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国宴吃的没有扔的多,毛主席批示:请外国人,‘四菜一汤’就可以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古人常说:民以食为天。咱们中国人在饮食方面一直非常讲究,于是才诞生了“八大菜系”和难以计数的地方名菜。

    每逢年关、节假日,或者别的重要日子,中国人往往喜欢举办一场宴会,和亲朋友们欢聚一堂,一边品尝美味,一边联络感。

    在众多的宴会当中,国宴无疑是最高等级的盛会,因为它招待的对象都是国内外的大员、要员。尤其是外交场合上的国宴,其制作水平,还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中国人好客,同时也好面子。但是你知道吗,咱们中国的国宴标准,却只有“四菜一汤”,甚至是“三菜一汤”。国务院给每位外宾定下的伙食标准,最高不超过80元人民币。

    假如仅以的主菜的数量和材料费来算,其实连现在普通家庭“春节家宴”的水平都不如。据说这个规定,还是毛主席在六十年代定下的。

    举办国宴本来是一件盛事,尤其是在招待外宾里,本来可以让外国友人见识一下我们大国上邦、美食天堂的文化,正好扬我国威,为什么毛主席要提出这种严格的要求呢?

    一、毛主席批示:“请外国人,‘四菜一汤’就可以”

    一九四九年十月举行“开国第一宴”时,宴会的菜单上主菜本来有八菜一汤,它们分别是:红扒鸭、红烧鱼翅、干焖大虾、烧四宝、烧鸡块、红烧鲤鱼、红烧狮子头、鲜蘑菜心和燕菜汤,外加八道以荤菜为主的冷盘。

    这八荤八素外加一道汤菜,就构成了国宴最初的标准。但是没过多久,中央领导就发现举办一次这样的宴会,实在太浪费了。

    以“开国第一宴”为例, 一次五千人参加,那得花掉人民多少钱?因此在上个世纪六十代,毛主席就在一次谈话中提到:

    现在的宴会规格太高,吃掉的还没有扔掉的多,白白浪费了国家的物资。千篇一律都上燕窝鱼翅,花钱多,而且又不实惠,有些东西外国人根本就不吃。我们请外国人,我看有‘四菜一汤’就可以了。为什么是“四菜一汤”,而不是“五菜一汤”或者“两菜一汤”呢?其实“四菜一汤”这个公务宴会标准,是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那儿传下来的。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农民出身的皇帝。他年轻的时候因为家乡闹饥荒,种田活不下去还讨过饭,当过和尚,最后参加了农民起义推翻了元朝才当了皇帝。

    朱元璋刚刚当上皇帝的时候,国家因为打了很多年的仗,非常贫穷。大部分的老百姓都吃不饱饭。可是朝里的官员们却整天大鱼大肉,吃得脑满肠肥。

    有一次马皇后过生日,朱元璋就举办了一场宴会,请朝中的官员们都来参加。在这个生日宴上,一共就只有四道菜。

    第一道是红烧萝卜,第二道是炒韭菜,第三道和第四道全是青菜,最后还上了一碗小葱豆腐汤。烧萝卜的喻意,出自一句民间谚语:“萝卜上市,太医关门。”

    中医认为冬天的萝卜能治很多疾病,因此朱元璋希望大明的官员上街能和萝卜上市一样,解决民间的疾苦。

    至于炒韭菜,朱元璋说:小韭菜,青又青,长治久安定人心。韭菜生命力壮强,“割了一茬又一茬”。

    朱元璋的本意是希望官员们好好爱护百姓,让百姓们得以顺利地生息、繁衍,让大明国祚永存。不过“韭菜”后来就不是什么好话了,这也是他始料未及的。

    再说回第三、四道菜,两大碗青菜,这个象征什么呢?朱元璋说,“两碗青菜一样香,两袖清风喜洋洋”。当大明朝的官,一定要当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清官。

    葱花豆腐汤的寓意也简单,现在民间还老说“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当官要为民作主,要解决民间的疾苦。

    同时还要爱护人民,让老百姓得到将息,子子生生代代地繁衍下去。而当官的人自己,则应当一身气正、两袖清风。后来朱元璋就规定,官员请客只能“四菜一汤”,违反的都要严罚。

    清朝中晚期以前,皇室比较浪费。不过那时候朝廷办“千叟宴”,还会让官员自己先上交“伙食费”(活的牛和羊)才能吃席。后来内库紧张了,也开始搞“四菜一汤”,提倡节约。

    中国共产党的公务餐,也有“四菜一汤”的老传统。早在一九四一年抗日战争时期,淮北、淮南的抗日根据地都相继发布过厉行节约的通知,招待客人只许有四个菜,不许用烟和酒。

    一九四九年,毛主席进北京以后,有一天晚上厨房给他加餐送了四菜一汤,他还生气了。毛主席说:

    碗里有了饭,不能只往自己嘴里扒拉,市民的粮食早就被国民党抢光了,他们不少人在饿着肚子。再这下吃下去,用不了多久,我们餐桌上的饭菜就会摆满。到时候,我们把‘为人民服务’喊得越响,人民群众越恨我们。工作人员回复毛主席说,这是破例,只是为了庆祝中央机关乔迁之喜,毛主席说:

