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八年艰苦抗战,八路军大量的武器弹药从何而来?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1937年是中华民族面临着紧要关头的一年,这一年爆发了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以及南京大沦陷,在民族危亡之际,国共两党摒弃多年恩怨,决定联合抗日,就此,数万陕北红军东渡黄河,挺进了华北大地,在抗日第一线,他们以一个响亮的名号,威震整个中华大地,那就是八路军。

    众所周知,打仗除了人员补给和军事物资的供应以外,这武器弹药也是决定胜负的一大关键要素,然而就当时陕北根据地的条件而言,并没有打造军事工业的基础,想要做到弹药自给自足,无疑是天方夜谭。

    那在八年的艰苦抗战中,八路军是如何做到弹药的基本供应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想必大家也知道,补充弹药最直接的方式,无非就是伸手向国民党要,虽然听起来讽刺,但这个问题却不能逃避。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倒是爽快,给红军调拨了近70万发子弹和600多枚迫击炮弹,加上手榴弹也有一万五千余颗。

    此后国民政府和阎锡山的第二战区,在一年的时间里,又先后向八路军120师补给了20万发子弹和5000枚手榴弹,向115师又送去了23万发子弹和3000枚手榴弹,加上各类炮弹一共1000余枚。

    与此同时,新疆军阀盛世才在1937年底也向八路军送去了一批稀罕货,四挺高射机枪和2万发子弹。

    据不完全统计,国民政府在抗战第一年,先后向八路军提供的弹药总数大致为,子弹546万发,手榴弹73000颗,迫击炮弹9000余枚。

    说实话,这些弹药在我军前期抗战时,还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的,可老蒋并不是安分的人,他可是时刻提醒着自己要攘外必先安内,不搞点小动作是不行的。

    见八路军的队伍扩大的十分迅速,蒋介石在1939年专门搞了一个防共委员会,企图把我党的军队逼进一个死胡同当中。

    有了上头的示意,八路军在向国民政府索要武器弹药时,自然是难上加难,而且时间是一拖再拖。

    抗战第二年,国民党拨给八路军的子弹直接被砍掉了40%。

    到了1939年下半年,国民党军队还对陕甘宁边区进行了军事、经济封锁,在老蒋的授意下,国军还对我党根据地布置了一条长达数百公里的封锁线。

    毛主席见此情形,也及时做出了调整,他命令120师359旅回撤,进驻在绥德和米脂一带,以确保边区和晋冀地区联络的安全。

    主席这一招妙棋,让蒋介石气得跺脚,所以他以八路军不听调配为由,指示程潜不再拨发一枪一弹给八路军,并严令占领绥德的八路军限期开回河东。

    自此以后,八路军再未收到来自国民政府一颗子弹。

    看过抗战剧的朋友,想必听过一句口号,那就是“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也许在不少朋友的主观意识里,八路军补充弹药的方式基本是从敌人手里缴获的。

    事实真是如此吗?其实抗战以来,八路军各部打仗消耗的弹药反而比缴获的多得多,这明显是赔本的买卖。

    要知道缴获大量的武器弹药,是需要满足几个基本条件的,其一就是需要消灭成建制的部队,其二就是要在短时间内结束战斗,如果一场仗打下来需要几天几夜,最后还搞起白刃战,那即便全歼了敌人,也捞不到什么油水。

    所以想要缴获大量弹药,最好趁大股敌人不注意,八路军直接冲出来,将他们敲闷棍,洗劫一空,很明显,这个结论属于痴人说梦。

    1939年开始,日军在华北各大铁路和公路的依托下,建立了无数的碉堡,实施了他们所谓的囚笼政策,这给八路军的行动造成了极大的限制,从这时期开始,就有了扫荡和反扫荡,而因为八路军和日军爆发的大规模战役极其少见,缴获的弹药自然是少了很多。

    战场缴获行不通,那自力更生呢?

