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您的音容笑貌,总是魂牵梦绕,向我们走来: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年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这是一份心底的怀念;

    这是一丝心灵的沟通;

    这是敲击着的记忆;

    这是震撼着的鼓舞;

    这是持续不断的督促;

    这是顽强刚毅的方向。

    您,离开我们已近半个世纪。

    可是,您的音容、笑貌,您的伟岸、轩朗,总是魂牵梦绕,向我们走来。————————————————————————————————————————

    您向我们走来

    历史映照着人的灵魂;时空坐标上,有生命的关照。

    因为我们都知道一个道理,没有您的引路,中国人民可能还在黑暗中摸索;我们还知道,没有你的护佑,新中国的前进、发展和壮大,可能还要更多曲折。

    您是韶山冲的儿子。您走出韶山,“风雨无阻,刻期而赴”,在韶河中荡漾而去。

    或许是韶峰耸翠,石屋清风,滋养了您的少年风采;也或许是母亲“一则盛德,一则恨偏”的高风,塑造了您一生的行迹。

    “彻底改造中国和世界”的信念,促使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成功结合起来,创出一条独特的革命之路;

    “闳中肆外,国尔忘家”的拼搏,成就了您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结束了数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

    “换了人间”的豪迈,给您提供了奠定新国家新制度的探索和胆魄;

    而“环球同此凉热”的博大,则让您走向东方和世界大舞台。

    然而,亿万中国人对您的崇敬,更来自您同我们的神韵勾连。

    因为您说过:“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因为您还说过:“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也因为您说过:“中国已归人民,一草一木都是人民的,任何事情我们都要负责并且管理好。”

    更因为您呼喊过:“同志们万岁,人民万岁!”

    “人民万岁”,石破天惊。

    在久远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人将“万岁”的呼喊,赋予人民。

    曾经,我们多少次地抚摸您在延安街头的照片。

    照片里,您自然地一手叉腰,一边打着手势,歪着头,倾听戴羊肚手巾的老农民们说话,同他们聊天。

    陕北民众敬您爱您。

    那是您在延安度过的第10个春节,正月十五那天,延安川口区六乡人民,打着腰鼓,扭着秧歌,从南关边区政府门口,一路吹吹打打、欢欢喜喜,给您送来“人民救星”的金字匾。那是翻身做主的真挚,那是发自心底的崇敬。

    其实,人民对一个人的尊崇,没有繁多道理。它总是简单、质朴。他们只相信,谁为人民谋幸福,谁就是最可敬的人。

    这张照片拍摄于1956年。您刚刚游过长江,顾不上洗去腿上的泥污,睡衣角上也沾满斑驳,便逗起农家娃子,跟他的妈妈哥姐聊起了天。

    在您看来,这场景太过普通。只要一走进人民,您的“领袖本色”,就扑面而来。没有客套,没有架子,没有“上下”。您的喜、笑、忧、怒,都无例外地铺在脸上。

    这是畅怀的笑。

    1959年夏,您回到离开三十二年的故园。

    停留的三天两夜里,您最多的表情,就是笑,这是温暖、随性的笑;这是久别故园,寄望乡情的笑;这是自然开怀的笑,这是被诗人称作“纸背上都仿佛能听到的笑”。

    可我们知道,这些笑容最深沉的部分,还是您那诗句里的吟诵:“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这种对人民牺牲的歌颂和把斗争历史变成诗的抒怀,将是中国人世代的绝响。

    但您的故乡行色里,也有摈弃笑容的时候。那是您看到一位老人有点吞吞吐吐,犹豫不决,最后还是讲出话的那一刻:种田的事,说我们是老保守。可如果被说成保守,那就要挨辩论,受斗争。

    您的脸色一下变了。

    您知道,老百姓当着领导的面,讲“不对”的话难,讲真话更难。您要用您的权威,为乡亲撑腰,无论什么,都要让他们讲。您对老人家说:“我保险,讲了挨批,哪个敢!”

    老人讲了不少队里生产上遇到的问题。您仔细地听,不时点头表示赞同。之后,对身边的湖南省委第一书记说,这些事都归你管,你要把它们都记下来。

    本来同乡贤的聚会,应是一片和煦。可是您的笑与严肃,您的客气与不客气,却直白而出。

    一位诗人在他的《上屋场》里写道:花,仍是这样艳丽,竹,还是那么翠绿,一汪池水-—荡漾着记忆的涟漪。

    谁能忘却?从这里飘出的一角长衫?从这里踩出的一行脚印?从这里亮起的一支火炬?

