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沈安娜:潜伏敌营14年未曾暴露,享年95岁,临终前呓语令人泪目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2010年6月,95岁的沈安娜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神志已经陷入了迷离的状态下,老人忽然用急促的语气说道:我暴露了?他们抓人了,从后门跑……

    这位名叫沈安娜的老人,潜伏国民党最高层达14年之久。在国民党败逃台湾之前,几乎所有重要会议和重要讲话都由她来记录。最近的时候,她就坐在蒋介石身后,记录着机密情报。

    沈安娜于1915年,出生在江苏泰州。因为没有学费,她考进了只需要半年就可以毕业求职的邴勋速记学校。掌握了速记这种特殊技能。

    在上学期间,她认识了已经是共产党员的华明之。他给沈安娜讲授了共产党的理念,帮助沈安娜走向革命道路。

    在沈安娜即将毕业的时候,国民党政府派人到他们学校招考一名速记员。由于沈安娜速记速度达到每分钟200字的优异成绩和一手好书法,校长就决定派沈安娜前去。

    但是沈安娜却拒绝了。因为年轻气盛的她由于长期受到华明之的熏陶,在目睹国民党对进步青年和革命者的残酷镇压后,绝不愿意用自己的技能为国民党服务。

    但是她身边的人却极力劝导她借机打入敌人内部。在华明之和地下党成员舒曰信等人的开导下,19岁的沈安娜答应了。从此,她就成了当时中央特科的成员。

    经过一个多月的刻苦努力,沈安娜成功地在众多速记员中脱颖而出,被浙江省政府秘书处议事科正式录用。她开始有机会得到大量的重要情报。

    在当时国民党高层各机关中,沈安娜年龄虽然在同行们中最小,但是记忆力惊人,不论用何种语速讲话,沈安娜都能一字不落,准确无误的记录下来。这种表现,受到上司朱家骅的极力赞赏。

    考虑到她当时年龄小,没有情报工作的经验。出于保护和配合,地下组织派遣华明之配合沈安娜的工作。也正是在这种配合的过程中,他们走到了一起,于1935年结为夫妻。

    1937年底,日军占领了上海。沈安娜和中央组织失去了联系。无奈之下,她在丈夫华明之的掩护下辗转来到武汉,找到了八路军办事处。

    当时在办事处负责的是董必武。他告诉她,她以前的老上司朱家骅已经被提拔为国民党中央党部当秘书长。希望沈安娜能够通过朱家骅打入国民党核心机关,继续为党收集重要情报。

    沈安娜开始不愿意接受。因为她了解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将要送一批进步青年到延安。她希望能够到延安去,接受先进的思想和教育。

    她向组织领导请求,哪怕只送她到延安去学习一年也可以。组织却回答:别说一年,就是一天都不行。去了延安,你就回不了中央党部了。

    在组织和邓颖超的劝说下,沈安娜最后决定,今后一辈子为党做情报工作,甘愿当一个无名英雄。

    当时国民党中央党部正急缺速记高手。朱家骅亲自给她办了“特别入党”。沈安娜的国民党证上,专门盖了一个“特”字的章。

    从此,沈安娜可以坐到国民党高层会议的主席台上,正大光明地记录各种机密情报。而她的丈夫华明之也趁机在地下组织的帮助下,也成功地打入国民党内部,继续配合沈安娜的工作。

    为了保密,沈安娜特别发明了一套只有自己才能看懂的速记符号。她的情报被组织评价为:迅速、准确。据说,蒋介石上午在重庆开会,组织晚上就能在延安的窑洞里看到会议内容。

    在解放战争的三年中,沈安娜参加了国民党所有的重要会议。白崇禧等军事头目的报告,蒋介石的言行等等,都被她一一记录下来。由于超高的记录速度,她甚至将当时开会的氛围,说话人的语气情绪都描写下来,以帮助领导人进行判断。

    沈安娜有意识地接近一些国民党元老,以“敬求墨宝”等方式和他们交往。甚至张继、于右任、吴稚晖等国民党元老计划联名推荐她竞选立法委员。

    但是沈安娜担心失去速记员的职务,拒绝了这些元老。并且她开始接近国民党最高领导人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

    宋美龄非常喜欢这位举止得体,仪容优雅的速记员。无论到哪里演讲,宋美龄都会把沈安娜带在身边。在长达14年的潜伏中,沈安娜始终没有暴露自己。

    1949年农历新年过后,沈安娜夫妇接到上级通知,不必跟随国民党机关南行,可以适时撤离。潜伏任务终于完成了。

    建国后沈安娜被安排在国家安全局工作。由于职业习惯,沈安娜终生没有对别人讲过自己曾经的经历。

    单字解释: 沈 安 娜 潜 伏 敌 营 年 未 曾 暴 露 享 年 岁 临 终 前 呓 语 令 人 泪 目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