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朱元璋陵墓明孝陵为什么600多年无人敢盗?真的是因为他杀气太重吗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布衣天子朱元璋在应天皇宫(今南京故宫)病逝,享年71岁。

    临终前,朱元璋曾留下遗诏,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是三件事:

    第一:皇位归属于皇太孙朱允炆(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

    第二:丧事从简,不宜大操大办(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

    第三:各位藩王不必回京(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

    这三件事中,前两件尚可理解,第三件事所为何故呢?

    原来,朱元璋自知朱允炆羽翼未丰,而藩王各拥重兵,坐守一方。自己死后,无人能降服藩王,便索性不让他们回京,免得出现逼宫夺位、天下大乱的局面。

    然而,朱元璋千防万防,却还是没有料到,他的儿子朱棣在他死后一年,就发动了“靖难之役”,起事攻打侄儿建文帝,最终夺位登基。

    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了,我们今天要讲的是与朱元璋陵墓有关的轶事。

    备受礼遇的孝陵

    朱元璋驾崩后被葬在了紫金山孝陵,与他心爱的马皇后葬在了一起。

    孝陵始建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第二年马皇后去世,便被葬入了孝陵,“孝”字取自于马皇后的谥号“孝慈”。

    之后孝陵的建设工程一直没有停止,直到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成了“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工程才算圆满结束,历时30多年,耗资无数,最终孝陵占地面积超过170万平方米。

    孝陵自建成以来,一直是历朝历代君主尊崇、谒拜之地,就连朱棣这个不孝子在登基前都要到孝陵前“唏嘘感慕,悲不能止”,此种表现不排除有作秀的成分,但朱棣对朱元璋的敬畏之情肯定是真实存在的。

    在明朝,孝陵得到了子孙们的重视,每年都有固定的三大祭、五小祭。国家发生了重要大事,还会有专人到墓前祭告。

    到了清朝,满清皇帝也没有打扰朱元璋的在天之灵,康熙、乾隆二帝还亲自到孝陵祭拜,并行了三跪九叩大礼,足见他们对于朱元璋的敬重之情。

    太平天国占领南京后,洪秀全也亲往孝陵,并下跪叩头,说自己是“不肖子孙”,今以大明王朝遗民的身份来祭拜开国皇帝。

    吊诡的是,也正是因为太平天国战争,让孝陵地表建筑遭受了不少创伤,连康熙手书的御碑都被打碎了,后来还是两江总督曾国藩着手修复孝陵,可惜当时财政紧缺,预估20万两的工程只用了740两白银就敷衍过去了,可想而知这工程的质量有多么粗糙。

    1912年,孙中山率领当时的南京临时政府官员也来祭拜孝陵,还亲自拟写了祭文,大意是要继承明太祖的遗志,驱逐鞑虏,光复天下。

    从这桩桩件件往事来看,孝陵获得的礼遇是非同寻常的,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从1961年起,孝陵成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更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文化瑰宝。

    600年无人敢盗

    朱元璋生前造下杀孽无数,葬入孝陵后,竟然一直没有被盗墓贼或仇家“光顾”,这一点着实让人匪夷所思。

    从1997年起,一些专家通过精密磁测等高科技手段对孝陵进行了长达6年的考古勘探,最终证实孝陵在历史上确实没有被盗掘过,所以内部设施至今保存完好。

    对于这种情况,民间有人说是朱元璋的杀气太重,所以盗墓贼只能敬而远之,生怕会遭到朱元璋的报复。

    这种迷信的说法当然不足为信,事实上,明孝陵不被盗掘,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的。

    第一,周密的防盗措施

    1.孝陵内部设置了鹅卵石防盗机关。如果盗墓贼挖开一个洞,鹅卵石就会从四面八方滚落下来,将洞填满,盗墓贼不但无法进入,还有可能被鹅卵石砸死。

    2.孝陵结构异常复杂,内部弯弯曲曲的细道犹如迷宫一般,盗墓贼即使侥幸进入,也很有可能会迷失在地宫深处。

    3.孝陵在建设时横向凿入山体,从内部掏空大山,建设地宫,使得盗墓贼无法从顶部或下方打盗洞进入,只能从唯一的墓道进入地宫。

    而墓道却被工匠们采用特殊的方法隐藏起来了,考古人员用精密仪器测定出它不在地宫中间的位置,而是偏在一边,那些没有仪器襄助的盗墓贼想要找到墓道,只能是痴人说梦。

    第二,历朝历代的保护

    除了孝陵本身难以进入外,历朝历代的保护工作也是做得非常到位。在明代,有驻军专门守护陵墓,人数超过五千人。

    满清入关后,为了笼络汉民族,清廷也是积极保护明孝陵,在顺治年间就开始派专人守孝陵,还让僧人对外墙破损部分进行修缮。

    康熙皇帝在陵前立了“治隆唐宋”的石碑,也相当于一块保护牌子,再不开眼的盗墓贼见此碑也不敢轻举妄动。

    清宣统元年,为了保护孝陵,清政府还竖起了告示碑,告诫世界各国游客不要在孝陵乱涂乱画。

    在当代,孝陵更是重点保护对象,南京市文物部门曾投资300多万元对局部坍塌的墙体进行了维修,此后更是开展了多项保护工程。

    现在,孝陵大数据监测预警平台也已经启动,孝陵的安全更是得到了全方位的保护。

    第三,特殊的地理位置

    孝陵本身特殊的地理位置也使它能够安然度过几百年岁月。

    一般帝王的陵寝都会设在远离生前宫室的地方,比如唐代的乾陵距离大明宫的直线距离为73.5公里,宋代永昌陵距离开封城120多公里,而明孝陵和明故宫之间的直线距离仅为1.3公里。

    有人说朱元璋这样的安排是为了死后都能从紫金山上居高临下,监视子孙、文臣武将有没有按照自己的遗命行事。

    朱元璋的心思当然已不可考,但孝陵这样的位置安排确实减少了很多被盗的风险。

    孝陵以山为依托,建墓时采用横向打洞,穿入山体,想要开挖的话必须动用炸药,而孝陵距离南京城又极近,一旦惊动了当时的政府,马上就会引来军队和守陵人的攻击,普通的盗墓贼根本不可能全身而退。

    也正是因为这样,像东陵大盗孙殿英那样丧心病狂的盗墓贼,也不敢打明孝陵的主意,这也是孝陵至今连盗掘的痕迹都很难找到的原因。

    单字解释: 朱 元 璋 陵 墓 明 孝 陵 为 什 么 多 年 无 人 敢 盗 ? 真 的 是 因 为 他 杀 气 太 重 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