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神头岭伏击战:载入史册的“三奇”之战,2小时全歼日军近1500人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1938年3月16日,

    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在山西潞城县东北神头岭对日军展开了一场伏击战。作战时间仅仅2小时,却因为战术上的“出其不意”,以及八路军将士在战斗中的勇猛顽强,

    极大力地震慑了入侵日军,打掉了他们的嚣张气焰。

    在这一场中战斗中侥幸逃生的

    《东奥日报》记者本多德治,在他的《脱险记》中回忆作战的细节时提到:

    距离部队二三十米远的地方,草丛中的“蝼蛄”没有征兆地动起来。然后,他们就看到了一双双人眼,原来那里埋伏着中国的军队。事情来得太突然了,我们被三面包围。

    没有任何掩体,也没有援兵。不知道战线扩大到哪儿,自然也找不到突破口。知道中计之后,

    指挥官发挥武士道精神,喊着口号对大家说,“这就是埋骨之地了,好好地干吧!”

    话还没有说完,迫击炮弹已在他头顶上炸开。三五十人抱成一团,东一团,西一团地扭打着,然后互相扔手榴弹。爆炸卷起的黄尘,让人喘不过气来。

    在这一场战斗中,八路军通过周密的部署出奇制胜,打得日军几乎产生了幻觉。这一战中,

    八路军有三“奇”:第一是战法运用“奇”,采用了围点打援;第二是伏击地点“奇”,选择了在平坦地形设伏;第三是战术配合“奇”,兵火协同非常默契。

    最终,八路军

    以240人伤亡的代价,歼灭日军近1500人,缴获了大量枪械和马匹。此后,神头岭伏击战被作为经典案例,载入了史册。

    一、神头岭伏击战的过程

    1938年3月11日,八路军收到消息说:

    日军一〇八师团已经在上月20日攻下了长治,打通了邯郸到长治的主干道,正准备与其余的日本部队会合,占领临汾、汾阳等重镇,进而

    向黄河沿岸其余渡口进犯,直接

    威胁到陕甘宁边区安全。

    一二九师奉命在黎城、潞城之间设法

    “歼其一部”,切断日军的重要补给线,

    阻止日军一〇八师团西进。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决定攻打防守空虚的黎城,再设法引诱潞城的日本守军增援,并于途中将援军歼灭。大家商议后,决定选取黎城和潞城之间的神头岭村作为伏击地点。

    随后,三八六旅将神头岭三面包围,只在东南方向留了一个缺口。3月16日凌晨4点左右,八路军派出一个团的人马,突袭黎城,伪装成将要大举进攻的样子。日军在涉县的驻军第一时间出动数百人增援,被击退在黄须村。潞城的日本守军得到消息,马上派出近1500人的部队向黎城进发。

    早上8点,日军援军的先头部队,2辆军车和20名骑兵进入神头岭一带。当地虽是山区,但是山势平缓,视野开阔。

    日军完全没有料想到,在距离他们侦察兵二十米处,就有八路军的伏兵。于是这一批

    先头部队大摇大摆入了埋伏圈,随后被斩断后路,困死在浊漳河南岸。

    大约在9点时,日军又来了一批侦察人员。依然没有发现八路军的埋伏。随后,日本军大部队全部中伏。

    随着三八六旅旅长一声令下,八路军四面出击,打得日本人手忙脚乱。

    因为找不着掩体,一些日军拿同伴的尸体挡枪,一些人则躺在地方胡乱朝四面开枪。日本指挥官刚拔出军刀喊了一句话,就被炮弹炸成了碎片。

    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日本人逃亡者不足百人,浊漳河南岸的日本兵也被八路军特务连全部歼灭。

    二、神头岭伏击战的难点

    神头岭伏击战一开始的时候就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因为

    部队用的是民国时期绘制的旧地图,在地图上标注的神头岭村中有一条纵贯南北的“山沟”。

    从理论上来讲,

    这种地形容易让人联想到“华容道”。敌人一旦进入沟中,中伏则九死一生。而我军居高临下,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伤亡。但是,事后在现场勘查时才发现,根本没有那条想象中的山沟。

    神头岭是晋西丘陵地貌,附近山峦密布,但是山势相对平缓。

    日军把补给公路修在山脊上,八路军假如要设伏,就只能在山脊的两边。

    三八六旅有人发现,当时主干道旁有地方军阀作战时留下的掩体。不过掩体

    距离公路只有二三十米远,危险系数过高。再加上山脊上作战不容易施展,也给增援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最初这个伏击方案遭到了大多数人反对。

    但是,

    旅长陈赓却力排众议,并坚持要在这里设伏,意在反其道而行之,“出奇制胜”,利用敌人的“盲点”作战。陈赓认为:虽然因为地势的原因,作战时不便展开,但是这个地势对敌我双方是公平的。

    我军不能展开作战,敌军一样难以展开。“狭路相逢,先下手者胜”。敌在明,我在暗。我方的胜算大。事后证明,他的眼光是独到精准的!

    除了作战地理上的难点,神头岭伏击战另一个难点是敌我双方军事力量的悬殊。三八六旅内部当时也有人质疑:他们的兵力和装备,怎么压制得住近1500名日军呢?

    陈赓采取的应对办法,则是通过炸断路桥等方式,把这些日本人分批割断,切成小块歼灭。由于八路军装备短缺,许多战士手上拿的还是红缨枪,实力十分悬殊,许多八路军战士在和日本兵以命搏命时,就提前有了阵亡的心理准备。而

    日军面对突如其来的血战,完全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根据文章开头提到的

    逃脱的日本记者本多德治描述,当时“三五十人抱成一团,东一团,西一团地扭打着,然后互相扔手榴弹”就是真实肉搏的情形。许多日本士兵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以至于拔枪四处射击,敌我不分。

    结语

    神头岭伏击战之所以取得胜利,关键在于八路军一二九师的指挥员“用兵如神”,充分掌握了日军的作战习惯和动向,巧妙利用了神头岭原有的掩体“引君入瓮”。并且在考虑到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通过炸桥等方式,把近1500名日军按批次分割在不同的区域里,最后逐一歼灭。

    其作战术手段之灵活多变,环环相扣,对敌人心理分析之准确,堪称“教科书级别的经典”!

    单字解释: 神 头 岭 伏 击 战 载 入 史 册 的 三 奇 之 战 小 时 全 歼 日 军 近 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