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豫东战役伤亡再谈:皮定均为何称一四六被打残?六纵战损比高吗?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对豫东战役我军歼敌及伤亡情况作了简要对比探讨,对皮定均日记中的这句话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解读。不少军迷们延伸问帅克,六纵在豫东战役中到底表现如何?为何皮定均会说出这样的话?六纵的战损效费比到底是高还是低?看得出,军迷们对这一问题兴趣较浓、言犹未尽。故再就以上几个问题作一简要分析探讨。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六纵在豫东战役中整体表现如何?

    豫东战役,六纵在第一阶段打开封的时候,与一纵、四纵和中野十一纵,主要担负阻援邱清泉兵团西援开封的任务。整个阻援战打了5天,六纵各师采用运动防御方式 ,交替作战、交替掩护,抗击邱清泉兵团几个旅的进攻。最终,完成了阻援任务,歼敌3400余人。

    六纵在第二阶段打睢杞的时候,主要是参加围歼区寿年兵团作战。整个作战打得极为铁血、极为艰苦。具体有这样几个子战斗:一是浴血杨拐,歼敌一个加强团;二是猛攻涧岗集,奋勇歼守敌;三是激战陈小楼,歼敌新21旅;四是总攻龙王店,活捉兵团司令区寿年;五是攻克何旗屯,肃清敌75师残部;六是反击黄百韬兵团,攻占杨桥,歼敌伞兵总队1个团。最终,完成了赋予的任务,歼敌近万人。

    总的看,六纵参加两个阶段的作战可圈可点,打得勇猛顽强。整个战役六纵共歼敌1万3千余人。特别是一如孟良崮战役击毙张灵甫一样,六纵这次又活捉了敌兵团司令区寿年、整编第75师师长沈澄年等人。战果和影响均很大。

    六纵打得虽不错,但也有值得检讨的问题。帅克从战史研究角度,认为至少有三个方面值得反思:一是整个纵队上下多少有点轻敌。原本都是按照打邱清泉五军作的动员,结果在打沈澄年的七十五师时,觉得不难打,思想上重视不够。二是侦察情报搞得不好。从大的方面讲,粟裕为抓战机要求边打边查明敌情。但六纵有的部队同步侦察做得滞后,竟然打了三四天都搞不清当面敌人的具体兵力部署情况。三是部队攻坚表现不过硬。缺乏对设防坚固阵地之敌攻击的有效办法,战术运用不够得当,致使有的战斗未能按计划完成,影响了大部队的整个作战行动。

    其二,让我们看一下皮定均为何称“一四六纵”被打残?

    帅克的上篇文章对皮定均日记中记载“一四六纵三兄弟”被打残进行了分析解读。认为如果打残了不可能两个月后便能以主力身份参加济南战役的打援,不可能三个多月后在淮海战役中打得那样铁血而虎虎生风。但既然皮定均日记这么记载,它便是一个客观存在。那就不妨让我们试着找一下他这样评价的逻辑与答案。

    从左至右:皮定均、陈时夫、谢胜坤、王必成、郭化若

    根据六纵战史记载:豫东战役第二阶段打睢杞时,16师在打杨拐战斗时遇到了严重的困难。由于敌情没搞清楚,开始以为是一个连,进攻受阻后便投入四个营,结果四个营打了三天后还是未拿下。这时才得知守敌为一个加强团。于是再增加兵力。王必成见杨拐战斗打成这样,决定派皮定均到16师加强指挥。最终,一个杨拐战斗竟耗时五天才拿下。关键是我伤亡极大,达到了1千8百余人。

    我们说打睢杞战役总共十天左右时间,结果皮定均有近一半的时间参加打杨拐战斗的组织指挥。而杨拐战斗打得又至为惨烈,我伤亡极大,甚至打成了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状况。所以,杨拐战斗至少给皮定均留下了伤亡惨重的印痕。这也难免使他透过杨拐战斗这一视角,由此及彼得出的是六纵甚至是整个三兄弟部队都被打残的结论。当然,这只是我们一个主观的逻辑推测。

    对于战争伤亡,随着战争的演进和战争特点的变化,每个人对作战伤亡的看法也有个变化过程。甚至每个人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同是三兄弟的老大,叶飞的一纵在打睢杞时的伤亡实际上比六纵还高。但我们看叶飞只是形容打得剧烈,并没说一纵打残的话。与睢杞战役仅隔两个多月的济南战役,聂凤智的九纵伤亡超过万人,远比六纵伤亡高得多。但也没听到九纵被打残之说。反而是不到一个月,九纵又以绝对的主力、绝对的铁血投入到淮海大决战之中。

    站位不同、视角不同、战争观不同,这使得每个人对作战伤亡的看法难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加上日记又是随时记随意记,有时不一定很严谨。从这点上说,我们或许拿皮定均的日记当作参考较为稳妥,而以之作为定论便不一定有把握性和准确性。

    皮定均察看地形

    其三,让我们看一下六纵的战损效费比到底是高是低?

    根据六纵战史记载:整个豫东战役,该纵共歼敌1万3千余人。缴获坦克4辆、各种枪炮2千6百余件。特别是生俘兵团司令区寿年、参谋长林曦祥、整编75师师长沈澄年,这给该纵战绩平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六纵战史称“出色地完成了华野前指赋予的作战任务”。帅克认为,六纵战史的这个结论应该是客观的、准确的。

    显然六纵在总结自己豫东战役表现时,并未受皮定均“一四六纵”被打残说法的影响。因为出色完成任务,不可能是建立在部队被打残的基础之上。

    由于六纵战史没有记载该纵具体伤亡情况。帅克在上篇文章中综合有关史料做了个粗略的估算,大概在5千人左右(如谁有这方面的材料和研究,欢迎提供探讨)。在解放战争战略进攻向战略决战演进的前夜,仗打到这个份上,伤亡与歼敌仍能达到1比2以上。这个战损效费比无疑还是较高的,还是非常值得的。如果再把这场战役的战略目的、意义、影响算进去,那么作战效费比还要高一个量级。

    通过以上综合分析,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研究豫东战役的伤亡时,我们切不可一叶障目,切不可妄自菲薄,切不可攻击一点不及其余。只有站位更高远一些,视野更开阔一些,界定更客观一些,得出的结论才能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检验。

    另外,帅克在新近推出的专栏《20大军史争议问题正解》中,有一期视频专门就豫东战役的各种传闻、争议和评价等进行了全维、深度的解读。

    单字解释: 豫 东 战 役 伤 亡 再 谈 皮 定 均 为 何 称 一 四 六 被 打 残 ? 六 纵 战 损 比 高 吗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