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71年军委办事组撤销,一名四野将领未受冲击,还进了军委办公会议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中央军委办事组在1967年成立,首任组长为代总参谋长杨成武。后来四野干部基本控制了军委办事组,而1971年9月又发生了“九一三”事件,这个机构难以再保留下去,像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等四野将领,都被隔离审查了。1971年10月,中央成立了军委办公会议,取代了原先的军委办事组,由叶帅来主持军委工作。

    在当年的军委办事组中,有一位同样出自四野的将军比较“另类”,不光没受到“九一三”的影响,反而在办事组撤销后又入围了中央军委办公会议,可见他深受中央信任,此人就是开国少将刘贤权。1971年被审查的四野干部众多,不少人都被免去了职务,为什么身居高位的刘贤权丝毫没有受到怀疑呢?

    刘贤权虽然出身四野,但谈不上四野统帅的心腹嫡系。解放战争中他只担任师长,抗美援朝前不久成为四野47军副军长。直到1957年,刘贤权出任“万岁军”38军军长职务,此时抗美援朝战争都结束了。论军事履历,刘贤权跟黄吴李邱等人差距比较明显,55年只获得少将军衔,在军委办事组中属于“小字辈”。

    按照他的个人情况和军内地位,本来是没机会入选办事组的,但六十年代在青海任职期间,他治理武斗有功引起中央注意,获得了破格提拔,69年进入军委办事组并兼任铁道部司令员。刘贤权高升跟林帅本人无关,是毛主席钦点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值得一提的是,当年二野名将李德生到中央任职,情形也跟刘贤权很相似。

    刘贤权将军非常有智慧,他很清楚自己的资历浅,去中枢机构任职一无工作经验、二无背景,未必是件好事。为此刘贤权多次向组织推辞,表示以自己的才能不适合进京,还被周总理批评过,说他的缺点就是“太能推”。刘贤权最终进入中央军委办事组,但话语权被黄吴李邱等人牢牢把持着,刘贤权基本不发表意见。有人拉拢他时,同为四野干部的刘贤权却保持警觉和回避,自始至终没有参与相关集团的活动,维护住了“清白之身”。

    低调稳重的刘贤权,在办事组虽未做出过什么决策和行动,但却很受中央领导认可,尤其是政治素质能够经得起考验。九一三事件后,毛主席、周总理、叶帅等首长都继续信任刘贤权,把他选进了中央军委办公会议。当然这也有另外一层重要原因:四野需要有代表人物,以保持军队稳定。不能因为九一三事件,就把四野将领都否定了,既然刘贤权在政治上可靠,他继续留在中枢机构就是很有必要的。事实上在军委办公会议成立后,刘贤权是唯一一位出自四野大军的干部,十分难得。

    当时很多首长看好刘贤权,但他并未因此而失去冷静,仍然保持低调谨慎。最终刘贤权在1975年离开北京到济南军区担任副司令员,晚年享受副大军区级别待遇,1992年病逝。中央领导的用人决策是充满智慧的,而从刘贤权将军个人的角度而言,其军政生涯的轨迹也同样富有智慧。当年去济南属于降职外调,从正大军区级变成了副大军区级,但他没有任何怨言,得以全身而退。

    单字解释: 年 军 委 办 事 组 撤 销 一 名 四 野 将 领 未 受 冲 击 还 进 了 军 委 办 公 会 议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