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5万对30万,刘伯承问谁打头阵,众将沉默,王近山突然站起:我去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1946年9月,天已经转凉了。面对敌人的全面进攻,刘、邓两位首长将司令部设在了菏泽城郊。当时的刘伯承年纪已经有点大了,有些畏寒。然而在战前的一段时间,刘伯承总是不惧风寒,搬着一把椅子坐在屋外。警卫员看了,很担心刘伯承的身体,于是劝说道:“首长,天凉了,还是到屋内等待胜利的消息吧。”然而刘伯承却若有所思地摆了摆手,并用浓重的四川口音说:“这场胜利,恐怕还要老天帮助咯!”

    一、白崇禧的钳形攻势

    足智多谋的常胜将军刘伯承说是要靠老天爷才能战胜的敌人,自然非易与之辈。在解放战争初期,刘邓大军在陇海线旗开得胜,大破敌军。被刘邓狠捅一刀后,蒋介石又气又恨,于是打发毕业于保定军校,后又做过黄埔教官的“双料福星”刘峙带着几十万大军找刘、邓算账。

    不过蒋介石担心平庸的刘峙能耐有限,奈何不了刘伯承,于是又追加两位大将——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以及有“小委员长”绰号的陈诚。

    刘峙、陈诚本事不大,自不足为虑,但白崇禧绝不是省油的灯。在白崇禧的策划之下,国军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动用了3个整编师,其中整编41师指向黄河边的东明,整三师指向定陶,整47师指向曹县;而另一部分则更加强大,包括第五军、整编十一师和整编八十八师。

    白崇禧的意图很明显,就是利用钳形攻势,让刘邓大军顾此失彼,达到分进合击的目的。刘伯承形象地比喻敌人的意图:

    “蒋介石是饭馆子战术,送来一桌不等你吃完;又送来一桌,逼着你吃,撑死你”。

    在作战会议上,刘伯承表情严肃地对各纵队司令员们说:“要粉碎敌之钳形攻势,关键在于利用敌之弱点,乘敌人两支箭头尚未合拢,各路敌军仍处于分散之机,将其中一个箭头截断。”

    然而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首先两路国民党军均非弱旅,加上后备部队已经达到了30万之众。反观刘邓大军,满打满算不到5万人。同时陇海线作战刚刚结束,各纵队总损失达到5000多人,部队十分疲劳,弹药也没得到补充,每个纵队山炮不足一营,炮弹奇缺。就连迫击炮总数也不到100门。

    连续作战,就是用骨干和精兵去与敌人拼,这是非常不划算的。但是不打,菏泽、郓城就要丢,就会被敌人逼到黄河以北去。这该如何是好呢?

    然而就在刘伯承、邓政委苦恼之时,敌人倒自己送上了战机。一开始,刘峙按照白崇禧的计策,对刘邓所在菏泽进行了大胆迂回,企图将我军包围在兰封、考城地区,断我军后路再予以歼灭。

    但是就在这时,志大才疏的陈诚却认为白崇禧的计谋太冒险,与其快速迂回,不如各部靠拢、齐头并进,如此一来刘、邓就找不到歼灭我军的空隙。

    看到国民党军部署改变,刘、邓两位首长都乐了。如果两路国民党军都快速突进,恐怕还难处理一点。如今两路敌军都步步为营,倒是给我军提供了绝好的各个击破的机会。之前硬送两桌菜,逼着你一次吃完,确实难办;如今是早上吃一餐,中午再吃一餐,就好对付多了。

    在两路国民党军中,其中一路包括第11师和第5军,这两支部队皆为五大主力,非常难对付;而另一路,则要相对好对付一些。该部分主要以整编第3师为主力,其余部队皆为杂牌。因此刘、邓便顺理成章地将目标指向了第3师。

    整3师原为第10军,师长名叫赵锡田,是黄埔二期的毕业生。整3师曾在抗战期间参加过滇缅公路对日作战,部队拥有一部分美械,全师14000多人,拥有炮团、工兵营、通讯营和战车营。在中原突围时,整3师利用战车快速突进,给我军后卫部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虽然整3师非五大主力,但也绝不好对付。但若击败了整编第3师,这个战斗就会好打很多。

    二、王近山打头阵

    但是5万打30万,这个任务太艰巨了。战前会议上,众将都陷入了沉默,心里没底啊!

    就在,六纵司令员王近山霍的一下站了起来,他主动请缨:

    “第三师就交给我们六纵吧!我和政委商量了,我们纵队打,我们六纵,比起二纵、三纵、七纵来,是个年轻的纵队,拿我们去和敌人拼,是值得的!只要主力纵队能保存下来,晋冀鲁豫解放区就能坚持,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因此拿我们去拼!”

