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陈昌浩回国后默默无闻,前妻任副部长,儿子却是万人敬仰的大人物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熟悉长征历史的人,都会对红四方面军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这支队伍里,陈昌浩乃是与张国焘、徐向前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之一。

    作为红军的高级干部,陈昌浩的前半生可以说是叱咤风云,威震一方;不过与前半生的辉煌相比,他的后半生却又可以用默默无闻来形容,以至于现在连他的名字甚至都鲜有人知,这也颇令人唏嘘。但如果提起他曾经的部下则是名将云集,一个个如今更是如雷贯耳,一如徐海东、许世友、洪学智、陈锡联、秦基伟和刘华清等。

    而与他的默默无闻形成鲜明对比的还有他的前妻和两个儿子。

    前妻张琴秋,建国后了担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两个儿子更是成为了我国核工业领域的大人物、汽车工业的奠基人。

    陈昌浩为何在建国后会默默无闻,这和他的人生经历有什么关系?他的两个儿子又是谁,有着怎样的人生呢?

    威名赫赫的军神到默默无闻

    “他是我们老战士心中永远的军神!”

    在红四方面军担任过干部的何福圣,曾如此直白的评价陈昌浩。

    1906年,陈昌浩出生于湖北武汉市汉阳县戴家庄。

    虽然生逢乱世,但是与众多革命同侪的家境相比他是幸运的,陈家家庭条件较好,他也自幼便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加之勤奋好学、出类拔萃,20岁时他更是考入了武昌中华大学,前途可谓是一片光明。

    如果按照这条路一直走下去,他大概率会成为一名官员或者是高级知识分子。但个人的选择总是会被时代大潮所影响,即便是身为天之骄子的陈昌浩也不例外。

    1926年7月9日,北伐战争打响。国民革命军自广东起兵,一路所向披靡,连克长沙、武汉等重镇。而看着进入武昌城的国民革命军,身为青年的陈昌浩被触动了,随即他与同学开始组织革命活动,支持北伐。

    不过大革命的失败,却也让我党意识到了不足。经过党组织研究决定,考虑到他学历很高值得培养,于是组织选派他在1927年9月赴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

    当时他的妻子刘秀贞已经怀孕数月,长子陈祖泽也还很年幼,但为了革命他不得不舍弃妻儿。

    在离别之际,他给妻子腹中的二儿子起名“洋生”,寓意他留洋这一年出生的孩子。

    抵达苏联后,他和张闻天、秦邦宪等人成为了党的重点培养对象,“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

    1930年学成回国后,他正式成为了党员。

    有了在苏联学习到的各种知识,他的视野更加开阔。

    1931年,他被派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同年,由徐向前担任总指挥的红四方面军成立,25岁的他则担任政委。

    能在不到30岁就成为部队主要指挥者之一,可见战友对他能力的认可和中央对他的肯定。

    他不仅在战场上身先士卒经常带着部队冲锋;在用兵、谋略上也是胆大心细,极为令人佩服。

    1931年的黄安之战中,他不惧危险冒险乘坐飞机投下数捆迫击炮弹和宣传单,一举击溃敌人心理防线,令其无心恋战,也让红四方面军顺利夺取黄安。

    而在之后的数次反“围剿”之中,他同样表现出色。

    1932年,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败之后,部队决定向秦岭和大巴山区转移。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他和徐向前巧妙布置战术,不仅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还攻克了川东北地区的数个县城,站稳了脚跟,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部队的实力和根据地的规模也不断扩大,成为了当时红军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后来长征时他又被任命为总政治部主任。在过草地期间,他指挥红四方面军发动了包座战役掩护了左路军北上。

    不过,接下来的“西路军”西征中被马家军攻击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陈昌浩、徐向前甚至不得不乔装乞丐才得以脱险(这时他辗转去了武汉,这也成为了他与徐向前之后命途迥异的分水岭)。

    陈昌浩回到陕北之后,因基本闲置1939年他因身体健康原因,在二儿子陈祖涛的陪同下赴苏联治疗。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一去就是13年。

    在苏联养病期间他经历了苏德战争,眼看国内抗日局势严峻他也曾数次申请回国但未被批准。

    而对于这位曾经担任高职的共产党人,苏联方面却安排他去采石场工作,让他成为一名普通的采石工人。后来,苏联方面又让他担任翻译工作。不过虽然只是翻译,但他在苏德战场前线上却多次参加战斗,更是赢得了苏军指挥官的赞誉,得到了“卫国战争奖章”嘉奖。

    二战结束后,他留在苏联长期担任翻译工作,期间提出回国,但苏联方面并没有同意。在苏联期间,他翻译了大量马列著作,甚至还翻译了第一部中俄字典《俄华辞典》,为双方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打开了大门。

    1949年新中国成立,得知消息的他欣喜若狂,两年后的1951年,他儿子陈祖涛大学毕业,即将回国。

    借此机会,他立刻嘱咐他儿子回国后立刻找人帮他办理回国手续。

    1952年,在苏联漂泊了13年的他终于回国了。

    在北京前门火车站,刘少奇代表党中央迎接他。徐向前更是立刻邀请了王树声、李先念、洪学智和王建安等老战友,为老搭档老战友陈昌浩接风洗尘好。

    聚会结束后第二天,他又主动见了刘少奇和朱德,积极表决心,希望得到一份工作,为国出力。

    1952年6月,他被分配到马列学院任副教育长,一年后转到中央编译局担任副局长,继续老本行翻译马列著作,自此之后,他用14年时间扎根书房。

    1967年7月逝世,终年61岁。

    又是13年后的1980年8月,中央为他举行了追悼大会,徐向前主持,李先念等500多人参加。

    与他的后半生过得很平淡甚至有点坎坷不同,他的前妻和两个儿子却截然不同。

    他的前妻张琴秋则是成为了新中国的第一代女部长,主政纺织工业部。

    他的大儿子陈祖泽1940年就读于延安自然科学院,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他投身科学事业。

    1957年从苏联留学归来后,担任了哈尔滨锅炉厂技术科科长, 1974年又调任中国船舶集团第719研究所副所长,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1982年担任105所所长,成为中国核动力技术研究领域的重量级人物。

    他的二儿子陈祖涛回国后从事了汽车制造相关工作,在推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学习苏联造车经验起步,一点点努力,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

    现在一提起中国汽车工业史,就不得不提陈祖涛的名字。

    其实每个人的一生不可避免的会跌宕起伏,但重要的是过程,不愧于行,无愧于心这就足够了。

    单字解释: 陈 昌 浩 回 国 后 默 默 无 闻 前 妻 任 副 部 长 儿 子 却 是 万 人 敬 仰 的 大 人 物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