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日军中队长会搞关系,只带翻译拜访游击队,队长好饭好菜招待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作者:德衡术

    说起二战时期日本投降、我国取得抗日战争全面胜利,有的人过高地估计了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以及在日本本土投下2枚原子弹的作用,认为这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正是中国军民坚持14年的抗战,消耗了日军的绝大部分战力,这才是导致日本投降、抗战胜利的最重要原因。

    美军投放原子弹轰炸日本

    那么在抗战后期,日军战力下滑的情况和原因是什么呢?

    一是兵源补充困难、质量不高。我们必须认识到,许多日本老百姓从内心讲是不愿意打仗的,毕竟平平安安过日子,总好比去当炮灰好。侵华战争爆发以前,100多万的日军基本都是志愿兵。这个时期的日军是一群受到军国蛊惑的青壮年。这批日军参加扩军备战时间最长,军事素质高,战斗力也是最强的。

    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就对青少年进行军国教育

    当时侵华日军即便被我击败,也很难抓到俘虏,一个很大原因也在于此。比如说1937年的平型关大捷,被伏击的日军辎重部队阵亡1000余人,但没有活捉俘虏。

    不过到了抗战后期,日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中国军民顽强的抵抗下,日军中的志愿兵伤亡殆尽。再加上抗战后期,日军需要在太平洋战场、东南亚战场多线作战,所以日军的总兵力提高到了400多万。此时的日军不再是志愿兵制,而是义务兵制。很多日本人根本不想打仗,却被强征,经过短暂训练就被送上战场,自然战斗力下滑得很严重。

    以1945年芷江会战为例,10万日军被打得大败,而且还有几百名日军被俘。指挥官王耀武就觉得很奇怪,怎么能俘虏这么多日军?他亲自去查看战俘,一看才知道,这些被俘日军都是抗战时期日军强征入伍的。他们被俘以后不觉有愧,甚至还有说有笑,王耀武立即断言:日本战败就在眼前。

    俘虏日军

    第二个原因就是日军补给困难。日本本土面积狭小,大量的青壮年又被征召入伍,所以日军在发动侵华战争后,就定下了“以战养战”的策略,想通过掠夺占领地的资源来维系日本的战争运转。在侵华战争初期,这个设想还有一定的可行性。大量的日军驻扎在东三省,疯狂掠夺资源。但是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日军进入中国腹地,补给线越来越长,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越来越激烈,日军“以战养战”的策略也越来越难以施行。

    到了抗战后期,随着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广泛建立根据地,日军只能龟缩在城里,依靠偶尔的大规模“扫荡”来掠夺资源补给。特别是在一些日军势力根本不足以对抗八路军、新四军的地方,日军生存就更加困难。他们连出城扫荡的勇气都没有,只能在城里忍饥挨饿。而且,这时的日军连城里的地主、大户也不敢得罪,因为他们生怕得罪了这些地主、大户,地主、大户就会联络八路军、新四军,把他们“卖了”。据有的百岁老人回忆,日本投降前,甚至有些日军士兵饿得没办法,去挖野菜,甚至给地主当长工。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山西定襄县附近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当时山西定襄县附近活跃着一支抗日游击队,他们的大队长是极具传奇色彩的抗日英雄樊金堂。因为樊金堂富有正义感,而且善于作战,所以大批民众选择加入游击队。由于游击队势力日渐壮大,驻扎在定襄县的一个中队的日军根本没有办法出城,所以驻扎在定襄县成为日军眼中的苦差事,日军不仅日夜担惊受怕,而且顿顿吃不饱。原先的中队长不堪忍受,就想尽办法调到了其他地方,一个不受上级待见的中队长走马上任了。

    这个中队长熟悉中国文化,也是被强迫应征入伍的,所以他很早就判断日军战败是迟早的事。他到了定襄县,一看这里的日军连饭都吃不饱,他就想改变状况。改变的方法可不是动用武力,他想到的方法是与樊金堂搞好关系。

    中队长专门写了封信给樊金堂,说是仰慕樊金堂,想和他见面一叙。樊金堂见这个中队长这么客气,就回信约了时间。果然,到了约定时间,这个中队长只身带了个翻译,不带武器来到了游击队驻地。樊金堂看这个中队长坦坦荡荡,当然也以礼相待,好饭好菜招待。

    也许是定襄县日军的伙食太差,这个中队长不仅和樊金堂相谈甚欢,而且吃得津津有味。吃完饭后,中队长告辞离去。在临行前,中队长一再感谢樊金堂盛情款待,而且询问樊金堂有什么需要自己帮忙的。

    樊金堂以为这是中队长在客套,就随口说了句,想要一挺机枪、两箱子弹。

    没想到这个中队长还信以为真,没过几天,就有两个日本兵带着几个民工扛着一挺机枪、两箱子弹来游击队驻地“送礼”。这个着实让樊金堂意想不到,要知道,那个时候游击队装备很差,连人手一支步枪都保障不了,这个中队长居然送来一挺机枪,实在可以算是“大礼”。

    樊金堂,被山西民众誉为“李向阳式的抗战英雄”

    樊金堂在请这两个日本兵吃完饭后,就专门写了封感谢信,要他们带回去。没想到这两个日本兵用生涩的中国话告诉樊金堂,他们根本不想打仗,中队长让他们送完礼就不要再回去了,免得上面追查。樊金堂一听,明白是怎么回事。后来,定襄县的日军和樊金堂的游击队就长期保持着井水不犯喝水的状态,时不时日军为了弄到补给,还要拿枪支弹药和樊金堂交换。

    这样的情况到了抗战后期,已经不是个例,不少地区的日军都不得不用枪支弹药和八路军、新四军交换给养。当然他们是不会拿火炮与八路军、新四军交换,因为一来日军内部对火炮的管理非常严格,二来如果八路军、新四军有了火炮,他们就很难龟缩在城里。

    由此不难看出,抗战后期,日军早已是强弩之末,中国军民取得抗战的胜利只是迟早的事,而美国的原子弹袭击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

    1945年10月10日,日本华北方面军中将根本博在故宫太和殿签字投降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单字解释: 日 军 中 队 长 会 搞 关 系 只 带 翻 译 拜 访 游 击 队 队 长 好 饭 好 菜 招 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