    随后,王近山虎目灼灼,大声地发出誓言:

    “老师长、邓政委,我王近山今天立下军令状,不消灭赵锡田,我就不回来见你们!我们六纵要求承担最艰巨的任务!坚决打!如果纵队打得只剩一个旅,我当旅长,杜义德当旅政委;打成一个团,我党团长,老杜当团政委;打剩一个连,我当连长,老杜当指导员。全纵队打光,对得起党,对得起哺育我们的太行山父老!”

    王近山此言一出,举座皆惊。就在这时,杜义德腾的一下站了起来,如铁塔一般站在王近山面前。他也不用说话,只要紧紧站在王近山身边就够了。

    不爱激动的刘、邓首长,听了王近山的话也激动了。刘伯承将自己的手猛地往下一劈:“打!我支持你打!”

    随后刘伯承说:“那个整三师不是西路最强吗?我们打的就是整三师。”说完,刘伯承喝了一口水,转头对王近山和杜义德说:

    “你们见过猫捉老鼠吗?它捉到老鼠也不吃它,先用爪子盘过来盘过去,直到老鼠软了它才吃。要灭整三师,就要先把他“盘软””。

    按照刘伯承的部署,王近山抽调部分兵力开始“盘”赵锡田这只硕鼠。诱敌部队且战且退,还装出一副惊慌失措、溃不成军的样子,把肩章、枪械和一些物资丢的到处都是。

    赵锡田见这种情形,一下子得意了起来,轻轻松松就占了几处城池,这不是打仗,这是郊游啊!在给刘峙的电报中,赵锡田夸下了海口:

    “刘老总,刘伯承部已经溃不成军,我不用两个星期就能占领冀鲁豫,把他赶回太行山。”

    刘峙有一担心,于是用暗语说:“需要空军配合吗?”

    “用不着!就凭我的装备,谅共军也不敢与我们争锋。”赵锡田太过得意忘形,居然直接用明语回答。

    刘峙吃了一惊:“你连密语都不讲了?”

    “嗐!我这是玻璃瓶玩宝,公开地干,放心,解放军没有咱的美械装备。”

    刘峙见赵锡田如此胸有成竹,以为稳操胜券,也变得骄横了起来,他竟临时改变部署。原定有整三师和第47师合击定陶,刘峙将其改成整三师单独攻菏泽,第47师自个儿攻定陶。就这样,西路敌人进一步分化,整三师完全被孤立了。刘峙不愧为“猪将”,给刘伯承帮了个大忙。

    到了9月3日,整三师昏头昏脑地闯进了我军专门为他布置的口袋阵,而这个口袋阵甚至在大杨湖地区。

    决战即将打响,敌人也进了包围圈,但刘伯承仍旧显得有些忧心忡忡。他不顾初秋的凉意,总是搬着一把椅子坐在院子里。他表情复杂地看着天空,然后对警卫员说:“这场战斗需要请天帮助,否则全胜也没把握,我算着也该下雨了吧!”

    不久后,西北方的天空果然飘来一大片乌云。刘伯承说:“这场雨如果不下下来,我不能安心啊!”结果一个小时后,乌云滚滚而来,雨点飘然而落,随后由小到大,变成了一场绵绵细雨。

    刘伯承看的欢心,于是吩咐警卫员:“咱们进屋,感谢苍天助我,这仗我们赢定了。”

    刘伯承为何盼着下雨,这是因为整3师的打法是以坦克、装甲车为前驱,以卡车运送军用物资。鲁西南是平原,紧靠黄河东岸,经常受黄河之水的冲刷,每次退下都会留下一层黄泥黏土。因此一到下雨天,就会变成一大片烂泥路,汽车、坦克、大炮都只能像老牛一般爬行。下雨时,敌机也无法助战。

    于是刘伯承果断下令,对赵锡田部展开总攻,而六纵当仁不让,成为了主攻纵队。重点消灭驻扎在大小杨湖的20旅。战斗打响后,王近山对属下各旅长说:“大杨湖是整三师的要害,必须从这里开刀,我们要集中优势兵力,破釜沉舟,不惜一切代价,抢在敌人援兵开到之前,从大杨湖杀开一条血路!谁敢退半步,就给我斩了!攻不下来,谁也别活着见我!”

    三、大杨湖血战

    随后王近山开始调兵遣将:“肖永银!”

    “到!”

    “你的十八旅打主攻!另外十七旅的49团也给你。你们从村东南和西南向大杨湖突击!”

    “十六旅主力由北相机进攻。”

    “十七旅担任预备队。”

    王近山思路清晰,胸有成竹,将官们也感染了司令员的自信和沉着:“坚决服从司令员的指挥!”

    1946年9月5日,沉重而残酷的大杨湖战役打响了。

    赵锡田见自己军队被围后,立即在大杨湖的村落里修筑了防御工事,构筑了火炮阵地。六纵以十八旅为矛头,向敌人阵地发动了一轮又一轮的猛攻。到了天亮时,第59团的2个营全部被打光,我军也付出了相当的伤亡。

    敌军的战斗日记惊叹:“是役战斗之残酷景象,于是概可想见矣!”

