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闯王李自成杀明军狠,对自己的战友更狠,顺昌逆亡不服就杀!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明末农民军的嗜血习性与人格

    在仇恨心理和复仇手段方面,中国社会最底层的农民丝毫不逊色于他们的对手——封建统治阶层。据史料记载,明末农民起义军的滥杀现象就相当严重,其中最著名的农民军领袖李自成、张献忠都是杀人如麻之辈。

    明朝末年有张献忠率大西军入蜀屠四川杀人六万万的传闻,六万万即六亿,当时整个世界都不一定有六亿人口,这明显有夸大不实之处,但“八大王”张献忠滥杀无辜且杀人极多确实是真的发生过,其恶行不仅屡屡被载入青史和私家笔记,更被几位亲眼目睹其暴行的外国传教士记入日记,早已是当时世所公认的事实。

    尽管说关系到生死存亡的阶级大搏杀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不能用和平时期的道德规范去衡量,而且战争走向与最终胜果往往倾向于最残酷、最不择手段之人,也即最冷酷无情、毫无底线的人才会笑到最后,但我们决不能因为如此,或因为杀人者本身亦是受害者而对其惨绝人寰的屠杀行为而不予以严厉谴责。

    闯王李自成不为人知的另一面:顺者昌,逆者亡,恃强吞弱,不服就杀

    顺昌逆亡,恃强并弱,乃是大顺军领袖李自成对待其余各股农民军的一贯态度。明末陕北天灾人祸不断,农民没有活路,纷纷揭竿而起,共涌现出农民武装大小数十支,其中人数较多、规模较大的农民军有十几支,在与明朝政府军旷日持久的鏖战中,一些队伍被剿灭,也有被官军招安的,其余大部分相继归附到能征善战、实力强劲的李自成闯军麾下。

    唯有张献忠、罗汝才、贺一龙三部仗恃实力不输闯军,始终不愿俯首听命于李自成。罗汝才资格甚老,且为人机敏狡黠,足智多谋,尤其善于审时度势,故人送绰号“曹操”。然而罗汝才作战勇猛,且意志坚韧,率部攻城拔寨,屡建奇功。

    论能力,罗汝才绝不在李自成之下。史载,明崇祯十四年(1641)初,罗汝才与张献忠联手一举攻克湖广重镇襄阳,俘杀明宗藩襄王朱翊铭、贵阳王朱常法,掳获无数,引发明廷震动。

    1641年底到1642年初,罗汝才又与李自成合兵两次围攻开封,虽然久攻不克,但也取得了大败新晋陕西三边总督孙传庭军的辉煌战绩。罗汝才智计出众,又勇猛善战,故在各支农军当中,威望在张献忠之上,仅次于闯王李自成。

    和雄心勃勃的李自成一样,罗汝才也颇有称霸之心,他自认才智过人,遂孳生骄傲之心,自命不凡。

    罗汝才代天行事,引起闯王忌惮,大祸临头

    明崇祯十五年(1642),多路农民军会攻开封期间,闯王李自成被众枭雄推举为盟主,号“奉天倡义营文武大将军”,“曹操”罗汝才则被推举为“代天抚民德威大将军”,两大农军巨头一为“奉天”,一为“代天”,一山二虎、两强并存的局面业已形成。

    绰号“革里眼”的贺一龙也是一员剽悍勇猛、冲锋陷阵的虎将,也自领一军。他曾率部与李自成闯军联合作战,一举攻克河南重镇汝宁,擒斩明崇王朱由樻和其弟河阳王朱由材、世子(藩王子)朱慈辉,击毙明保定总督杨文岳、监军孔贞会,歼灭无数明军,但直性子的他也犯了和罗汝才一样的大忌:与李自成争功、争名,威胁其霸主地位。

    崇祯十六年(1643)三月,李自成起了杀心,以设宴议事为名,邀请罗汝才、贺一龙到闯王老营会面,共商作战计划。罗汝才毕竟年长些,通文墨,经事多,对于心狠手辣的李闯王早有领教,对其邀约更是心怀疑惧,于是借口身体有病予以婉拒。贺一龙是个爽快人,毫无心机,立刻应邀欣然而至。

    就在酒酣耳热、杯盘狼藉之际,早已预伏的杀手们蜂拥而入,乱刀砍杀贺一龙。杀了贺一龙,李自成一不做二不休,连夜布置,准备除掉眼中钉罗汝才。次日清晨,李自成亲率100多个精兵猛将全副武装驰赴罗汝才老营,谎称有重大军情商榷,骗开寨门,出其不意,直接闯进罗汝才寝室,将酣睡中的罗汝才斩杀,毫不客气地兼并了他的军队。

    随后,李自成用几乎同样的手法杀害了另一位农军骁将——“小袁营”首领袁时中,强行收编了他的队伍。至此,除一直单独作战的张献忠外,其他诸部农民军皆以闯王马首是瞻,不服者和罗、贺、袁一样的下场。张献忠得知罗汝才等人的悲惨下场后,吓得连夜拔营西去,从此渐行渐远,与李自成分道扬镳,终身再未合作。一年后,势力极度膨胀的李自成率大顺军渡黄河,经山西、河北直捣帝都北京......

    单字解释: 闯 王 李 自 成 杀 明 军 狠 对 自 己 的 战 友 更 狠 顺 昌 逆 亡 不 服 就 杀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