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诸葛亮穷兵黩武?六出祁山无功而返?别再被三国演义给整糊涂了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前言

    诸葛亮,一个被后人称为“卧龙”的谋略家,他的名字往往让人联想到“穷兵黩武”和“六出祁山”。然而,历史的真相往往并非三国演义中所描绘的那般神奇壮丽。在实际历史中,诸葛亮的这些行动究竟有无功而返,又蕴含着怎样的历史内涵?

    一、计划北伐的缘起

    228年冬天,在经历第一次北伐失败后,诸葛亮决定再出兵攻魏。当时的他已不再是蜀汉丞相,而是自我降职为右将军。这一举动足见诸葛亮可以反躬自省,谦虚谨慎。

    第一次北伐失败的原因很复杂。不仅战略布局有问题,运气也十分不佳,可谓顺风不起,逆风不飞。详细分析此次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魏军积极防守,寨垒坚固难以突破;二是天候异常,大雨泥泞影响行军;三是粮草运输不顺,后续供给不足。

    这次北伐选择不同的道路,可以看作诸葛亮深刻总结教训后的新尝试。他清楚看到,北伐的失败并非完全归咎于谋略,更多的是客观条件与非常情况的叠加。所以他决心再战,重新选择进军道路,争取扭转失败。

    但是,失败并没有摧毁他北伐的决心。诸葛亮意识到,北伐之路虽艰难却必要。这是建国稳固基础,长治久安的必经之路。为了蜀汉百姓的幸福,他决定继续担负起这一历史重任,选择陈仓道,准备第二次启程。

    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体现了诸葛亮作为一个政治家与军事家的高度责任感。是国难当头之时,他不退缩,只战术转移,继续为国家大业而奋斗的可贵精神。

    二、兵力分布成就战机

    这次北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时的兵力分布形势。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与,诸葛亮发现蜀汉拥有明显的机动兵力优势,特别是相对魏国西线防守空虚的雍州而言。

    与此同时,魏国大军被迫长期压制东吴军队,无暇西顾。根据间谍反馈与分析判断,雍州驻防军只有区区三万,难以抵挡蜀军十万雄师猛将像如云的攻击。

    此外,经过训练整顿的蜀军将士们此次志在必得,士气高昂。许多老兵渴望一雪前耻,个个壮志饥鹰,只待诸葛亮一声令下便要马不停蹄直携尺寒霜,直取长安。

    可以这样说,当时的兵力对比与军心态势,为蜀汉军队的北伐提供了难得的战机。从战略角度上分析,这次北伐绝非轻率之举,而是胜算颇高的一次战略机会。 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战机!

    三、协同作战支持大捷

    细心的读者定会问,诸葛亮为何执意北伐?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配合东吴军队作战。据史料记载,当时孙权加紧检阅军备,正谋划一举夺取襄阳。而诸葛亮亦与使者密谋,准备策应吴国,从西线牵制魏军。

    双方使者多次往返,就战场时机与战术配合进行深入磋商。可以说,蜀吴之间达成了高度的战略互信与合作共识,这为后续配合作战夯实了基础。

    从吴蜀两国北伐的次数和规模对比可知,蜀汉军队故意压低姿态,只是战术性佯攻。果然,当吴军在石亭借据险大破曹真时,魏援军力量不足,蜀汉军的牵制发挥了关键作用。

    由此可见,诸葛亮此举 东吴,让孙权得以专心致志地发动襄阳战役。而后者也果然不负所望,获得了轰动一时的石亭大捷。所以,这次北伐达成支持吴国作战的战略目标,为最后赢得战争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四、牵制目标达成

    那么,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呢?其实他出兵的核心就是牵制魏军,阻止其增援东线吴军,帮助孙权顺利实施襄阳战役。

    根据间谍收集的情报显示,魏军边境多次调动兵马支援东线,导致西线防务空虚。此次北伐正是针对这一战略缺陷,试图将魏军引诱过度深入西境。

    魏明帝曹睿果然中计,多次下令西北各路军马向关中、长安方向调动,前来防备蜀汉军队。据说曹睿还亲自坐镇长安督军,执意要与蜀军正面决战。正是这样的牵绊战术奏效,使东线魏军陷入兵力空虚,从而令石亭大捷成为可能。

    由此可见,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完全达成牵制分散魏兵的目标,为东吴夺取襄阳创造了有利态势,丝毫不可视为徒劳之举。

    五、陈仓之选惜墨如金

    这里有个问题,诸葛亮为何会选择陈仓道作为这次北伐的进军路线呢?其实这绝非轻率决定。

    根据旁征博引的资料记载,祁山道路险峻,易守难攻,前次取败的教训犹新。而南中道沔阳难攻,难以突破魏军防线。为消弭先前失败的心理阴影,诸葛亮极为慎重地反复比较衡量了各条路线的优劣。

    最后,他选择陈仓道,这是其妙计的精髓。陈仓道地理位置避开魏军防线盲区,可迅速逼近关中要害之地;而路途平坦,辎重行军轻松。这可以极大增大蜀汉军队的牵制威胁性。

    敌人现在防备重心在南中,祁山一带。诸葛亮悄悄绕到陈仓开入,既可袭扰魏国经济重镇天水,又可迅速逼近大敌后方要害,形成缺口突破夹击之势。这可以说是一举数得,不仅避开魏军防线,还可威胁其重要补给据点。

    诸葛亮的这一决策,正展现出其过人的战略眼光与慧眼独具的洞察力。选择陈仓道可谓锦上添花,可圈可点。这位智勇双全的奇才再次向世人证明了他军事天赋异禀的战略头脑。

    六、北伐功在千秋的历史镜像中

    综上所述,在历史长河中,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实为一段传奇篇章。我们解开了《三国演义》故事的迷雾,重拾真实的历史事实。

    诸葛亮决非穷兵黩武。他出兵北伐不仅深思熟虑,还成功牵制魏军,为东吴石亭之战的捷报立下汗马功劳。这次北伐中的战略布局,体现的政治战略智慧和决策能力,更是千古绝艺,令人钦佩。

    这次北伐之战,体现了蜀汉与东吴之间精妙绝伦的互信技战术策应。东西呼应,南北配合,连环合围之势初现。可以预见,若没有政治经济基础大幅衰弱,以智谋见长的魏国还将在这丁字夹击下苦苦支撑多时。

    结语

    诸葛亮与孙权之间的这次精彩配合,无疑将二人的姓名与这场战争钉死扯在了一起。形影相随,荣辱与共。他们共同谱写的这段壮阔历史篇章,必将为后人所铭记,流芳千古!

    让我们秉持历史之鉴,学习诸葛亮背后承载的宝贵精神。这些远见卓识与大局观念都将激励我们开拓进取,找到通往辉煌的道路。

    单字解释: 诸 葛 亮 穷 兵 黩 武 ? 六 出 祁 山 无 功 而 返 ? 别 再 被 三 国 演 义 给 整 糊 涂 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