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战国纵横家相互配合的游说厉害到什么程度,这个故事可见一斑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文\常清君

    常清君导读:

    历史,是当时的现在,是现在的过去,也是过去的过去的将来。历史,兼有正衣冠、知兴替、明得失等多种作用。那些记载于各类古代典籍中并流传至今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等,值得我们重温再忆。

    “曾经如此这般”系列:

    战国时期,齐闵王(齐宣王之子)身边有几位重量级大臣,包括周最、祝弗、吕礼等。不过祝弗、吕礼都受到齐王重用,而周最却逐渐受到冷落、排挤,甚至被赶走。

    当时祝弗、吕礼两位大臣都主张与秦国加强联盟的亲秦政策,于是就有人去魏国对掌握实权的薛公田文说道:“周最与齐国的关系很深,可是齐王还是罢免了他的官职。齐王听信祝弗的话,任用吕礼为相,为的是要和秦国结盟。如果秦国和齐国结盟,祝弗与吕礼就会被重用。他们如果被齐国重用,那秦国就必然会轻视身在魏国的您。您不如加强北方的军事力量,促使赵国与秦、魏两国结盟,并联络周最以加强自己的势力。这样一方面可使齐王违反秦、齐两国的盟约,另一方面又可防止其他诸侯国攻打齐国的态势生变。齐国一旦没有秦国的支持,则其他诸侯国就会联合起来对付齐国,这样,祝弗在齐国就肯定待不下去,到时候齐王还有谁来帮助他治理国家呢?”

    与此同时,又有人特意去面见齐王,对他说道:“大王您驱逐了周最,听信了祝弗的主张,还任命吕礼为相,这是打算更进一步和秦国结盟啊。秦国如果日益强大起来,为了谋取天下,是肯定会攻打齐国的。而如果秦、齐两国结盟,那赵国会担心自己受到攻击,就会立即出兵攻打齐国来表示联秦的决心。因为无论是秦国联合赵国攻打齐国,还是秦国联合齐国攻打赵国,其结果都对秦国有利,所以秦国攻打齐国的态度是肯定不会改变的。所以,您听信祝弗与秦国结盟的主张,就等于是站到了其他各诸侯国的对立面啊!”

    常清君点评: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君都非常器重那些被称为纵横家的谋士,为自己的国家出谋划策,这些谋士的一大相同之点就是都能言善辩,不过出谋划策的出发点却并非都一样,有为了自己所在诸侯国的国家利益的(如蔺相如、唐雎等谋士),也有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的,也有于公于私两相兼顾的,也有为了帮哥们弟兄伙一把的……不一而足。

    以上所列举的这两则游说,就属于后者,即都是为了帮周最说话的。其实,周最并不是土生土长的齐国人,而是西周国君的儿子,也曾在各国游走任职,其个人能力虽然较强,但私欲也很重,并非那种一朝认主,就忠心耿耿,绝无二心之人。

    所以,这两则论辩游说之辞,留给后人的更多是其论辩语言逻辑本身的借鉴和学习。比如这两位谋士虽然打算帮助周最的目的相同,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办法。一个从内部入手,直接找到可以决定周最在齐国命运的齐王游说,其观点很明确,就是祝弗建议的让齐国与秦国结盟其实就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馊主意,甚至连治标效果都达不到。

    有人可能觉得“无论是秦国联合赵国攻打齐国,还是秦国联合齐国攻打赵国,其结果都对秦国有利”这论点有些牵强,因为这段话其实也可以说成“无论是齐国联合秦国攻打赵国,还是齐国联合赵国攻打秦国,其结果都对齐国有利”,是的,纯从字面上看好像确实如此,但这真不是玩文字游戏,因为要想使后者成立的前提,是这三个诸侯国的实力都半斤八两差不多才行。

    但实际情况却是无论是齐国还是赵国,其实力都远逊于秦国,那么与其弱弱联合,当然不如强强联合,或者强弱联合,两个幼儿园小朋友无论如何都是打不过一个初中大哥哥的。

    另一个则反其道行之,从外部入手,间接找到在魏国掌握实权者游说,建议魏国联合北边的赵国和西边的秦国,并起用被齐国驱逐的周最,来共同对付东边的齐国。常清君顺便说一下这里所说的薛公田文,就是战国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孟尝君,其综合能力运转起来,丝毫不亚于齐王。

    所以,这两位谋士内外配合,从各个方向软硬施压,其游说效果当然就相当显著了。

    以上两则故事都出自西汉刘向编纂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

    常清君云:

    合纵连横皆是计,游内说外只为他。

    常清君用心用情写好每一篇原创文章,期待着您的关注、点赞和评论

    原创作品,如若转载等,请标明文章作者、出处等信息

    单字解释: 战 国 纵 横 家 相 互 配 合 的 游 说 厉 害 到 什 么 程 度 这 个 故 事 可 见 一 斑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