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奇怪的现象:淮海战役时,白崇禧作为华中司令没参战,他在忙什么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一、白崇禧参战可影响淮海战役走向

    1949年1月6日,粟裕发起总攻,全部消灭了李弥兵团和邱清泉兵团。

    随着此战的结束,整个淮海战役基本告终。国民党方面少数能与粟裕交手一二的统帅杜聿明被活捉,五大王牌主力之一的邱清泉被击毙。

    蒋介石评价淮海战役:此战决定了党国之生死存亡。然而,国民党80万大军却最终不敌粟裕指挥的60万大军,中原从此无大战,解放战争彻底迎来了尾声......

    虽然这场大战毫无疑问的是粟裕的主场,但了解历史的人却也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细节:这场大战其实有很多变数,其中最大的变数就是白崇禧的袖手旁观。

    关于国民党中名将,个人以为,李宗仁、白崇禧和傅作义是一个档位的,是能够单挑一两个元帅的存在,尤其是傅作义实力最强,能引得毛主席、林总、罗荣桓以及聂荣臻亲自出手打他一个,可见其实力。

    而白崇禧作为和傅作义一个级别的人,在历史上又被称之为“小诸葛”,其军事才华也是毋庸置疑。

    根据历史档案记载,白崇禧其实在淮海战役爆发之前就已经被任命为总统帅,将直接与粟裕对决。毫无疑问,他的能力肯定远胜徐州剿总司令刘峙,甚至要比杜聿明还要稍强一点。

    如果他一开始就入场,至少黄百韬兵团被围的时候,各大军团不会缩回徐州,有可能此次大战就会局限于“小淮海战役”。

    而且白崇禧手下还有包括桂系最强的张淦兵团、著名的黄维兵团在内的华中剿总部队,如果白崇禧能够带着这些部队与徐州剿总集团会合,那粟裕是否能够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还是个未知数。

    总而言之,如果单看纸面数据,白崇禧参战真的会影响淮海战役的走向。那么,白崇禧为何没有参与此战呢,其中有何隐情?

    二、白崇禧与蒋介石筹备中原战场

    时间来到1948年10月,当时东北局势对国民党而言已经一去不复返......

    此时蒋介石才缓过神来,开始着手准备中原战事。根据当时的历史资料记载:中原地区国民党有两大集团,一个是著名的徐州剿总集团,另一个则是由白崇禧统帅的华中剿总集团。

    徐州剿总我们很熟,这是淮海战役的主力,其统帅是“猪将军”刘峙,此人毫不知兵,很显然结果被粟裕吊打。而白崇禧实力强劲,是国民党军中少有可对标傅作义的存在。

    对此,也许我们会产生疑问,既然两个集团都负责中原战场,那么为何华中剿总没有登场?其实原因很简单,华中剿总和徐州剿总集团有很大的矛盾。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李宗仁、白崇禧作为桂系代表,都一直反蒋介石,双方曾打的不可开交。等到抗战结束后,蒋介石再次整合各方军阀,李宗仁、白崇禧趁机崛起,后续以武汉为核心,发展出华中剿总集团。

    对于李宗仁、白崇禧的东山再起,蒋介石自然十分忌惮,于是特意成立徐州剿总来分他们的兵权。因此从一开始二者就是对立的,想要互帮互助,看看李天霞和张灵甫的关系。

    但话又说回来,当时解放军势如破竹,即使是小气如蒋介石也意识到危机,所以不得不开始团结各方军阀一致对共。

    1948年10月下旬,蒋介石作出决议,由白崇禧统一指挥华中剿总和徐州剿总,并且大方作出承诺,从此两部门一直归他指挥。

    刚开始的时候,白崇禧也觉得蒋介石态度不错,10月24日他接到蒋介石的通知,10月30日,就飞到了南京,亲自与蒋介石见面。

    当时双方已经谈妥,白崇禧同意将黄维第十二兵团派往战场,而且还主动提议第三兵团跟随第十二兵团共同作战,这已经是拿出自己的老本陪蒋介石共同作战了。

    对此,蒋介石也很满意,以为之后能高枕无忧了。

    可万万没有想到,当天谈妥第二天白崇禧就变了卦,白崇禧不肯担任两大集团的总指挥,而且拒绝将自己手下两个战斗力较强的军归入十二兵团建制。

    此后何应钦曾数次劝说白崇禧,但白崇禧一直不肯改口,而且直言:陈毅和刘伯承两军没有会合,刘峙一人足以应对。

    好家伙,谁都知道猪将军不行,白崇禧这样夸赞他,简直就是抽蒋介石的耳光......

    三、白崇禧中途变卦的隐情

    那么白崇禧为何一夜间变卦呢?其实原因不难理解,白崇禧回家算了一笔账,发现划不来,所以就拒绝了该任命。

    按照最开始的算计,白崇禧是想要扩大地盘,蒋介石让他统领整个中原的国军,这无疑是给予了巨大的让利。

    但是白崇禧后来惊讶的发现:徐州剿总集团个个都是骄兵悍将,根本不听指挥,尤其是以邱清泉为主的疯狂代表,眼睛里面只有蒋介石和杜聿明,自己根本搞不定他。

    既然自己无法整合徐州剿总的“骄兵悍将”,那么想要指挥淮海战役,就必须要带走自己武汉的所有班底。

    那么问题来了,自己将所有人马带出武汉,武汉还是他的地盘吗?

