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1949年8月,四野的13兵团,为何突然多了两个军的建制?从哪来的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1949年8月,渡江战役的胜利已经预示着国民党军队的大势已去。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第四野战军,以其强大的兵力和高昂的士气,继续向中南地区推进,意图彻底歼灭由白崇禧率领的国民党残余势力。第四野战军下辖的四个兵团——第12、第13、第14和第15兵团,每个兵团都拥有三个军的编制,每个军又下辖四个师,这样的建制使得第四野战军成为了一支精兵强将云集、战斗力极为强大的部队。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第四野战军的第13兵团却发生了一次引人注目的变化。原本只有三个军的第13兵团,突然增加了两个军,使其总兵力超过了20万人,成为了一个超级兵团。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第13兵团的组建背景。第13兵团是在原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部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其最初下辖的三个军分别是第38军、第47军和第49军。在渡江战役之后,第13兵团在司令员程子华的率领下迅速进入湖南地区。

    到了1949年8月,随着战局的发展,我军进行了一次重大的调整。原本隶属于第14兵团的两个军——第39军和第41军,被划归到了第13兵团的战斗序列之中。这一调整使得第13兵团的规模迅速扩大,成为了第四野战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那么,为什么第14兵团的两个军会被划归到第13兵团呢?这背后有着我军战略调整的深层次考虑。当时,为了加强空军的建设,我军决定以第14兵团部为基础组建空军司令部。因此,第14兵团的司令员刘亚楼被任命为空军司令员,而第14兵团部也奉命北上。随着第14兵团部的北上,第14兵团的作战番号也随之取消。在这种情况下,我军决定将第14兵团下辖的两个军,划归到第13兵团的序列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14兵团被撤销番号之前,其下辖的三个军中有一个军——第42军并没有跟随兵团渡江南下作战,而是奉命留守在河南地区。因此,在第14兵团被撤销番号之时,其序列下实际上只有第39军和第41军两个军。这也就是为什么,只有这两个军被划归到了第13兵团的序列之中。

    在这次调整之后,第13兵团的建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原本只有三个军的第13兵团现在下辖了五个军,其兵力人数也远远超过了20万人。这样的变化使得第13兵团,成为了第四野战军中的一支超级兵团,对于后续的作战行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军队建制的变化之外,第13兵团的负责人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在1949年8月,由于工作的需要,第13兵团的司令员程子华离开了军队系统,被调任为山西省委书记。而第13兵团的政委萧华,则因为工作安排的原因并没有实际到任。

    在这种情况下,原第14兵团的政治委员莫文骅,被调任为第13兵团的政治委员,第14兵团的第一副司令员黄永胜,被调任为第13兵团的代司令员,而第14兵团的第二副司令员刘震,则被调任为第13兵团的副司令员(同时仍旧兼任第39军的军长)。这样的调整使得第13兵团的领导层,得到了加强和充实,为后续的作战行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单字解释: 年 月 四 野 的 兵 团 为 何 突 然 多 了 两 个 军 的 建 制 ? 从 哪 来 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