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四野为4师编制,号称有百万大军,入关时究竟有多少人?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文天祥笔下写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诗慷慨激昂,让人不禁为之动容。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舍生取义,用衷心彰显爱国情怀。他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为保卫一方水土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

    古时候,战争还处于冷兵器时代,两军厮杀时常见于近身肉搏,对于体力消耗较大。而近代战争不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早已不再使用刀枪剑戟上阵,而是拥有各种高科技的新型武器、精良的部队等,从传递书信到卫星转播有了质的飞跃。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有一只装备最精良、人数最多的部队,全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短短三年的时间就从原来的十几万人扩充成百万雄师,实力可谓不容小觑。据悉,1949年平津战争结束后,四野百万大军入关时的场面让人震撼不已。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我们知道解放战争在决胜阶段时有四大野战军,分别是:一野、二野、三野以及第四野战军。四野于1949年3月11日组建完成,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终于结束了,它的胜利来之不易,是我国人民誓死捍卫国家的勇气以及坚持换来的。

    然而抗日战争结束后,解放战争又开始了。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央军事委员会集体制定了战略总方针,分别是“向东北大踏步发展、向江南深入敌后防御”,准备从山东军区抽调10万军队以及3万干部闯关东去东北。因为东北在解放战争时期有很重要的作用,不仅经济实力强而且还有重工业做基础。

    此外东北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别的不说,就拿中部、南部和西部的松辽平原来讲,生产大量的玉米、大豆、高粱等粮食,仅仅一个大豆产量就占当时世界产量的百分之六十,堪称我国的一大粮食基地。

    其次,东北的交通比较便利,工业比起其他城市来说相对先进不少。因为位于我国东北部,东部、北部、西部和俄罗斯相连,挨着蒙古,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有了东北就有了可靠的后方。然而蒋介石也看中了东北这块宝地,决定要和八路军山东军区部队抢夺。

    不过我国八路军山东军区部队并没有让蒋介石的部队得逞,他们日夜兼程、风雨无阻,就靠着两只脚硬生生的赶到了蒋介石部队到来前抵达。

    到了东北之后,这些被抽调的山东军区八路军为主的十几万部队把名字改为了“东北民主联军”,编制为5个纵队、3个独立师以及1个警卫旅。林彪担任司令员、罗荣桓担任政治委员。

    在当时的情形下,3年打了不少战役,而东北民主联军也从起初的13万人壮大了队伍,三大战役结束后已经有103万人了。

    按照这样的数据进行推算,第四野战军入关是在1949年3月,入关时距离三大战役和东北全境解放仅仅不到两个月,所以出动百万大军入关似乎有些不现实。

    因为这样一来就等于出动了四野的全部兵力,毕竟还要留一部分驻扎在东北,清理敌军剩下的残余势力,所以不可能全军入关。

    入关时人数

    步兵军的编制是着手计算入关人数的切入点,要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与其他野战军的编制存在些许差异。其余三个野战军的步兵军编制大体相同,一般都是下辖3个师,有的军甚至还不到3个师。从这方面来说四野显得更强大些,每个步兵军下辖4个师。

    人数这么多自然让蒋介石感到害怕,毕竟这些兵力足以扭转胜负的局面,要想赢只能千方百计阻挠四野入关。根据相关记载可知:四野入关时的军队分别为第38军—第49军,队伍庞大浩浩荡荡。

    想必大家都知道空城计的故事,司马懿攻打蜀国时帅兵来到西城,因为马谡的失败导致诸葛亮没有兵力迎接敌人的进攻,千钧一发之时他从容地打开城门,还在城楼上抚琴弹唱,一系列的举动让敌人误以为有诈不敢贸然攻打,等得知上当时已经为时已晚。

    这种做法就像障眼法一样,如果用得恰到好处就能使敌军造成错觉。其实若进行粗略计算,按照每军六万左右来算,大约为80多万人,再加上其余部队也不到一百多万,撑足也不过九十多万人。

    士兵从哪里来

    其实东北民主联军刚成立的时候人数并不多,经过多次战役部队不断扩充才有了后来的局面,1947年底时总人数已经超过了42万。1948年起更是飞速扩充部队人数,几个月的时间就有了70多万人。

    这样的速度是一野、二野和三野赶超不上的,相比之下发展要慢一些。就拿一野来说,1949年时人数还不到40万,二野只有30万左右,三野稍微好一点也才60万左右。四野之所以发展迅速,其中有很多原因。

    辽沈战役中四野俘虏大量的敌军,通过一番思想改造他们加入了解放军。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东北革命根据不断稳固,在党员干部的动员下好多人都投身于革命工作中,为了保家卫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这些革命工作者中不乏农民的存在,由于欠缺文化知识的学习,再加上没有受过正规训练,如果盲目上战场也不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罗荣桓组建了二线兵团作为一线作战兵团的预备部队,由老兵对他们进行各方面的培训,只有合格了才有机会进入一线兵团。

    原本罗荣桓还有些缺乏信心,但没想到结果是好的,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二线兵团达到了20多万人。让人欣喜的是,经过一系列的训练,这些人都顺利进入了一线兵团,为四野在后续的战役中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结语:

    不管是九十余万还是百万,这些只不过是数字而已。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在解放战争时期立下了赫赫战功,从东北一直打到了海南。

    土地改革让老百姓们翻身做了主人,为了保护土地百姓们踊跃参军,他们英勇顽强,奋不顾身,就算战死沙场也毫无怨言,正是有了这些英雄我们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单字解释: 四 野 为 师 编 制 号 称 有 百 万 大 军 入 关 时 究 竟 有 多 少 人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