    结合蒋介石在红军长征期间霸占龙云的地盘,白崇禧恐怕不会相信蒋介石。对于一个军阀来说,支具地盘如同失去性命,所以白崇禧认为蒋介石此举不是让利,而是想要占他的便宜。

    除此以外,结合历史档案可知:当时杜聿明曾经调动部队,想要和粟裕来一场大的对决,但杜聿明还未来得及部署完毕,结果就被拉去了东北救火。

    而猪将军根本不敢负这样的责任,所以把杜聿明的布置变成一摊死局。

    面对徐州国民党军队的分布态势图,白崇禧敏锐的意识到:徐州已经将各部队摆成了一个死十字架的态势,现在连调整都来不及,可谓打不得,退不得,守不得......

    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几乎谁来谁出事,如果白崇禧不带部队来孤身指挥,出事了以后他本人要负责,而且还要牵扯整个桂系。

    而若是要带部队来,那么填多少进去都回不了本,白崇禧更加不会干这种赔本买卖。

    在这种情况下,白崇禧在权衡利弊后连夜跑路,蒋介石无奈,只能把杜聿明给拉了回来继续整顿这个烂摊子。

    结果可想而知,在猪将军的前期操作下,黄百韬不仅回不来,就连杜聿明的主力也有被全歼的危险。随着淮海战役的吃紧,蒋介石发了疯似的逼白崇禧支援。

    四、白崇禧当时在干些什么?

    那么白崇禧作为旁观者,有没有可能支持蒋介石呢?答案是不可能的。

    根据当时的记载,白崇禧、李宗仁早就已经商量好:他们准备联系美国人,逼蒋介石下台,然后让李宗仁上台。

    这两人算过一笔账,就算淮海战役全部崩溃了,他们以华中剿总为核心,联络中南和西南半壁江山,依旧可以形成与共产党的对峙之势,只要拖到国际形势有变,他们就能成为中国的“南朝”。

    也正因为如此,白崇禧不仅没有响应蒋介石号召,还千方百计阻挠华中兵力支援淮海战场——例如蒋介石多次要求华中剿总放出黄维兵团和张淦兵团来支援。

    白崇禧千磨万磨才放了黄维兵团,但对于自己的嫡系兵团却坚决不肯放。

    后来蒋介石打电话和白崇禧吵架,双方闹得不可开交,出于缓和矛盾的考虑,白崇禧最终同意派宋希濂第十四兵团下属的两个军来参战。

    按理来说,宋希濂属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虽然归白崇禧管辖,但他们还是更听蒋介石的。然而,白崇禧却玩了一招......

    当两个四川方面的军队准备开拔时,白崇禧居然怂恿这些四川人,要他们不要去前线送死,而且还命令运输司令部不许运输士兵,最终导致两个军的军长拒绝奔赴前线。

    这一招不可谓不“歹毒”,蒋介石连自己的嫡系部队都调不动了,他差点被气得吐血。

    后来蒋介石亲自给宋希濂下令,要求他火速前来救援。宋希濂无法直接通过白崇禧的地盘,于是绕道从湘西出长沙再坐火车东运,结果又遭到白崇禧的阻止。

    总而言之,在白崇禧的坚决抵制下,蒋介石的援兵未能及时赶到。既然连蒋介石的嫡系部队都无法赶赴战场,那么拥有十余万主力部队的白崇禧就更加不会出手援助了。

    最终,蒋介石只能坐看杜聿明兵团被围困,80万大军在短短两个月内被打的崩溃,国民党在中原的局势崩了。

    那么既然淮海战场已经接近尾声,无法独善其身的白崇禧又做了些什么呢?

    ——让人感到又些不可思议的是,白崇禧此时还非常自信,根本没把共产党放在眼里,甚至打算一门心思的想利用华中国民党部队逼迫蒋介石。

    历史档案记载:白崇禧对外公布,此时应该与共产党和平谈判,然后以江南再练一两百万军队与之对抗,当前的首要目的就在于让蒋介石下台,换得共产党人的停战。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幅诡异的画面,国民党存亡之际,党内却人人喊着蒋介石下台,蒋介石生气的说:“我之愿下野,不是因为共产党,而是因为本党中的某一派系。”

    1949年元旦,蒋介石宣布下野,白崇禧终于通过淮海战场达成了自己的政治目的。可惜,白崇禧做梦都没有想到,即使他和李宗仁得以上台,也依旧挡不住解放军的兵锋之利。

    毛主席坚决不肯搞南北朝,直接挥师南下,轻松解决了国民党的诸多残余部队,而白崇禧引以为傲的大西南,也最终在势如破竹的人民解放军的打压下崩溃。

    此后,白崇禧再次狼狈的成为蒋介石身边的一条看门犬,最后死相凄惨......

    参考文献:《淮海战役期间的白崇禧暨蒋桂矛盾》

    单字解释: 奇 怪 的 现 象 淮 海 战 役 时 白 崇 禧 作 为 华 中 司 令 没 参 战 他 在 忙 什 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