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中国唯一没有诛杀功臣的皇帝,名声却遗臭万年,子女全部死于非命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现象引人深思:许多开国之君在建立国家后,会对曾经的功臣进行残酷的清洗。

    这也就是经常说到的,飞鸟尽良弓藏!这种帝王心术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背景原因和现实逻辑?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探讨。

    开国之君大杀功臣的现象,其实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探究其原因。

    首先,权力集中是主要原因之一。在开国初期,君主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防止功臣势力过大,威胁自己的权力,往往会采取清洗功臣的手段,来达到巩固自身地位的目的。

    其次,政治斗争也是导致功臣被杀的重要原因。在权力争夺中,功臣往往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他们的存在可能会对君主的统治构成威胁。此外,个人恩怨、嫉妒心理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开国之君对功臣下手。

    最后,从历史背景的逻辑来看,开国之君大杀功臣的现象与当时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等密切相关。在古代社会,皇权至高无上,君主为了统治地位,不惜采用各种手段。同时,古代社会的文化传统也强调忠诚、服从等观念,对于威胁君主权力的功臣,往往被视为不忠不义之徒,难以逃脱被清洗的命运。

    最为著名的就是刘邦与韩信。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他在建立汉朝的过程中,对曾经的功臣韩信进行了残酷的清洗。韩信是刘邦的重要将领,为刘邦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在汉朝建立后,刘邦却以谋反的罪名将韩信逮捕并杀害。这一事件反映了刘邦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不惜牺牲曾经的功臣。

    朱元璋与蓝玉同样如此,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在建立明朝的过程中,对曾经的功臣蓝玉也进行了清洗,牵连数万人,杀得朝野上下人头滚滚。蓝玉是朱元璋的得力干将,为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在明朝建立后,蓝玉因功高震主、不知进退,被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处死。这一事件再次证明了开国之君在权力稳固后,对功臣的清洗是一种普遍现象。

    就连被后世称之为不杀功臣典范皇帝赵匡胤,也采取了“杯酒释兵权”的伎俩,对为自己“黄袍加身”贡献最大的亲密战友玩起阳谋。在宋朝建立后,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解除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逼得这些功臣们引退避害。

    那么有没有不诛杀功臣、甚至厚待功臣的皇帝吗?

    答案是:有!

    他就是被称之为暴君的秦始皇嬴政。

    嬴政一生十分辉煌,可以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千古一帝。他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国家,首次完成华夏大一统,建立中央集权的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

    自称为始皇帝!在短暂的秦朝治理中,书同文、车同轨,修长城、伐匈奴,统一度量衡!干了许多影响后世千年大事、好事。

    但是由于在其在位过程中,推进法家思想,对百姓严刑峻法,焚书坑儒,大兴土木,导致民怨沸腾,最终强大的秦朝,在其死后迅速土崩瓦解。

    令人扼腕!

    历史,是儒者书写的!秦始皇这个坑儒之人,在史书中的表现自然是“坏名声”占据主流。成为后世暴君、暴政的典型。

    但就是这个暴君,却是唯一的没有干过兔死狗烹的开国雄主。

    在秦朝建立后,直到其驾崩之时,帮助秦国建立统一大业的李斯、王翦、王贲、王离、章邯、蒙武、蒙恬、蒙毅、王绾等功臣勋贵,无一遭到清理,也都位高权重。

    但是,秦始皇对功臣仁慈,自己的后代却没有落到好,在其死后,赵高利用胡亥的无能,将秦国宗室一众兄弟姐妹全部送上断头台。

    侥幸活下来的后代,也只得隐姓埋名,淹没于历史尘埃。

    始皇后世,令人嘘唏!

    单字解释: 中 国 唯 一 没 有 诛 杀 功 臣 的 皇 帝 名 声 却 遗 臭 万 年 子 女 全 部 死 于 非 命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