    自17岁走出韶山冲,您的脚步就从未停歇:

    长沙的风雨中,您不断叩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北京的求知里,您与中国最急切改造社会的几位伙伴,隆然高炕,大被同眠;上海的庄严间,您参与中国共产党的缔造,开了天地;井冈山的云霭外,您不计个人沉浮,踩踏出工农武装割据和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陕北的高原上,您凝聚千千万万人民的伟力,打造了一片民族解放的圣地;天安门城楼的麦克风前,您怀着无比的自信,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那句歌词唱出了人民心声: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

    在我们今天能搜集到的影像中,您向我们走来最多的,是在工厂的车间里,在麦花飞扬的田地上。

    1950年3月3日,您风尘仆仆抵达沈阳。那是您刚刚同斯大林共同出席《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仪式后的第20天。您告诉东北局的同志们:十月革命时,苏俄的工厂很小或者没有,汽车厂、飞机厂,只能搞修理,同我们现在差不多。这一历史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呢?这就是说,我们现在可以从极小的修理汽车、修理飞机的工厂,发展到制造汽车、制造飞机的大工厂。将来我们的发展也是很大的。现在没有的,将来我们可以制造出来。

    可以想象,在克里姆林宫那金碧辉煌的签字大厅里,在同斯大林并肩站在一起出席这被世界瞩目的条约签字仪式上,您早已思绪飞扬。

    您想到的,当然有中苏关系以及条约带给世界的重大影响。但更多和最迫切的,一定是自己的国家,它的崛起、它的复兴和它的人民。

    旧中国留下的烂摊子,是历史上最为“摆烂”的一场。

    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仅有27美元,连印度的一半都不到,只是整个亚洲平均水平的2/3。而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当时已达1000美元左右。

    这一年,中国的钢产量只有15.8万吨。在国民生产总产值中,现代工业产值只占17%。

    农业凋敝,工人破产,交通梗阻,物资奇缺……。

    这是一个真正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但您用人们熟悉的韶山乡音,带着倔强,向世界宣布: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吧,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达到自己的目的。

    熟悉的步履,熟悉的倾听,熟悉的手势。

    您慈祥温暖又满怀信心,向我们走来。

    从1953年开始,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大规模工业建设的时代到来了。这是一个欢欣鼓舞、实现人民梦想的时代。

    1953年7月15日,新中国第一个汽车工业基地在长春郊外的荒原上破土动工。3年后,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1953年12月26日,是您60岁生日。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炼铁炉开工生产。这是我国重工业建设中首批竣工投入生产的重要工程。鞍钢全体工人向您报喜。您当即复电给工人们,向他们表示祝贺。

    这之后的1956年,武汉长江大桥开始兴建。

    1958年7月20日,第一台拖拉机“东方红”试制成功。

    当年8月,沈阳重型机械厂制成中国第一台2500吨水压机。

    同年12月14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架直升飞机试飞成功。

    1965年,第一艘自行设计、绝大部分配套设备立足于国内的“东风”号万吨远洋货船,在江南造船厂建成。

    ……

    共和国历史上的许多“第一”,都是在那个年代里产生的。是您同人民一起,共同创造了这些“第一”,共同铸造了辉煌。

    您说过:我们是一个六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究竟要多少时间?现在不说死,大概是三个五年计划,即十五年左右,可以打下一个基础,到那时,是不是就很伟大了呢?不一定。我看,我们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大概经过五十年即十个五年计划,就差不多了,就像个样子了,就同现在大不一样了。

    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您的战略、策略思想,多思而常谨严。但是,“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您的宏大胆魄,是随人民的伟大创造而生成:“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在这次党的重要会议上,您告诉大家:“我们现在处在新的历史时期,一个六万万人口的东方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要在这个国家里,改变历史方向和国家面貌……美国现在,它没有别的,就是多了几公斤铁,这个东西,这个钢铁,没有,我们要想办法,一定要赶上它……”

    也正是在这一年,尽管我们还一穷二白,如同白纸一张,您却有了一个大构想。那年一月,您听取科学家李四光和钱三强关于铀矿地质和原子能研究的汇报后,下了一个大决心,我们搞原子弹!

    您说:“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完全可能。”您还说过:“原子弹就是这么大点的东西,没有那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

    果然,不出十年,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听到这个消息,您兴奋之至,做诗而言胸臆:“原子弹说爆就爆,其乐无穷!”

    多少年后,邓小平语重心长:“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个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这是一首广为传唱的歌曲。它甜美、欢快、热烈,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洋溢了广大中国农民的深深爱意。

    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春天的一个下午,四川郫县红光社的农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机耕道上,伟大领袖毛主席正向他们走来。

    您查看地里的庄稼,并随意走进一户农家。

    主人姓邓,当时正害眼疾。她没有看清来人是谁,一边迎接一边问:老同志,您从哪里来?

