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1955年大授衔,张宗逊为何仅是上将?真和大同集宁战役失利有关吗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1955年,我军进行大授衔,张宗逊被授予上将军衔。当时,我军的战将如云,能在开国上将中占据一席之地已经是相当荣耀的事情。然而,对于张宗逊将军个人而言,他的军事功绩完全符合大将的标准,因此被授予上将衔位显得有些低了。

    根据当时的军衔标准,大将必须满足五个条件:红军时期担任过师级以上领导职务;抗战时期担任过八路军旅级、新四军师级领导职务;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兵团级以上领导职务;建国初期在国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中央军委直属其他总部、军兵种、军事院校中担任首长;在授衔时担任国防委员会委员。这五条条件,逐一对比,张宗逊将军完全符合。

    红军时期,他担任过红一方面军第12军的军长;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过八路军120师第358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过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司令员、西野副司令和一野副司令;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过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在大授衔时,他还担任国防委员会委员。

    然而,尽管张宗逊将军符合大将的全部条件,最终却只被授予上将军衔。有一种观点认为,这可能与大同集宁战役的失利有关。大同,位于张家口以西,一直是晋北战略要地。解放战争期间,大同成为楔入晋察冀解放区和晋绥解放区之间的一颗钉子。占领大同,不仅可以打破国军对我晋察冀解放区的夹击态势,还能使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

    于是,1946年7月末,晋察冀军区和晋绥野战军联手发起了大同战役,张宗逊任司令员,罗瑞卿任政委,统一指挥9个旅30个团的兵力对大同进行围攻。然而,面对负责防守大同的43军副军长楚溪春,我军虽然兵力占优,但火炮短缺,攻坚经验不足,导致进展缓慢,直到9月4日才攻占了部分城关街区。楚溪春在大同坚守一个多月,兵力和弹药都已极度匮乏。他向阎锡山和蒋中正请求援助,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得到及时支援。

    蒋中正为了解救大同,采取了变通的方法,将大同划归傅作义的第12战区。傅作义决定出兵解围,但并非直接援救大同,而是集中力量进攻张家口的门户集宁。他在八小时内攻下了由王尚荣旅坚守的卓资山。张宗逊得知战报后,留下杨成武率部分兵力监视大同,自己率领4万多人赶赴集宁迎战傅作义。

    尽管我军在兵力上占据优势,但张宗逊却未能集中兵力,分兵对付董其武和郭景云,最终未能守住集宁,被迫撤退。大同集宁战役历时一个多月,以我军失利告终。这场战役中,我军虽占据绝对兵力优势,却未能攻下大同,未能歼灭傅作义的增援部队,同时也付出了不小的伤亡代价。此役过后,我华北部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处于被动状态。

    大同集宁战役对张宗逊将军的军事声誉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个人认为这并不足以成为他后来未被授予大将军衔的唯一原因。如果单论影响的话,更值得注意的是四平战役的失利,因为当时四平战役的指挥员并未因此受到影响。

    在后来的西府陇东战役中,张宗逊将军表现出色,尤其是在荔堡的血战中,成功挡住了敌人的轮番猛攻,为西野主力保驾护航。此战的功劳足以抵消大同集宁战役的失利的影响。彭德怀当众对张宗逊表示感谢,这也证明了他在此役中的卓越表现。

    那么,为何张宗逊最终未被授予大将军衔呢?主要原因可能是为了平衡军中的权力。十大将中,粟裕、黄克诚、张云逸代表新四军;王树声代表红四方面军;徐海东代表陕北红军;许光达代表红二方面军;谭政、萧劲光、陈赓和罗瑞卿则代表红一方面军。张宗逊出身于红一方面军,如果他也被授予大将军衔,那么红一方面军将占据五席,可能被视为权力失衡。

    最终,为了保持平衡,张宗逊被授予了上将军衔。这是一个既考虑了他的军事功绩,又在权力平衡上作出的妥协决策。

    单字解释: 年 大 授 衔 张 宗 逊 为 何 仅 是 上 将 ? 真 和 大 同 集 宁 战 役 失 利 有 关 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