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希特勒有几百万的后备陆军的补充力量,为何在东线战场节节败退?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二战末期,希特勒在东线战场节节溃败,但德国国内却仍有庞大的后备力量。这些庞大的后方军事人员从何而来?经历研究,历史学家发现,实际上,德国的后备军医院住着来自苏德战场的68万伤病员。他们实质上充当了德国的后备力量。色列历史学家马丁·克里费德的研究表明,德国国防军的伤兵平均缺勤时间约为100天左右。根据他的计算,1943年全年送往医院的东线伤病员总数超过230万人,这还不包括坚守部队的职业军人,他们自愿留在前线。

    然而,根据1943年上报的伤员数量,德国统计却仅有100多万人。这表明德国统计部门在这一时期存在相当大的缩水。对比之下,根据格兰茨收集的历史文献,1944年3月,苏联红军的住院急救人员仅有70多万。与之相比,希特勒所谓的后备陆军的补充和训练单位有着高达150万人的庞大规模。

    然而,虽然庞大的后备力量存在,为何无法填满东线前线几十万军队的缺额呢?这或许不仅仅是因为德军伤亡严重,还可能与德军上战场的训练时间过长有关。历史学家马丁·克里费德提到了一个基本原则:在德军伤员康复后,伤员在返回原部队前必须重新接受一段时间的生存训练。虽然这些训练有助于维持生存能力和保持战斗质量,但在后期补充困难的历史情况下,德国人的严谨,导致过度坚持这类原则,往往结果也会适得其反。

    德国国内的后备力量虽然庞大,但统计缩水以及训练原则的坚守,导致这支力量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德军的严谨对于补充困难的情况下不利,这也反映了军事管理的重要性。在战争末期,这些内外因素相互交织,为德国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单字解释: 希 特 勒 有 几 百 万 的 后 备 陆 军 的 补 充 力 量 为 何 在 东 线 战 场 节 节 败 退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