    作曲家金砂,后来捕捉到这个美好瞬间,写出了《毛主席来到咱农庄》这首歌。

    您说过:“粮食、钢铁、机械是三件最重要的事。有了这三件,别的也就会有了。三件中,粮食及其他农产品是第一件重要的事。”

    新中国建立的第二年,即1950年的6月30日,您发布命令,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于是,从1950年秋至1952年底,全国3亿多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得了共7亿亩土地。成为土地主人的农民,由此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劳动热情。1951年,全国粮食和棉花产量超过了抗日战争前的历史最高水平,比1949年增长了26.9%。到1952年,随着全国土地改革的基本结束,粮食再获大丰收。

    无疑,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深刻变革之一。

    治沟、治山、治水,从鲧和大禹开始,中华民族的先民就把改造恶劣环境作为奋斗理想。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造福的宗旨,从未改变。

    1950年夏,安徽、河南交界连降大雨。当您看到灾情通报,有些灾民因躲避洪水,爬到树上被毒蛇咬死时,您不禁流下眼泪。您对秘书说:“不解救人民,还叫什么共产党?”

    1951年5月,您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1952年10月,您第一次出京视察,就来到黄河岸边。面对奔涌的黄河水,您不无焦虑地对身边的人说“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从建国初期开始,以您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结合国情实际,制定出一系列治水的重大战略和决策,并积极付诸实施,新中国的治水事业由此迈出了重要一步。连年泛滥成灾的淮河,开始得到全面治理;水患频发的黄河、长江,有了积极防治的全面规划;控制水土流失获得高度重视。在党和政府的组织下,人民群众和水利工程技术人员焕发出治理江河、改造自然的巨大能量。

    如今,黄河流域已修建了3千多座水库,水资源的利用率已达到60%;长江上建成了葛州坝和三峡大坝等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

    您瞩望的“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已变成现实。

    您一生,最看不下人民遭罪。

    1955年夏,您听到一件事情:浙江农民正罹患血吸虫病。患病农民哭诉:我们好不容易翻身得解放,分了田地,可好日子才开头,就得了这治不好的“大肚子”病,就这样死了,我们对不起毛主席和共产党的大德呀!

    听着汇报,您面色凝重,没有说话。忽然,您仰起头,似乎是对苍天怒喝:“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现在要和天斗争了!”

    后来,您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正式下达命令:“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消灭血吸虫病。”

    您身体力行,批转生物学家的灭螺方案;您亲自与血防专家讨论治疗条件;您要求把卫生部关于消灭血吸虫的报告,印发党内外高级干部和省委书记,要发“五百份甚至更多”。

    整整三年后,当您打开1958年6月30日这天的人民日报,看到《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的报道时,您彻夜未眠,浮想联翩。

    待到旭日东升时,您欣然命笔,写下这首不朽诗篇:

    绿水青山枉自多,

    华佗无奈小虫何!

    ……

    借问瘟君欲何往,

    纸船明烛照天烧。

    您有一个秉性:越是心潮澎湃,越是运笔如飞,昼夜不停。

    而这一次,诗人掷笔,正是中国共产党成立37周年生日!

    您一生,最不能容忍人民受苦。

    您说过,我这个人平时不爱流泪,只有三种情况下流过泪。一是听不得穷苦老百姓的哭声,看到他们受苦,我忍不住要掉泪……

    那是三年困难时期,您到安徽视察,看到灾情严重,您的焦急心情难以平复。您对身边工作人员说:人民遭难,国家有难呀!我们要总结经验,调整政策。我们要现在要与人民同艰难,共患难,实行“三不”,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过定量。

    您是这么说的,您也是这么做的。

    您曾连续七个月没吃过肉。一次,周恩来总理看到您日益衰弱,劝您进食一些肉类。您对他说,你不是也没吃肉吗?稍稍停顿后,您说:什么时候人民有肉吃了,我再吃。

    1960年您的67岁生日,您请身边工作人员吃了一餐饭,是一桌素菜。您对桌边的同志们说:今天不是祝寿,而是谈下基层做调查。老百姓遭了灾,你们要去调查研究。工作有什么缺点,群众有什么要求,都要如实告诉我。“要讲真话,不要说假话,不许隐瞒欺骗。”说完,您起身离去,一口饭菜也没吃。

    那是难熬的七个月,也是您为群众筹划新政策,与人民共甘苦的七个月。据说,在这七个月里,您也害了浮肿病,脚肿的厉害。

    古人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人间疾苦声”。您熟读此诗,时相咏叹。

    您一生,最喜欢的是迎接挑战。

    对于敌人、对于困难、对于恃强凌弱,您永远是强者,从不服输。为此,您常有惊人之举。

    您说过: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到大江大河里游泳,是您终生乐趣。您称游泳为“试水”。

    1955年底,您从汉口乘轮渡过江。望着缓缓流过的长江水,您突然问身边的保卫人员:长江能不能游泳?

