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清平乐》热播的催化剂:宋仁宗为何突然让人很关注?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向敬之

    1

    《清平乐》热播,使人们对宋朝那位名叫赵祯的官家,关注度爆棚。

    这个皇帝,活了54岁,做了42年天子,但是大多数人只记得他是宋仁宗。他在位时间长,排名宋帝榜首,也有过九个年号,最响亮的莫过于“庆历”。一代名臣范仲淹推行过短暂的庆历新政,尤其是他凭着感觉写出的《岳阳楼记》,开头就是“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脍炙人口,影响深远。

    不管人们会不会背诵《岳阳楼记》,但开篇“庆历”二字,大多还是记得的。只是人们并不在意这是哪个皇帝的年号,他本名叫什么。虽然赵祯的名字不如其伯祖赵匡胤以及后世亡国之君赵佶、再造新帝赵构的影响大,但是,大家应该还记得宋朝还有一个宋仁宗。

    反正大家不研究宋史,也不在意赵祯与仁宗、庆历之间的关系。

    我去年看另一部热播剧《庆余年》,由其中苦命的“滕子京”,也曾想到了是否也写宋史。更奇怪的是,那个隐藏最深、最具心机的庆帝,是不是庆历皇帝的缩写呢?

    反正都是网络文学改编的,虚虚实实,谁也说不清。只是现在这部《清平乐》,开篇的几个人物,如八大王赵元俨、参政知事吕夷简、词臣晏殊,确是仁宗朝真切切的名人。仁宗一出场,就知道自己的生母李氏在哪里,无需包拯做青天戏的主角,重审狸猫换太子一案。

    2

    同样是仁宗,宋仁宗的庙号要远比明仁宗深入人心。但是,宋仁宗本名叫什么,有哪些年号,做过哪些政绩,并不比明仁宗朱高炽的影响大。

    随着《清平乐》的热播,人们开始密切关注宋仁宗的点点滴滴。当然,也会发现所谓狸猫换太子,不过是民间为了烘托包拯如何聪明、贬损宋仁宗怎样平庸的一出闹剧。

    遗憾的是,无论影视剧如何渲染,宋仁宗赵祯在位42年,虽然也有个仁宗盛治之名,以及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但所成就的政绩,确实不如仅仅做了十个月皇帝的明仁宗。

    今年年初的《大明风华》,虽然给了永乐帝朱棣与宣德帝朱瞻基很多镜头,但是最具权谋的,莫过于过渡人物明仁宗。

    3

    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到《庆余年》,再到现在热播的《清平乐》,情境没了往日宫廷戏的华丽雄壮,而显得有点清汤寡水、平淡无奇。

    然而,照样使更多的人乐在其中。而这些人,大多是往日对历史剧、宫廷戏不感兴趣的人。

    这是为何呢?

    难道这些网络剧,有着纪录片的味道,却有着独特的魅力?

    其最大的魅力,莫过于生活化,让人感觉这就是历史上的生活。

    事实上,波澜不惊中,仍然暗流涌动。平淡无奇的背后,更是惊心动魄。

    宋仁宗画像

    4

    《邵氏闻见后录》卷一有云:“仁皇帝崩,遣使讣于契丹,燕境之人无远近皆聚哭。虏主执使者手号恸曰:‘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其后北朝葬仁皇帝所赐御衣,严事之,如其祖宗陵墓云。”

    这个“仁皇帝”即指宋仁宗,即《清平乐》中的官家赵祯。

    而“契丹”“虏主”即指辽道宗耶律洪基。这个名字,大家应该很熟悉,即金庸在《天龙八部》中给乔峰(萧峰)安排的辽国皇帝义兄。

    宋仁宗时期,注意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对外只有一场大规模的宋夏战争。而同辽国,继续维持1004年由宋仁宗父亲真宗赵恒与辽道宗祖父圣宗耶律隆绪、曾祖母萧太后签订的澶渊之盟,即给辽国送数以十万计的岁币,以换取和平。

    岁币,相对于庞大的战争军费开支,无疑是很少的。一直对宋朝虎视眈眈的辽国,选择停战:一是得了岁币的好处;二是宋朝不少地方出现赤字,缺乏了对辽的经济诱因;三是辽国也想利用宋夏战争,从中渔利,只是其图谋关南十县的计划被宋朝重金获取;四是宋仁宗选择委曲求全,增加数以十万计的岁币,即所谓的重熙增币;五是辽国国内矛盾尖锐,尤其在耶律洪基统治初期,出现了君臣倾轧的局面。

    宋仁宗去世时,耶律洪基还只在位八年,受到了皇太叔兼兵马大元帅耶律重元父子的挑战,国内统治集团矛盾激化。故而,在辽国龙椅上的耶律洪基,致敬宋仁宗,也是内外原因所致。

    单字解释: 清 平 乐 热 播 的 催 化 剂 宋 仁 宗 为 何 突 然 让 人 很 关 注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