    了解军事的朋友应该知道,一颗子弹看起来制作简单,可却需要军工部门在设计、材料生产和加工的精度上达到一定水平,根本不可能一蹴而就。

    抗战时期,以我军各地的军工能力,很难造出新子弹,因此大多八路军的军工厂都以复装子弹为主。

    所谓的复装子弹,其实就是在旧的弹壳上,重新安装底火,发射药和弹头,与新子弹对比,工艺和材料上要简单许多,不过即便降低了难度,复装子弹要搞起来还是有很多困难。

    第一点就是弹壳的供应。

    理论上讲,子弹打出来都会留下弹壳,但在精神高度集中的战场,稍不留神就有可能丧命,谁还有心思去仔细回收弹壳啊,更何况八路军的武器制式比较杂乱,弹壳更是五花八门,一旦出现严重破损的情况,即便回收效果也不会很好。

    再者就是弹头材料的供应比较困难。

    抗战时期我军使用的子弹大多为铅芯弹,然而在根据地,无论是铅还是铜,都属于稀罕物,要让八路军自己提炼这两种金属,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那能否大量购买呢?不说能不能买到,在运输方面也存在问题,要知道抗战时期的公路和铁路都被日军设下重兵封锁了。

    因此要制造弹头,只能靠着军工厂的创造力了,那时我军制造的子弹弹头大多是用铜元或者制钱加工而成,至于铅芯则是收集含有铅的酒壶和香炉等等,重新加工提炼而成的。

    尽管通过各种努力,各根据地的军工厂均实现了复装子弹的生产,但对于整个抗战大局而言,原材料的短缺,还是大大制约着复装子弹的产量。

    由此可见,无论是缴获还是自造,虽有效果,但总体上还是杯水车薪,远水解不了近渴。

    对于弹药补给短缺的问题,毛主席早有预料,1937年9月,在抗战全面爆发后的2个月,主席做出了指示:发动全华北的党组织,动员群众,收集散兵散枪。

    2个月后,毛主席又再次命令各部队,收编溃败的军队,购买武器,筹集军饷,实行自给,从而扩大部队。

    毛主席之所以发出这样的命令,是有一番道理的。

    其实从清末到抗战前夕,中国一直处于动荡不安的局势当中,不仅有外敌入侵,还有军阀混战,土匪横行,国家是乱做了一锅粥。

    这样的局势,催生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乡村的武装化程度直线上升。

    据资料显示,仅安徽阜阳县的老百姓手中就多达近7000支长枪和8.8万发子弹,要知道当时这个县的人口也才60万人左右。

    而那些地主老财手底下更是养着不少民团,往往一个地主就坐拥了几十支枪,就连揭不开锅的贫下中农家中都有可能藏着一两杆老土枪。

    我党组织广泛发动群众后,八路军从民间确实收集到不少数量可观的武器弹药,而弹药补给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随即我军又亮出了一大秘密法宝,那就是统战工作。

    当时我军利用统战工作,在国民党和日伪军手中购买了不少武器弹药,从1941年到抗战结束,仅八路军豫北办事处的机构,就从日伪军手中收购了100万发子弹,而晋冀鲁豫军区在内黄县设立的军火采购处,用一年的时间就购买了200余万发子弹。

    那可能会有朋友问,八路军不是很穷吗?这么多钱哪来的?很简单自抗日战争进入后期,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中国战场的力量逐渐衰弱,已是呈现泥足深陷的颓势。

    在敌占区,虽然日伪军还掌控着绝大多数的城市和县城,可广袤的农村地区,已是八路军和敌后武装的天下了。

    毛主席农村包围城市的空前理念已然实现,在这种明朗的局势下,一些有先见之明的伪军和汉奸都开始找退路,当时据说伪军下乡扫荡时,基本都会偷偷藏着几盘子弹,方便出售,甚至还有人让自己老婆带着子弹,直接送到了和我军有联系的商店贩卖。

    1943年局部战役打响以后,日伪军都龟缩在城市的据点中不敢轻易冒头,然而城市一旦脱离了农村,是会出大问题的,这起码的生活供应就解决不了。

    而我党所在的各大根据地早就通过大生产运动,实现了自给自足,还有充足的物资储备,所以在抗战后期就出现了一个奇葩现象,八路军需要弹药,日伪军就拿子弹出来换物资,有了原始驱动,买卖自然源源不断,小到三八大盖的子弹,大到手榴弹,炮弹,就没有不交换的。

    综合上述,我军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依旧能打败日本侵略者,除了英勇善战、不怕牺牲以外,我党的灵活多变和强大的经济动员能力,正是抗战胜利的最终保障。

    单字解释: 八 年 艰 苦 抗 战 八 路 军 大 量 的 武 器 弹 药 从 何 而 来 ? 说 出 来 你 可 能 不 信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