边,以此换回了一段甜蜜的日子。

    我国领导人曾多次劝说金日成,让他们不要贪图眼前的利益,尽快建立起独立的经济发展体系。

    但金日成反而认为这些话是在挑拨苏朝关系,之后他甘愿担任“马前卒”的角色,为苏联在全世界的扩张尽心尽力。

    永恒的真理

    然而好景不长,苏联新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宣布取消对朝鲜等国的特殊待遇。

    从此朝鲜再也不能低价从苏联手里获取粮食,也无法高价将国内商品卖给苏联。

    在戈尔巴乔夫看来,朝鲜一直以来都受到苏联的照顾,却给不到苏联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养一个这样的“小弟”对苏联来说是一种伤害。

    所以他不仅切断了对朝鲜的所有经济援助,还将朝鲜的物价拉回了正常水平。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失去庇护的朝鲜人很快就尝到了恶果。

    他们根本就没有完善的经济体系,再加上没有充足的外汇储备,以至于后来很多人连饭都吃不上,各项生产活动都陷入了停滞。

    1992年前后,朝鲜陷入饥荒。为了防止局势恶化,朝鲜不得不采取食物分配制度,这才避免国家产生更大的政治危机。

    后来朝鲜实在撑不下去了,主动向中国求助。中国丝毫没有计较的意思,不仅提供了3000多万的无息贷款,还免费捐赠了超过50万吨的救济粮。

    中国人民又一次帮助朝鲜人民渡过了难关,他们终于意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合作伙伴。

    金日成去世后,其子金正日彻底认清了现实,他主动向中国示好,中朝关系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其实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与发展无外乎两个字“利益”,但随着世界格局的不断演变,如今人们的眼光也更加长远,利益往往不再是驱动两国关系发展的唯一动力。

    中国和朝鲜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居”,有着相似的经历和遭遇,他们都曾在历史上遭受了外族的侵略,同样都通过艰苦斗争赢得了独立。

    但和朝鲜不同的是,中国从不过度依赖外界的力量,而是坚持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才是中国能够迅速崛起的根本原因。

    明朝万历年间,中国派兵帮助朝鲜,历时数年将日本人赶出了朝鲜半岛;400多年后,还是中国出兵援助,帮助朝鲜把美国人赶出了家门。

    中朝关系重归于好是历史必然,因为国与国之间交往除了利益,还有道义。

    单字解释: 年 中 朝 关 系 产 生 裂 痕 并 逐 渐 恶 化 最 后 是 如 何 重 新 友 好 的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