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1964年,丁盛被拟调新疆,表现出一万个不愿意,大家都劝他接受?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1964年,总参谋长罗瑞卿到成都军区检查工作,给参加过对印自卫反击战的54军军长丁盛安排新职务,准备将他放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担任副司令员。

    对这份工作,丁盛是一个什么态度,用一万个不愿意去形容他的心情,再合适不过了。

    当成都军区找他谈话,把调任他去新疆的通知告知时,遭到他的推辞,直截了当说:我不去,我又不懂生产,搞什么生产?成都军区相关负责人说,这个他们做不了主,如果不想去,要到北京去讲。

    丁盛还真是一个执着的人,真去北京找相关部门反映情况。

    在一般影视剧中,凡是拍摄革命题材的戏份,上级下达命令都是严格执行,即便不情愿也服从组织安排。看来这样的情况,还是与现实有一些差距的。当然,像丁盛这样“愣头愣脑”的还真是不多,但也不是个例。

    1950年,刘忠从川西军区司令员调任军事学院院务部部长时,就非常不愿意,他希望到朝鲜战场。对于上级调任也是不屑一顾,找邓政委谈。政委说他不能改变上级的任命,他就坐车到北京准备找老首长代总长聂荣臻,总政部主任罗荣桓反映,希望让自己去前线。幸亏遇到萧克,给他做思想工作,才打通思想,奔赴南京上任。

    言归正传!

    罗瑞卿调他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他的经历、能力也是知道的。

    丁盛真没有搞过大生产吗?在过去,他多次负责过生产运动,可不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

    1944年,丁盛被任命为教导二旅一团政委,负责保卫陕北。那时候,他们除了警卫,就是生产劳动,因为国民党长期对陕北进行经济封锁,陕甘宁地区的物资都是靠自己动手创造出来的,他所在的一团接到开垦任务,取得不错的成绩。

    抗战结束后,结束在陕北的任务,奔赴东北前线。

    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打响前,54军从西藏平叛回到四川,接到生产任务,而且有明确的生产指标。要自给菜呀、猪肉呀、油呀,要自给一半,任务很重。尽管四川是物产丰富,可是种地比起华北平原还是差很远,需要开荒。那时候,他满脑子都是搞丰收,完成几百万粮食的生产任务。

    怎么说他不懂生产,没有干过呢。

    调他去生产建设兵团也不仅仅搞生产,军事、政治上也要抓起来。因为不仅仅是他被调任兵团工作,裴周玉到兵团当政委,李荆山来当主任。

    当时,丁盛不想太对,一脑门子就是不愿意去,先去主管任免工作的总政部,找到副主任徐立清说明情况。徐立清跟他分析兵团领导的情况,陶峙岳是起义将领,言外之意很明白了,他也清楚,就是不想去。

    他在南京军事学院的老同学左齐在新疆军区工作,也劝他说:去吧,老丁,我们在一块!依然没有什么用!

    这件事反映到贺老总那里,当时虽然林总主持军队工作,因身体原因由贺老总、罗瑞卿负责。老总对他说:那里是反修防修前线,你去新疆不仅仅搞生产,还要组织武装,一边生产,一边搞军事,兼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并非专门去干生产工作的。

    即便老总这样说,他内心依然不想去,只不过没表现出来。到这一步,再谈不去就不好了,一个少将多大架子呢?大将总长调令有意见,一路向成都军区、总政部反映不想去,往小说不支持贺老总、罗总长的工作,往大说无组织、无纪律。

    他们出面都说不动,难道要让更高领导讲才行吗?

    总参作战部长王尚荣与他很熟,看到他说:老丁,老总都找你谈话了,你得去啊!大家都劝他去,思来想去最终答应了。

    在新疆工作2年左右,到1967年随着大运动的冲击,而无法继续工作,1968年调任广州军区,先后担任两个大军区司令员。

    单字解释: 年 丁 盛 被 拟 调 新 疆 表 现 出 一 万 个 不 愿 意 大 家 都 劝 他 接 受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