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毛主席问:为什么不回家看看?周总理60余载不回故乡,藏有深意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1976年1月15日,领袖周恩来总理的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成千上百的群众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不舍送别这位深受爱戴的伟人。15月深夜,一架飞机带着周总理的忠魂飞向天空,将他的骨灰撒向祖国山河。

    周总理的骨灰被撒向密云水库、天津海河、黄河入海口。

    这是对他的生命有重大意义的地方,有他出发的地方,有他战斗过的足迹,还有母亲河。

    周总理在世时,曾说:“人生来是为人民服务的。 生前的工作、劳动是为人民服务,死后骨灰撒在祖国的山水大地上,落在山头田野的,可以作为植物的肥料,落在水里的,可以喂鱼虾,营养水生植物,还在继续为人民服务。”

    于是,周总理逝世后,与山河长伴,永远守护在他牵挂的人民身边。

    可有一个地方,一直是他深深牵挂、也深深牵挂他的,那便是他的家乡江苏淮安。

    自12岁离家,从读书追求革命真理,到投身革命、再到致力于新中国建设发展,周恩来常常通宵达旦地忙碌,却再难回到他出生成长的故乡。

    诚如毛主席早年踏上革命之路,从战争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也几度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与家乡的亲人们相逢,畅叙别情。但自少时离家,周总理却再未踏上故土,就连毛主席也曾不禁发问:“为什么不回家看看呢?”

    “为什么不回家看看呢?”不是不想回家,而是不回家,离开家乡的许多年里,其实周总理总是记挂着家乡的。

    他的秘书曾如此说:“总理离家后,虽然没有回过一次,但他经常思念淮安,思念家乡。”但因着各种各样的缘由,周总理始终没有回家,周总理做事总是妥帖靠谱,几十年不回家,定然也有他的缘由。

    其一,周恩来本人日理万机。

    周恩来的忙碌,是从战争年代延续到建国后的。战争年代,他投身于革命事业,总想着等解放了,他有时间了,一定要抽身回故乡看看。

    而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住进中南海的人们都能深深地感觉到,最忙碌的人就是周恩来总理,他要领导国家建设事业的同时,又要主持外交事务,重责集于一身。

    遇到特殊情况,周总理甚至会忙到连饭都顾不上吃,觉也睡不好。陈赓受命筹备哈军工时,要见他,还是在西花厅的卫生间门口等了半天,可见,周总理平日有多辛劳了。

    1960年,周总理在北京接见淮安县委领导,领导邀他回家乡看看,周总理感慨起来:“是啊,我也想回去看看呢!”他又说:“但有好多事要做,只有等有时间再说吧。”

    这一等,便至生命最后一刻。周恩来总理即使在病中,都没有放下工作,坚持抱病履职,至生命终点,他都矢志不渝地坚守在岗位上,不曾停下,他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人民和祖国的事业,遑论还有余力去顾念回家乡看看的愿望。

    其二,不愿让亲人享受特权。

    他是一国总理了,早在新中国成立的前两年,前来敲西花厅大门、自称他亲戚的人便不在少数。周总理做报告也提到:“我参加革命的时候,一个亲戚也不来找我。解放后,来到北京,当了总理,都来了,有100多人。”

    虽双亲已不在世,但家乡定然还是有不少亲人的。建国后毛主席见家乡亲人时,便只用自己的稿费接济他们,从不让他们以为自己身份特殊,享受特权。周总理亦是如此。

    周恩来夫妇和周恩寿夫妇

    若是周总理回了家乡,家乡父老相迎的场面不可避免,倘若有人拿着总理的名字到处吹嘘,自称是总理的亲人,周总理远在红墙之间,听不到这样的事情,可那打着总理旗号的人却会占尽好处,还会影响到地方上的工作。

    周总理总是强调,不要让自己的家获得任何特权、或者特殊的照顾,即便想要关爱亲人、想要孝顺长辈,周总理都是靠自己的存款接济,他坚持不要当地政府进行照顾。

    为对周家亲人也公平以待,他宁肯几十年间不踏故土。

    其三,不愿麻烦地方政府。

    周总理的亲弟弟周恩寿曾提出要回家,被周总理拦住,周总理告诉他:“你的身份不同,是周恩来的弟弟。你回去后,省里、县里都要接待你,既影响人家工作,又造成浪费。”

    不论是在北京生活的周恩寿一家,还是周总理、邓颖超大姐,周总理可以想见,若是他们踏上归途,回到家乡,哪怕自己想低调,恐怕也低调不了。

    他回淮安,必然牵动省市县的各界领导,政府要腾出很大一部分精力做安全保卫工作、接待工作,还影响了群众的正常生活,这是他绝对不愿意看到的。若为公事,那是地方政府的职责,若为自己的私事,他绝不愿意麻烦地方政府。

    早在1946年,国民政府还都南京时,周恩来正好在南京,他本有机会回相距不远的家乡的,正是考虑到会牵动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地方各级领导,给他们增加安全保卫、以及接待工作方面的麻烦,周总理终还是没有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去。

    建国后,他依然秉承着如此原则。

    此上综述,为浅浅探讨。或许事实上,多年来不回家乡,周恩来总理考虑得要更为全面、更为妥善。

    毋庸置疑的一点,他总是时刻着思念亲人、思念着家乡的。

    1950年的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在作报告,报告中他谈起母亲,台上周恩来非常动情:“1946年5月,我从重庆到南京去,南京距离我的老家淮安只有300多华里,因为淮安还有我两个母亲的坟......”说到这里,他双眼含泪,声音哽咽,不禁落下泪来,如此动情,叫参会众人也不禁感动。

    对家乡,他说:“故土难离,我也是人,我也有感情,怎么会不想家?那里还埋着我的爷爷、奶奶、娘和十一婶。几十年没回去了,也不知道坟头的那几棵树长得多高了。”

    1959年,周总理乘机从广州飞北京,当飞机驶过江苏淮安,周总理特意总到驾驶舱中,隔着万米高空,从飞机上俯瞰这片自己熟悉而又陌生的故土,飞机的驾驶员特意在淮安上空盘旋了三圈。

    当飞机驶过淮安,周总理被扶着回到座位,他一言未发,陷入长久的深思。如此,也算家乡一行,却未麻烦任何人吧。

    周恩来总理人生近80载,他始终将“大家”置于“小家”之前,始终不遗余力地为祖国、为人民奋斗、拼搏、奉献。可我们又深知,他是那样有人情味的领袖,是那样至情至性的、大写的人。

    “为什么不回家看看呢?”

    几十载离家,看得见的种种深情,他的心中又何以不牵挂!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了解那些年真实的动人的历史!

    单字解释: 毛 主 席 问 为 什 么 不 回 家 看 看 ? 周 总 理 余 载 不 回 故 乡 藏 有 深 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