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他是黄埔一哥,巅峰期统帅40万国军,逃台时仅带走6名随从,晚景凄凉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他是黄埔一哥,巅峰期统帅40万国军,逃台时仅带走6名随从,晚景凄凉

    “宦海沉浮,虽说时代决定人的命运,但是人的意志可以决定命运的内涵。”——《读史有感》

    一代将星,跌入人生谷底

    1950年3月,胡宗南黯然来到台湾,暂且安身在花莲,这时,当年曾统帅40万大军的“西北王”,如今身边只剩下6名随从。

    失败的阴影,前途的渺茫,都让他的心情极为低落。到花莲后,他有时会出去散心,他的学生孔令晟则陪伴着他。

    一次,胡宗南走过花莲体育馆,来到海边,“突然”对孔令晟说:“我们该在什么地方自杀,这里真没意思!”

    孔令晟回答:“要自杀,不如在成都,可以和我们的军队一起自杀;到了西昌就没什么意思了,部队已经没有几个人了。”

    而此时的台湾,不仅仅是胡宗南一个人感到“没意思”,与他相似处境的还有薛岳、孙立人等,当年手握重兵、叱咤风云的他们,如今不但成了败军之将,甚至还会面临来自国民党内的人身威胁。

    “黄埔一哥”

    追忆当年,身高不足1.6米,其貌不扬的胡宗南,是黄埔同学中年龄最大的一个,当1925年从黄埔毕业任少尉见习时,他已近而立之年。

    战乱年间,30岁任军长、师长者不乏其人,而他却仅是个少尉见习,换了别人,也许早脱下军装挣钱养家去了。

    但他咬着牙忍住了。

    他有耐心,有手段,有靠山,他终于熬过来了,成了“天子门生第一人”,在傲气冲天的黄埔同窗中,包揽了诸多第一:黄埔学生中的第一个军长;第一个兵团总指挥;第一个集团军总司令;第一个跨进国民党将军的行列;第一个升任战区司令长官;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离开大陆以前获得第颗将星的人,堪称传奇。

    1945年抗战末期,胡宗南升为第一战区司令官,手下共有四个集团军、五个特种兵团,超过六十万人,势力遍布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是当时人们心中的“西北王”。

    然而事实上,对“西北王”这个称号,胡宗南自己却并不喜爱,甚至相当排斥,同时也非常反感记者。

    据手下人回忆说,曾有新闻记者给胡宗南拍照,并许诺说纯粹是私人留作纪念,绝不发表。照片拍完后不久,胡宗南就在一个小报上看到了照片,极为生气,并言从此不再招待记者。

    抗日功绩值得肯定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在数十天的血战中,胡宗南作为军长与军团长,始终在前线指挥,“

    日夜在战场指挥抚巡,从未离去,官兵见之,无不感奋。”

    在敌我实力悬殊的情况下,胡宗南带领部队在淞沪战场坚守了6周,而他们的牺牲也极为惨烈:4万人的部队最后只剩下1200人。

    当时著名报人张季鸾说:“

    第一军为国之精锐,如此牺牲,闻之泣然。”

    1938年1月,胡宗南奉命移军关中,固守黄河沿线的山西、陕西各省,这一带是陪都重庆的屏障,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蒋介石让胡宗南率中央军嫡系精锐部队进驻与控制关中,也表明了对胡宗南的信任。

    胡宗南的部队几次挡住了日军自北面攻向四川的钳形攻势,其间与土肥原贤二几次交手,让日军不能进入潼关,威胁重庆。

    1944年,豫西抗战危急关头,胡宗南率部赶赴河南灵宝抗击日军,稳定了战局。

    1945年,赴豫西指挥对日作战,所部战果颇丰,同时,“西防苏俄”、“内慑回马”,分寸也把握较好,维持了西北地区的安宁。

    抗战胜利之年,胡宗南先后升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军衔由中将加上将衔。由于胡宗南的忠心耿耿,使蒋介石对西北少了许多后顾之忧。

    许多著作在讲胡宗南仕途通达时,大多强调黄埔军校出身、同蒋介石的同乡关系等因素。不可否认,这都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决定因素还是他确有过人之处。

    例如,胡宗南坚决抗日赢得部下的尊重,部队战斗力较强;

    胡坚决反对投降日本,极其痛恨汪精卫之流;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请求过黄河反攻山西,蒋介石未批准;

    黄埔一期同学杜聿明率远征军出国作战,他很羡慕。

    在对部队训话中,他特别强调官兵要做革命军人,要有民族气节,要反对贪污腐化。

    他虽两次奉命执行反-共军事摩擦,但调子并不突出。

    由于他坚决抗日、重视对部队进行抗日教育,所部将领降日者甚少。

    凄凉晚景

    在花莲,自杀的念头闪过后,胡宗南对他的部下说:“

    我们不应该到这里来

    !”

    此时,他仍然对自己的部队念念不忘,在他的第一军,很多将领都是他一手提拔上来,但这些人大多已经在川西凋零了,对于他来说,

    最大的遗憾是没能战死

    。(胡宗南之子胡为善之语)

    更让他想不到的是,从西昌避居花莲不到一个月,宁静的生活掀起了一阵涟漪,一场朝他袭来的政-治风暴正悄然而来。

    1950年5月,国民政府在台北的监察院内气氛诡谲,四十五名监察委员正准备弹劾胡宗南,要他为国军失败负责。

    那时候,曾有很多胡宗南的部下闻况自发要去监察院闹事,却都被胡宗南一一压了下来,认为不可取,他说:“是非自有公论,假如应该我负的责,我当然要负责!”

    1962年2月,胡宗南因心脏病发病逝于荣总医院,享年66岁。他身后凄凉,毫无积蓄,是穿着旧军装下葬的。

    同年6月9日,他的遗体葬于阳明山上的纱帽山麓,

    按照其生前所愿,墓庐依山面还而筑,以便他的灵魂能够望见遥远的家乡。

    单字解释: 他 是 黄 埔 一 哥 巅 峰 期 统 帅 万 国 军 逃 台 时 仅 带 走 名 随 从 晚 景 凄 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