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基辛格问毛主席:若苏联进攻中国,你们怎么办?伟人的回应尽显智慧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在国际关系之中,“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而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随着一系列事件的爆发,中美两国敌对的关系也走到了拐点。

    一方面,美国深陷越战泥潭不能自拔,经济上也不景气,而作为两极之一的苏联则日渐咄咄逼人,入侵阿富汗,支持越南出兵柬埔寨等;另一方面,中苏交恶达到了顶点,中苏之间爆发了包括不限于珍宝岛事件、巴尔鲁克山事件、塔斯提事件在内的一系列冲突事件。

    就这样因为需要,中美两国开始了试探接触。而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之中,基辛格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历史人物。他为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鲜为人知的是,基辛格在访华期间还曾就苏联威胁进攻中国的问题,询问过毛主席的看法。

    毛主席又是如何作答的呢?

    基辛格,1923年生于德国,他是一个犹太人后裔。

    众所周知,伴随着希特勒的上台,对犹太人的政策日渐收紧,也正是因此1938年基辛格跟随家人移居美国,5年后加入了美国国籍。

    之后他曾在美国陆军服役,后考入哈佛大学,并在1954年拿到了哲学博士学位。

    由于成绩出色,他留校任职,相继担任了哈佛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的讲师、副教授、教授。这也为他接触美国政坛要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更为他日后担任美国国务卿奠定了人脉关系基础。

    1969年,基辛格担任了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兼安全委员会主任,成为尼克松总统的重要助手。

    1968年,尼克松当选美国总统。而摆在尼克松面前的问题重重,既有越战泥潭带来的高涨反战呼声,又有苏联日渐强势的挑战。

    这时中苏关系恶化来到顶点,也让他嗅到了一丝契机。

    彼时在中苏一系列冲突中,吃了瘪的勃列日涅夫勃然大怒。而在苏联军方强硬代表部长格列齐科,部长助理崔可夫的建议下苏联妄图要“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对中国这样一个国家进行核打击,苏联当然是要避免两极之中的另外一极——美国产生战略误判的。于是,苏联通过其驻美大使将消息告知了美国一方,告知了基辛格博士,要求美国中立。

    尼克松正愁怎么与东方大国破局,而在紧急闭门磋商之后共识达成——苏联才是最大威胁,中国是可以拉拢的。

    很快一个小报《华盛顿明星报》在醒目位置刊登了"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的报道。

    一石激起千层浪,世界哗然。中方自然也得知了消息,而消息也经由周总理传递到了毛主席处。

    话分两头,毛主席得知消息后是泰然自若的。他对周恩来表示,“恩来,你读过明史吗?”言外之意是学习朱元璋成就之策,朱升所献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中国内地也很快又了"要准备打仗"的临战态势,大批工厂也转入山区、三线等,地下工事也开挖。

    而在国际方面,失去了突然性,利用胡志明去世苏联总理柯西金飞机经停中国的时机,他与周总理进行了会晤,也算是稍微缓解中苏关系;之后也就是人尽皆知的“乒乓外交”以及基辛格访华、尼克松访华。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

    这一期间,周总理热情的接待了基辛格,向他表明了中方欢迎中美关系改善的立场,这为中美关系破冰提供了良好的历史契机。

    1972年至1975年间,为了进一步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基辛格也作为尼克松特使多次访华,期间跟毛主席有过5次会面,也成为历史上同毛主席见面次数最多的美国国务卿。

    回忆起这段履历,基辛格不无自豪的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时,任何一位访华的外国政要,都以受到毛泽东的接见为最高礼遇,我也不例外。”

    而在这些会面中,自然会谈及国际形势,也自然越不过中苏关系。

    在第五次与毛主席会面时,基辛格也在这其中提出了疑问——“如果苏联向中国发动进攻,那么您该如何应对呢?”

    这样的问题,显然是很难回答的,毕竟牵扯多方。毛主席思考了一下,坦然地表示:“中国有很多应对方法,如果苏军真的敢出动他们的钢铁洪流发起军事行动,我们可以通过游击战和持久战同敌人较量,他们想打到哪里,我们都奉陪到底”。

    但基辛格对这个笼统的回答并不满意,又接着问道:“如果他们只是用远程攻击,而不派兵呢?”

    基辛格口中的“远程攻击”,当然指的就是搭载核弹头的导弹。

    而这不仅是中国军事实力不如苏联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当时美国最担忧的苏联杀手锏之一。显然他是想看看中方的破局之策,以备不时之需。

    不过对此毛主席似乎并不担心,笑着说:“那能怎么办呢?你们可以成立一个委员会,专门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毛主席想了想,又接着说:“或许他们猛攻一番后,会损失大量的资源,但我们会坚持打持久战。”

    毛主席的这番话看起来平平无奇,实际上却是最实际的一个回答,没有任何夸大,也没有任何谦卑。

    事实上,就七十年代的两极争霸而言,苏联是无愧于钢铁洪流的称谓的,数万辆坦克,火炮超过10万门,陆军有500多万兵力。

    相较之下,中方是远远不如的。

    对此,毛主席也心知肚明,因此没有讲御敌于边境线上这样的话,因为中苏之间的边境线太长,再加上苏军将领普遍有二战指挥经验,也有装备优势想要御敌于国门之外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毛主席贴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再次提出了持久战和游击战。这是苏军不如中国军队的地方,而且当时的中国有着人民的支持,侵略者早晚会被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冲垮,这其实也是毛主席20多年革命生涯的战略精髓所在。

    而基辛格听罢也不禁陷入了沉思,也意识到了中国的不可战胜之处。

    参考资料:

    《冰峰解冻:基辛格秘密访华》央视网

    《毛泽东戳破美国将“祸水”引向中国阴谋》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毛泽东外交风云的谢幕华章》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单字解释: 基 辛 格 问 毛 主 席 若 苏 联 进 攻 中 国 你 们 怎 么 办 伟 人 的 回 应 尽 显 智 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