    想做脱离人民群众的事情,什么时候都找得到借口!很显然,毛主席要求国宴的标准定为“四菜一汤”,是为了廉政建设的需要。再加上那时候国内老百姓的生活条件还很苦,的确不应该为了招待外国客人“打肿脸充胖子”。

    二、国宴相关知识

    虽然说中国人老爱说自己有八大菜系,几百上千种地方名菜,多么多么的美味,还有外国人来了中国就被美食迷住走不掉了,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外国人都能接受中国的饮食的。

    中国八大菜系当中,最受欢迎的是川菜、湘菜这种重辣重油的菜,其次是重咸、重油的鲁菜,但是国宴偏偏选了个人气最低的淮扬菜,其实就是为了照顾外宾们的口胃。

    因为世界上有很多国家的人民,并不喜欢吃辣椒,也吃不了那么油、那么咸,还有人不喜欢吃葱花、芫荽这种香菜。

    我们觉得鲍参肚翅是上品,可是外宾们不见得有同样的看法。就像中国人喜欢吃外表黑黢黢但美味的皮蛋,但是外国人看了就吓得一哆嗦。

    还有一些因为文化信仰不同,不吃猪肉,不吃这个,不吃那个。我们辛辛苦苦弄上一大桌子,花了不少钱,最后他们不吃就只有全倒掉了。

    毛主席提出要搞“四菜一汤”后,周总理马上就下达命令在公务系统招待客人,包括国宴招待外宾,一律用中餐“四菜一汤”、西餐“二菜一汤”,顶多不超“三菜一汤”为标准。

    毛主席说最初的国宴浪费,除了是因为饮食标准定得过高,食材选择上过于奢侈外,也和宴请的人数多有关。

    当时一旦有外国元首来访,外交部就要向所有驻华领事馆下发请柬,让大家带着随从一起来赴宴。

    到了宴会上,中国的领导人又要按照“传统”,一张桌子一张桌子去敬酒,或者接受别人的敬酒。一次国宴就算最重要的大人物只坐了十几、二十桌,那敬酒的人也受不了啊。

    于是周总理又改了规矩,后面再有外国元首来,就只请那个到访国家的外交人员,不再请驻华各国领事们了。这样既节约了大量的宴会开支,又可以让官员们少饮酒。

    从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再到二十一世纪初,经过几轮改革后,如今我们接待外宾的国宴一般就接待三十多人,最多不过五十人。

    除了接待外宾的国宴,国庆的国宴规模还是比较大的。比如前几年的“国庆宴”,参加的总人数达到了四千人。

    但是因为算是普通宴会,所以每人的用餐标准只有三十至四十元。用餐的时间也就一小时多一点点,时间和金钱都得到了大幅的节省。

    另外,最初国宴上是有白酒的,那就是名气很响的茅台。据说后来有一次,一个外宾的司机因为喝了酒开车出了事故,从此以后国宴上就不许用白酒了,只许上度数低的葡萄酒。

    结语

    从毛主席说请外国人可以“四菜一汤”,到二〇〇八年改国宴为“三菜一汤”,我们国宴的主菜数量一直在减少,餐费也一直控制得很低,但是国宴菜的口碑却维持得相当好。

    据说国宴菜分成了“堂菜”和“台菜”两种,人民大会堂的师傅炒出来的叫“堂菜”,“钓鱼台”国宾馆的师傅炒出来的叫“台菜”,两边都出过不少名菜。

    “堂菜”里最有名的就是“开水白菜”和“狮子头”吧,现在很多普通老百姓都去吃过,“台菜”的代表作是“佛跳墙”。

    “开水白菜”就是把鸡、鸭、猪的肉和猪关来“吊清汤”,再浇到蒸熟的大白菜梆子上,红烧狮子头就是一个巨大的肉丸子,里面可以放一点荸荠,咬起来脆甜脆甜的。

    至于“佛跳墙”用到的那些珍贵的食材,现在也不算珍贵了,老百姓也可以在自己家里做国宴菜。懒的人想吃,网上还有现成的卖。

    一个人的肚皮能有多大呢?一餐饭不吃山珍海味,就是寻常的白菜、猪肉,也可以做到很美味。有首歌是这么唱的: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离不了。

    公务招待适当地控制花销,杜绝浪费,既有利于国家的廉政建设,也有利于赴宴者的身体健康。

    参考资料:《公务宴请中“四菜一汤”规定回眸》,作者:王刚,《秘书工作》,2020.11.10;《“四菜一汤”的由来》,作者:刘谊人、刘洪宇,《建筑工人》,2019.07.15;《揭秘“国宴”:从“四菜一汤”到“三菜一汤”》,作者:王建柱,《解放日报》,2014.10.03;《工作人员忆毛泽东的指示:批评开国第一宴浪费》,作者:吴德广,《民主与法制时报》,2013.03.14;《建国初不满外事活动浪费 毛泽东提倡减少国宴吃喝》,作者:沈同,《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3.01.29;

    单字解释: 国 宴 吃 的 没 有 扔 的 多 毛 主 席 批 示 请 外 国 人 ‘ 四 菜 一 汤 ’ 就 可 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