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阵地只剩30个伤兵,团长要撤,师参谋长不准,师长出门一看,愣住了!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克复昆仑关的第二天,1940年元旦中午12 时,日军第5师团长今村调集800多名日军,加上从昆仑关逃回的200多人,向昆仑关发起疯狂反扑。

    441高地因其对昆仑关的支撑作用而首当其冲,千余日军从三面向441高地围攻过来。

    防守441高地的,是荣誉1师1团补充营的400多官兵。

    从中午2时到下午4时,补充营只剩下40余名官兵被迫退至高地北侧一个保存较为完好的防炮洞中待援。

    441告危!师长郑洞国无可奈何,只好将全师唯一的机动部队——2团仅剩的300多名官兵拉上去。他将这些兵力编为3个连队,由团长汪波率领,在黄昏时分爬上441高地,与1团剩下的兵力一起,反击敌人的进攻。

    在整整一个通宵中,双方激战,日军几度攻上高地,都被我军硬生生压了回去,阵地仍掌握在我军手中。

    次日拂晓时,日军做短暂休整后,日军以飞机配合步兵,继续向高地猛攻。守军伤亡猛增。战至中午时分,阵地上我军只剩120多人了,敌人将高地两侧占领,向主阵地逼了过来。就这样,1分钟、1分钟,1个人、1个人地消耗到下午5时,守军所剩无几,仍拚死抵抗,阵地仍然在。日军见屡攻不克,调来化学分队,施放窒息性毒气,随后再进行强攻。因风向关系,高地西南角阵地中毒最重,30余官兵窒息而死,阵地上守军越来越少。情况非常危急。

    这时,连惯打硬仗、从不叫苦的汪波也沉不住气了,连连打电话向郑洞国告急,最后哀声请求:“师长,我实在顶不住了,弟兄们快拼光了,生死事小,丢失阵地事大,你就把我们换下去吧!”

    在师指挥所,师参谋长舒适存旁听到汪波的请求,强硬地对郑洞国说:“郑师长,汪团长不能撤,阵地一丢麻烦就大了,咱们谁也负不起个责任!”摔下一句话,舒适存扭头便走了。

    他生怕郑洞国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做出难以挽回的错误决定。

    郑洞国一时不知该怎样办才好。他深知汪波,这条铁汉子不到万不得已是决不会提出撤退的。但眼下自己再也无兵可调,可万一441高地失守,不但全师数十日血战成果付之东流,整个战局也将受到严重影响。想到这,一向温良厚重的郑洞国牙齿咬出了血,狠下心,以斩钉截铁不容置否的口气说:

    “汪团长,现在敌我已战至最后关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你一定要死死顶住,等待增援,没有命今决不准放弃阵地!”

    汪波还在电话中支支吾吾,郑洞国厉声命令道:“就是剩下一兵一卒,你也要给我顶住,丢了阵地我砍你的头!”

    军令如山,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汪波横下一条必死的决心,坚定地答了声:“是!”便到阵地督战死守去了。这时敌人的又一轮进攻刚刚结束,阵地上只剩下北侧一角和 30多个满身是伤的士兵。郑洞国扔下电话,走出指挥部的山洞,想去呼吸空气,刚迈出洞口,不由愣住了。

    他只见一支由师部特务连、传令兵、伙夫、卫生员、轻伤员,还有几个根本不是兵的挑夫组成的180多人的队伍,站在他面前。更令郑洞国惊异的是,带领这支队伍的,竟是他的参谋长舒适存。

    舒适存,一身披挂,一副下级军官随时准备冲锋陷阵的样子。郑洞国激动万分。他上前握住舒适存的手,一时不知该说什么,还是舒适存打破了沉默:“请师长下命令吧!”

    “出发!”郑洞国下令。

    随即,舒适存带着队伍利用暮色的掩护,悄悄绕到441高地西、南两侧,随之突然发起猛攻。刚刚静下来的高地顿时枪声大作,夹杂着手榴弹的爆炸声。攻上441高地的数百名日军已疲惫至极。他们根本想不到中国军队还有能力发动如此猛烈的反击。日军阵地倾刻瓦解,我军果然猛冲猛杀。日军且战且退,逃下441高地,向九塘方向溃退。

    中国军队追击一阵后,返回441高地。

    陈冠任著《国民党十大王牌军》记述了郑洞国荣誉1师攻打昆仑关的战斗。该书为经典军事畅销书。

    单字解释: 阵 地 只 剩 个 伤 兵 团 长 要 撤 师 参 谋 长 不 准 师 长 出 门 一 看 愣 住 了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