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为什么有人说曾保堂用一场阻击战把自己打成了开国少将?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众所周知,新中国的每一位开国将帅都有一段传奇的人生经历,而传奇的人生经历对开国将帅在1955年的授衔多少也有影响。比如开国少将曾保堂同志。不少人都认为曾保堂是用一场阻击战把自己从开国大校打成了开国少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鬼接下来说说一家之言。

    1948年11月,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平津战役正式开始。为夺取战场主动权,毛主席亲自部署:命令华北三兵团进攻张家口,吸引国民党军第35军增援;命令华北二兵团和东野先遣兵团随后切断平张线,阻止国民党军第35军逃回北平,完成对国民党军第35军的包围。

    第35军是国民党华北“剿总”傅作义的起家部队,只要包围了第35军,傅作义就很难下决心南逃,平津战役的战场主动权就到手了。可是出于各种原因,华北二兵团和东野先遣兵团没有及时切断平张线,让吓得傅作义命令第35军撤回北平,华北三兵团也没有阻止第35军逃走。

    也就是说,此时的张家口到北平,解放军没有一支军级主力部队,第35军逃回北平可谓“畅通无阻”。如果第35军逃回北平,解放军在平津战役一开始就将陷入被动,负面后果难以预料。正因如此,毛主席给华北二兵团发了一封措辞极为严厉的电报,命令他们务必阻击第35军。

    就在此时,华北二兵团司令部收到了两个消息:好消息是有一支部队挡在了第35军逃回北平的路上;坏消息是这支部队是华北二兵团第四纵队第十二旅,旅长曾保堂。于是杨罗耿一边命令兵团各纵队加快速度前进,一边命令第十二旅阻击第35军,务必坚持到兵团主力抵达。

    然而第十二旅的兵力只有不到五千人,而他们要阻击的第35军是一支兵力多达一万五千人并拥有大量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精锐。更重要的是,华北二兵团主力虽然加快速度强行军,但到达第十二旅的阻击阵地最少还需要一天,这意味着第十二旅在24小时以内是没有支援的。

    面对如此不利的战局,第十二旅在旅长曾保堂的指挥下采取梯次部署阵地的战术并提前破坏了公路。12月7日清晨,35军对第十二旅的阻击阵地发起进攻。第十二旅指战员沉着迎战,顽强抗击,凭借梯次阵地和集中火力以及白刃战的战术成功打退了35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经过一天半的战斗,35军只前进了不到四公里,无法突破第十二旅的防线,只得趁着夜色退回新保安城。第十二旅一边趁着夜色休整部队和修复阵地,一边防着敌人夜袭。但出于各种原因,国民党35军没有发动夜袭。12月8日凌晨,第四纵队的主力赶到了第十二旅的阵地。

    第四纵队主力抵达后不久,华北二兵团的主力也赶到了,第十二旅的阻击宣告胜利结束。凭借十二旅阻击赢得的时间,华北二兵团、华北三兵团、东北先遣兵团穿插到位,完成了对国民党35军的的合围。解放军至此获得了平津战役的战场主动权,为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的旅级指挥员在1955年一般是授大校军衔,而曾保堂的军衔是少将。因此有不少人认为曾保堂授少将军衔的原因是他成功阻击35军,为平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不过评衔的标准是综合的,成功阻击35军只是曾保堂授少将军衔的原因之一。

    单字解释: 为 什 么 有 人 说 曾 保 堂 用 一 场 阻 击 战 把 自 己 打 成 了 开 国 少 将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