    您要游长江的消息,招来一片反对之声。理由是江水水域复杂,多有逆流漩涡,且有鳄鱼江猪。您说,你们没有下水怎么知道不能游,不下水就说不能游,那是屁话。

    第二年6月2日,您从长沙飞到武汉。下午时分,您在鹦鹉洲下水,穿过武汉长江大桥,畅游长江30里。当天,气温只有20度,江上刮着三四级东北风。当夜,平时只睡眠三四个小时的您,竟安睡了九个钟头。

    到中流击水,是您对生命的礼赞。

    “试水”之后,您写下著名诗篇:“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闲适中见襟怀,见气度,这是您的得意之笔。

    在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诗词里,我们经常记起这样的对杖:斥鷃,大鸟;昆鸡,老鹰;鲲鹏,蓬间雀;不怕压,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

    熟读您的诗,我们才懂得,所有这些比对,都是赋比兴,以斥责那些“庸人、俗人、小人和坏人”,鼓励人民敢于斗争,勇于胜利。

    您的诗,是在用列宁的典:“鹰有时比鸡还飞得低,但鸡永远不能飞得像鹰那么高。”

    更何况蓬间雀!

    曾几何时,国际上一些人凭着“老大”地位,推行自己的“主义”和“强权”,试图让我们低头附耳、言听计从。

    对此,您当然嗤之以鼻。为维护国家主权,为坚持理想信念,您无所畏惧。

    1958年,在政治上站稳了脚的赫鲁晓夫,沙文主义露头,贸然提出与中国建立“共同潜艇舰队”。

    您立即意识到,这关涉到国家主权,是企图对中国加以控制。

    面对这位顿巴斯矿工出身、权欲膨胀的苏联领导人,您说了一句落地铿锵、举座皆惊的话:“要讲政治条件,连半个指头都不行。”“你们可以说我是民族主义”,“如果你们这样说,我也可以说,你们把俄国的民族主义扩大到了中国的海岸”!

    行为粗鲁的赫鲁晓夫,在您的义正辞严之下,只好铩羽而归。

    对美国人的霸权,您同样一针见血:太平洋不太平,根源在美国。他们的手不要伸得太长。请把第七舰队拿走。台湾是中国的地方。

    而您诗中的戏谑:“还有吃的,土豆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也成了诗中绝响。

    您的一生,最看淡的是生死。

    暮年的您,疾病缠身。但您仍读书不辍,思考未止,直至病危。

    您惦念亲人、怀念故友。知道老朋友等着一见,您不顾心脏病发作,执意会见了巴基斯坦总理布托。这是您最后一次会见外国友人。

    您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您曾对蒙哥马利元帅说:“我现在有一个五年计划,到73岁去见上帝。我的上帝是马克思,他也许要找我。”

    您还曾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我死的时候,你不要在我眼前。当年,母亲死前我对她说,我不忍心看她痛苦的样子。母亲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她同意了,所以直到现在,我脑子里的母亲形象都是健康、美好的,像她活着时一样。

    您,这是不想让别人添忧愁呀!

    一生坚强的您,自然要对党和人民作最后的交代。您把自己的一生,概括为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是民主革命的胜利,取得了全国政权。您说:“对这件事,持异议的人甚少。只有几个人在我耳边叽叽喳喳,无非是要我及早地把那个海岛收回罢了。”

    尽管您说的第二件事,带着您个人印记。但是,后人们如果公允地观察,是决不会因此而淡化您一生的伟绩。

    您的后半生,从根本的意义上,其实做的是一件大事,那就是您作为开拓者,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道路进行的不懈求索。不照抄苏联模式,走自己的路,将马基原理,同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结合起来,这是您一生作出的影响至为深远的历史性贡献。

    您的不懈求索,为您的学生和晚辈所继承。这将成为中国人求真理、求进步、求发展、求辉煌的动力之魂。

    “今天,我们可以告慰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是,在他们带领党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1975年2月3日农历腊月二十三,您离开湖南返回北京。

    这次,您在长沙一住,竟是112天。这期间,您曾想再回故乡韶山,拜见父老乡亲,祭扫一次父母。

    韶山人民多想再看见您带着笑容,向乡亲们走来?

    他们隆重准备着,翘首以盼。

    可是,天不暇年,由于年老体弱,您最终未能如愿。

    一年多后,您与世长辞。

    噩耗传来,韶山人民涕泪长流。

    可所有人都相信,您没走,您真的没走!

    万古乾坤此江水,百年风雨几重阳。

    您在天国,正慈祥地望着我们!

    —————————————————————————————————————谨以此文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

    单字解释: 您 的 音 容 笑 貌 总 是 魂 牵 梦 绕 向 我 们 走 来 纪 念 毛 泽 东 诞 辰 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