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郑州发现夏朝军事重镇,揭开清华简谜团,商汤灭夏绕了大圈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商族的兴起始于河北易水流域,经历了八次迁徙,从始祖契到商汤即位,其势力已经扩展到冀鲁豫三地。到了夏朝晚期,商族的影响范围逐渐接近中原腹地,与夏人的势力相邻。商汤继承了先祖的雄心与进取精神。他首先出兵灭掉夏朝的重要方国——葛国,接着陆续消灭了支持夏桀的韦、顾、昆吾三个重要的诸侯国。这一系列胜利将商族的势力推向了河南郑州以东一带。

    夏朝的盟国纷纷被清除后,商汤的下一步行动是直奔夏朝的直接统治区域——斟鄩。考古研究显示,偃师二里头遗址展现了夏朝中晚期都城的特征,如大型宫殿群、手工业作坊、绿松石龙形器等,表明二里头就是夏朝中晚期的都城。不仅如此,二里头文化三、四期的碳十四年代测定显示其已进入商朝纪年,这证实了二里头不仅是夏朝中晚期的都城,还是末代君主夏桀所居的斟鄩。

    商汤灭夏前的根据地亳的确切位置目前存在一些争议,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商汤的亳都在夏桀都城以东。甲骨文中频繁出现的“西邑”一词,如“贞:于西邑”、“西邑害”、“贞:燎于西邑”、“丁巳告于西邑”,长期以来让学者们困惑。2008年,清华大学获得了一批战国时期的竹简(被命名为清华简),专家们通过十余年的研究发现了记载商朝开国元勋伊尹事迹的《尹诰》《尹至》原文。其中明确记载“西邑”的全称为“西邑夏”,与商朝人称呼都城为“大邑商”的用法一致,指的就是夏朝的国都斟鄩。这也印证了考古发现的早商遗迹在豫东,而夏晚期遗迹在豫西的结论。

    然而,清华简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个令人困惑的谜团,《尹至》篇记载商汤灭夏的行军路线为“汤往征弗附……自西翦西邑,戡其有夏”。夏在西而商在东的地理方位已经确定,为何清华简却说商汤是从西边出兵灭掉夏朝的?这不是记载有误。《吕氏春秋》也提到“汤犹发师,故令师从东方出于国西以进”,证明商汤的确是从西向东攻灭夏朝的。那么,为何商汤选择千里绕道,从夏桀并未设防的西方进攻呢?

    大师姑遗址的发现为这个问题提供了答案。大师姑遗址位于郑州西北的荥阳市广武镇东南缘,背靠邙山,前依枯河。通过地层堆积判定,大师姑遗址属于二里头文化晚段,其上叠压有早商文化,废弃年代为二里头文化四期偏晚,正值夏商兴替之际。在大师姑遗址中发现了城墙、城垣,并且有多次续建和修补痕迹,具有浓厚的军事防御色彩。这表明大师姑城是夏朝的一处军事重镇,也是目前为止唯一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城址。

    在大师姑城背后的巩义灰嘴同样发现了夏朝晚期的军事据点。由于夏商时期缺乏重型攻城器械,高大的城墙成为夏朝防御商族势力进攻的重要屏障。商汤选择千里绕道,从夏桀并未设防的西方进攻,正是为了规避大师姑城这座军事重镇。夏朝在缺口处设有屏障,商汤通过这条看似远离夏都的路径,出其不意地实施进攻,成功绕过夏朝的防线。

    鸣条战后,夏军主力损失殆尽,夏都斟鄩失去了防守的价值。末代君主夏桀逃亡南巢,夏朝宣告灭亡。商汤的智谋和决断,成功绕开夏朝的主要防线,使得夏桀溃败。这场历史性的战役,彻底结束了夏商兴替之际的时代。

    单字解释: 郑 州 发 现 夏 朝 军 事 重 镇 揭 开 清 华 简 谜 团 商 汤 灭 夏 绕 了 大 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