    当天,赵锡田拿出了他的看家法宝——坦克。他将战车营的10辆坦克交给20旅旅长指挥,带着援军试图冲进战斗最激烈的马村。然而我军不惧生死,拼了命地向敌人坦克发起冲击。

    坦克向我军冲击集团不断地发射炮弹以及用机枪进行扫射,54团一营营长不幸身负重伤,负责击毁坦克的爆破小组也伤痕累累。营教导员朱辉浑身披挂9颗手榴弹向团长卢彦山请战。

    “团长,给我个尖刀连,我去把敌人的坦克和援兵消灭掉!”

    卢彦山有些犹豫:“你才刚结婚啊!一定要小心啊!”

    朱辉说:“没事,交给我吧!”随后他将自己的新婚照片交到团长的手里,然后带领着尖刀连与拥有坦克掩护的敌人进行了殊死拼杀,子弹打完了,就依靠着残垣断壁甩手雷,手雷用完了,敌人发起了第10次冲锋,朱辉就带领仅剩的10多名战士和敌人拼白刃战。最终朱辉由于伤势过重,倒在了血泊之中。他牺牲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冲啊!坚守阵地!有刘邓首长和王司令员指挥,我们一定能胜利。”

    在火与血的洗礼之下,54团几乎被打光了,能站起来的不过100多人。团长卢彦山给旅部打去电话:

    “我是卢彦山,请转告肖旅长,王司令,敌人马上要杀过来了,我和政委马上就率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司号员、卫生员、电话员和勤杂人员出战了。”

    肖永银心中一沉:“团长都要出战了,54团阵地山穷水尽了。”

    “不行,不能坐视54团被吃掉。”肖永银下定了决心。按照王近山的规划,18旅53团还有两个营在小杨湖负责警戒,必须像钉子一样钉在那里。小杨湖虽然没有战事,也不能掉以轻心。但这2个营,已经是肖永银唯一拥有的机动兵力。

    肖永银心想:“如果王司令要骂,我也认了吧!如果敌人从小杨湖杀来,造成部队损失,杀我的头也是可以的。”

    于是他先斩后奏地给王近山打来电话:“王司令,我已经准备将53团的两个营调出来了。”

    谁知肖永银话音还未落,王近山就斩钉截铁地说:“两个营哪里够,我还把46 、47团都给你。”

    王近山非但没有骂肖永银,反而还追加了两个团。这两个团,还是最能打仗的红军团,不到最后时刻都不会用的。肖永银一时士气大振:“王司令员,就等着看把!”

    有了生力军的到来,国民党军再也支持不住,他们的坦克几乎全部打坏,成了不能移动的铁乌龟。9月6日1时第,敌军全线溃崩。6时,我军占领了大杨湖,敌59团遭全歼。

    大杨湖一被攻破,整三师全线动摇,最终被趁势掩杀而来的二纵、三纵和七纵切割的七零八落。我军只用了半天时间,便全歼整3师残部,师长赵锡田被俘。

    赵锡田被俘后,被押解到刘伯承面前。他强打着精神走了七个正步,然后向刘伯承行了个军礼:

    “学生,中国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三师师长赵锡田向刘伯承教报到!”

    刘伯承无奈地说:

    “看来我这个教官是不称职,没有教好你。没能教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学生。骄兵必败的道理,你难道也不懂吗?”

    原来赵锡田和刘伯承有短暂的师生之谊。

    赵锡田也垂头丧气地说:“学生带领全军健儿到缅甸与日军作战,屡战屡胜,立下了一些薄功,为国争光,为军旅争了荣誉。没想到在国内打内战,却出师不利,全军覆没。”

    随后刘伯承请赵锡田吃了一顿饭,然后让人将其押送到了战俘营。

    但是此战之中,我军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王近山后来视察战场,看到54团团长卢彦山仍跪在尸横累累的战场,手捧着朱辉和他新娘子的照片,悲戚不已。

    王近山强忍着眼泪扶起了卢彦山。卢彦山大哭着说:“司令员,54团拼光了,拼光了啊!”

    王近山慨然道:“54团没拼光,他们英雄的团长还在,烈士们的英名也在,作风还在,就一定能翻身啊!54团,绝不会垮掉!”

    在大杨湖战役中,整编第三师万余人全军覆没。听闻整三师被全歼,敌人的钳形攻势果然被破解,被迫停止了进攻,我军获得了全胜。这场战役,也被称为定陶战役。蒋介石一怒之下,撸掉了刘峙的职务,让另一个常败将军——顾祝同接任。

    然而这场胜利也是一场悲壮的胜利,一个代价极大的胜利。刘伯承感慨地说:“定陶战役我们打胜了,但是也不行了,真是“瘦狗拉硬屎”啊!”

    单字解释: 万 对 万 刘 伯 承 问 谁 打 头 阵 众 将 沉 默 王 近 山 突 然 站 起 我 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