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裴高才《胡秋原全传》:铭记历史,缅怀淞沪抗战“战士教授”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十九路军抗日血战史.朱伯康著

    1931年9月18日,中国人铭记这一天。此时此刻,笔者不禁想起了在撰述抗战巨笔传记《胡秋原全传》(裴高才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胡秋原:从抗战巨笔到两岸“破冰人”》(裴高才著,北京九州出版社2018)期间,采访抗战老人的情形:当年,胡秋原听到九一八事变的广播后,毅然放弃留日学籍,回国投身抗日宣传;又通过胡公采访了他的抗战老友朱伯康教授与贾亦斌主席。其中,朱教授亲历十九路军上海抗战,享有“战士教授”之誉;胡秋原则亲临前线采访,编辑出版《抗日号外》,今天分享几位前辈的抗日感怀——

    裴高才在北京贾亦斌(右)家客厅

    历任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的抗战老人贾亦斌先生生前接受笔者专访时,对胡秋原亲历弃学抗日、反蒋抗日、促蒋抗日、联共抗日、保钓抗日的全过程,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在《胡秋原:从抗战巨笔到两岸“破冰人”》序言中写道:“主人公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是贯穿于全书的突出主题。书中关于胡秋原不顾个人利禄安危,对关乎国家民族利益的大事挺身而出的章节,读后,其爱国之切,忧国之深,谋国之忠,常有催人泪下难以自已者。”

    左起裴高才、胡卜凯、陈达康研讨《胡秋原:从抗战巨笔到两岸“破冰人”》

    朱伯康教授则在《胡秋原全传》译文中写道——

    是作对于许多事迹,仍记忆犹新。借中国内陆作者撰写的首本胡秋原传记、也是第一部胡秋原全传出版之机,首先就我们以共同的理想,相交、相识略作赘述。我与秋原兄相识于九一八事变后的上海。那时,我以军人身份参加了著名的抗日淞沪保卫战,继而出任了十九路军78师政治部主任;他弃学抗日,任十九路军旗下的《读书杂志》编辑,到战地采访、编辑出版“抗战号外”;接着,我们一同参加了反蒋抗日的“福建事变”,事变失败后,他流亡欧洲,我赴德留学攻读经济……

    收入《胡秋原》的十九路军抗日图片

    胡秋原出身耕读之家。父亲胡康民先生在家乡读书、教书。于“庚子之难”时投入黎元洪所部新军。因成绩优异,将授实职,而以目力近视不果。时科举尚未停,出营赴考,得冠三军。不久,湖北办汉黄德道高级师范,亦考取入校,以最优等毕业。时湖北为教育发祥之地,安徽宁国府向湖北借调师资,遂在安徽办学执教鞭三年,后回鄂任教二年。既而辛亥首义,他因首义诸人多系旧识,乃入都督府任参议,并助黎元洪整理财政。

    左起裴高才、古远清、樊星、蔡家园、刘怀远、卢世家于胡秋原父子经办的前川中学旧址

    胡秋原在黄陂前川中学读书时,看到父亲胡康民在黄陂县城清代建筑圣庙(又名大成殿,今人民会场)的墙壁上以大字书写日本强加给袁世凯政府的“二十一条”,让邑人勿忘国耻。

    胡康民创办前川中学旧址,现命名为“康民楼”

    中国参战以后,国人总以为和约签订之时,中国有收回山东的希望。及巴黎和会失败讯至,北京学生便发动五四运动。全国高呼“外抗强权、内除国贼”、“收回山东”、“取消二十一条”、“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等口号。胡康民亦令各校校长教师,先向学生讲解五四运动由来,并率领学生,向市民、乡民,讲解反日意义。

    胡秋原致裴高才手札之一

    武昌首义成功后,胡康民投向共和新政,出任湖北军政府首任审计科长。后返乡投身教育兴邦,历任黄陂县教育会长、劝学所长(今教育局长)、创办私立前川中学等。同时,由于他善于经营,还成为黄陂的“四大金刚”,他与乡绅们一道发起创办黄陂接平汉铁路的轻便铁路,及黄陂至河口之公路,此事对黄陂经济裨益良多。

    前川中学毕业的胡秋原首访大陆时与贾亦斌(右)在湖北黄陂胡家祖屋

    胡康民兴学、开放交通,以及其他急公好义之事,虽至今为黄陂人民所称道,但因公务也受到许多坏人的忌妒陷害。曾两度被北洋军阀与国民党当局被捕入狱,强占前川中学校舍。释放后,胡康民为此投诉之省府,省政府令该县府退还前川校舍,县长置之不理。胡康民无可奈何,只好将学校贩卖部加以扩充,以维持全家生活。

    裴高才著《胡秋原》首发式暨作品研讨会现场一角

    胡秋原是在这样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这样的家庭遭遇之下,以及同时在日帝及其他诸帝国主义侵略之下,中国人救国思潮澎湃,两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冷战的国际局势变化之中,形成其为人及其学术思想。

    朱伯康:胡秋原与抗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裴高才先生集十数年之功,以纪实的手法,系统地介绍了胡秋原文章报国的一生。较为客观地对胡秋原的“三大尊严”加以解读,是一部融文学性、思想性与可读性于一体的力作。从中不难看出,胡秋原的抗日爱国热忱,既是当时亿万同胞之所同,也有其许多独特的特点,旨在铭记历史,缅怀先贤……

    单字解释: 裴 高 才 胡 秋 原 全 传 铭 记 历 史 缅 怀 淞 沪 抗 战 战 士 教 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